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 目前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刑事犯罪的斗争。如何认识刑事犯罪的阶级属性,认识刑事犯罪和阶级斗争的关系,这不仅是一个法学理论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司法实践问题。本文仅作初步的探讨。一刑事犯罪是阶级社会的现象刑事犯罪是阶级社会的现象,是犯罪分子对统治阶级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和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2.
犯罪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近几年在我国理论界引起了普遍的关注,有些地方还召开了专题讨论会。这是随着人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认识的深入所必然出现的。因为严重的刑事犯罪既然是现阶段阶级斗争的重要表现,那么,要进一步研究阶级  相似文献   

3.
宪法修改草案在序言中指出,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总纲中又指出,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的和反革命的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的活动,惩办和改造刑事犯罪分子。这些规定,对于我  相似文献   

4.
宪法修改草案在序言中指出,在我国,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中国人民对敌视和破坏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内外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必须进行斗争。总纲中又指出,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的和反革命的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的活动,惩办和改造刑事犯罪分子。这些规定,对于我们政法战线来说,读后倍觉亲切,深受鼓舞。它为我们的工作指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主义社会里,存在两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在犯罪这一社会现象中,也同样存在敌我和人民内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如何正确地对待刑事犯罪中的两类矛盾,是司法工作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一)应该承认,在对犯罪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几乎都有犯罪客观论这个问题,其主要表现,可归纳为以下几种论点:斗争论。即阶级斗争是犯罪的根源。这样理解是不怎么恰当的。阶级斗争和犯罪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阶级斗争是个政治概念,不属犯罪的范畴。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问题。而犯罪是个法定的概念,即统治阶级以法律规定的、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而应处以刑罚的行为。因此,不能笼统地将阶级斗争归结为犯罪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犯罪根源,即引起犯罪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弄清犯罪根源,是进行犯罪预防的前提条件。犯罪这一起源于私有制的社会现象,为什么在已经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的我国得以继续存在,是人们多年来一直探讨研究的重大课题,也是不断深化综合治理工作必须明确和统一的认识问题。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科学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从而为我们深入研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犯罪根源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因此,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相似文献   

8.
所谓犯罪,就是统治阶级以法律规定的,危害其阶级利益和统治秩序而应处以刑罚的行为.犯罪并不是历来就有的、永恒存在的社会现象.犯罪是阶级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随着私有制的确立,社会划分为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出现,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为了镇压被统治阶级的反抗,维持其统治地位,总是以国家的名义,把一切危害其阶级利益的行为宣布为犯罪,并以严厉的刑罚方法予以处罚.可见,犯罪是阶级斗争的产物,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犯罪概念是刑法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无论对剥削者国家刑法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刑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我国出现的严重刑事犯罪有以下特点:一、严重刑事犯罪是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的特殊表现阶级斗争问题向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阶级斗争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总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正确认识这种变  相似文献   

10.
随着毛主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报告的发表,犯罪这一社会现象的矛盾性质,是法学教育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在学习中常常提出争论的问题。对反革命罪属敌我矛盾的性质是没有争论的,争论的是一般刑事犯罪的矛盾性质。我听到多数同志的意见和“法学”第五期所刊登的谢飞、王文升、乙公等同志的意见相同。即绝大部分的犯罪现象是属敌我矛盾的性质,但也有少数的犯罪现象  相似文献   

11.
建国初期我国整个社会秩序平稳、治安状况良好,但犯罪现象依然存在,且出现了几次新的犯罪高峰。不过从总体上来说,这个阶段我国刑事犯罪呈现出犯罪率低、政治犯罪突出、犯罪心理复杂、犯罪手段原始等特点。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主义社会犯罪的发生和演化仍具有必然性,犯罪率绝对减少并非人们追求的目标,贫穷仍是引发犯罪的重要根源。  相似文献   

12.
当前经济领域中揭露出来的触目惊心的事实告诉我们:打击经济犯罪活动,不仅仅是经济战线上的重大斗争,而且是资本主义腐蚀与社会主义反腐蚀的严重政治斗争.这场斗争是我国新的历史条件下阶级斗争在经济领域的重要表现.那么,我们怎样理解在剥削阶级已经消灭的今天出现这种现象呢?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阶级,不仅要消灭敌对阶级的反抗,而且要消灭一切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和它的影响.只要这种意识形态及其影响还存在,就不能说阶级斗争已经不存  相似文献   

13.
新说法的本质孙春增我国传统的法学理论认为:法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和体现;法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必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实际上,这一理论体系是前苏联维辛斯基法学理论模式。笔者针对在《法学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4.
我国建国三十年的实践证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犯罪问题仍然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难以完全杜绝而又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社会犯罪严重危害着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害,我们必须正视、研究这个问题,才能更好地处理和解决这个问题。犯罪现象作为一种重要的社会现象有没有客观规律可寻呢?我们能不能分析犯罪现象产生的根源和种种主、客观条件,探索发生犯罪现象的客观规律,从而,不但更有力地打  相似文献   

15.
犯罪,是阶级社会里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灭。但是,犯罪概念的形成,由于受到人类认识能力的限制,比起犯罪现象的产生,要晚得多。人们从对各种具体的犯罪现象的感知,到把各种具体的犯罪现象进行抽象,形成反映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的犯罪概念,是对犯罪的认识的一大进步。从在形式上认识和概括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到从实质上认识和概括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进而对犯罪的概念作出全面的、完整的定义,是对犯罪的认识的又一大进步。从法律史的角度进行考察,可以看出,人类对犯罪的认识的这两大进步,都始于中华法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与法人犯罪刘任武一、资本主义市场是车生法人犯罪的温床犯罪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自然人犯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出现了阶级和国家以后,作为阶级斗争的一种表现山统治阶级在法律上加以规定并用刑罚的方法加以惩罚的行为。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犯罪本质的观点来看...  相似文献   

17.
犯罪控制论是针对犯罪客观论而言的。因为对犯罪问题的研究成果中,几乎都有犯罪客观论这个问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拿到桌子上讲的,阶级斗争是犯罪的根源,这是最大的犯罪客观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对犯罪问题的研究不能不说没有“突破性”进展。因为有的同志若明若暗的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也产生犯罪。这与“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犯罪观有些背道而驰。但仍然没有摆脱犯罪客观论,  相似文献   

18.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宏观政治与经济形势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是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两个重大转变构成了一个全新的社会大环境,社会日趋繁荣,同时也日益复杂,这必然对各种社会现象,其中也包括犯罪行为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和作用。另一方面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的加强,铁路的生产运输获得长足的发展,已逐渐形成一个巨大的流动的运输网络,点多线长,环境多变而复杂,治安控制难度增大。面对日益复杂与严重的刑事犯罪,为有效地侦破、打击和防范犯罪,维护社会…  相似文献   

19.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从理论上作了新的概括,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外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已经熄灭的观点."这一科学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一个重大发展,是我们正确地恰当地进行阶级斗争,进一步做好政法工作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法学界对于法同国家、阶级、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法同国家是紧密相连的,它们都是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们是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而产生,并将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消失而消亡。另一种看法则认为:法的产生和发展,同国家,同阶级和阶级斗争没有必然的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