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同志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突出地表现在他确立了以“生产力观”“改革观”“人民观”为核心的唯物史观,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唯物史观体系。 一、邓小平同志的“生产力观”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 首先,邓小平把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当作他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出发点。他在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时,深刻地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  相似文献   

2.
在邓小平理论中,改革开放思想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只有深刻理解邓小平改革观的哲学基础,才能更自觉地贯彻改革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本文拟循着邓小平改革观的历史发展脉胳,探讨其历史唯物主义基础。邓小平的改革思想经历了萌芽、试验、形成、发展四个阶段,每一阶段都有相应的唯物史观作为基础。邓小平不仅继承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而且还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了唯物史观。理论界一般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邓小平改革观的起点。但实际上,这一起点应追溯到1962年。1962年,我国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困难不仅暴露出我们工作的问题,而且也暴露出我们体制上存在生产关系大大超过生产力实际水平这一问题。邓小平敏锐地觉察到这一问题,针对离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僵化地坚持"一大二公"的生产关系这一体制弊端,坚持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理论及其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邓小平从哲学理论思想上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实践观,对"十年文革"所造成的严重危害进行了拨乱反正,重新确立了实践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核心地位;以"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基本指导思想和实践原则,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时代精神以及当代世界发展基本趋势的基础上,大力倡导在实践中理解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理解和建设社会主义;以生产实践为基础科学地解决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揭示了当代科学实践与生产实践之间的辩证本质关系,并对改革社会关系的政治实践进行了全新的认识和实践,从而大大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也赋予了邓小平的实践观以时代特征,创新性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在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运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理论作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深深的扎根于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而且还以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观点为其哲学基础。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唯物史观的理论基石,邓小平同志在解决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时,都以唯物史观的生产力观点为指导,从当代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实际出发,建构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一、以当代中国生产力状况作为划分社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这一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蕴涵于它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基本问题上,体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构想中,流露在邓小平同志的字里行间、言谈话语里。这就需要我们去领悟、挖掘、提炼和概括。邓小平理论唯物史观是邓小平理论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它对马、恩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最鲜明的就是正式确立生产力标准和群众标准作为自己的两大标准,并把这两大标准内在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科教兴国战略的制定,是贯彻邓小平科教兴国理论的结果。文章从生产力切入,指出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源于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思想。然后提出发展科学技术的基础是教育。最后又特别强调了邓小平把教育放在优先地位的战略思想,并指出邓小平关于加快教育发展措施的正确。文章认为,只有认真学习邓小平科教兴国的理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四个现代化的目标方可实现。  相似文献   

7.
在邓小平理论中,发展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形成,是与当今时代的主题紧密相关.邓小平纵览天下大势,正确判断时代特征,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科学分析中国国情,从而形成了系统的发展思想.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有其深刻的科学内涵,这个科学内涵是一个体系.在这个体系中,最根本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核心内容是围绕着"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展开的.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上,首先要搞清楚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邓小平发展思想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从这一点出发,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关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发展思想.如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确定了中国的发展战略、发展重点,分析了中国的发展机遇;注重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些思想共同构成了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框架体系.从本质上讲,邓小平理论,就是加快中国发展的理论.在邓小平发展思想的指导下,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这一思想,提出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思想,把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推向前进.目前,中国正面临着发展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又提出了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发展思想.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全面地发展了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为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创立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从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为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他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从发展科技上为不断推动新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动力;他还精辟地阐明了广大劳动人民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为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我们要全面地掌握和贯彻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论述,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全面地发展了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为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邓小平创立了社会主义改革理论,从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方面为不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他又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从发展科技上为不断推动新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动力;他还精辟地阐明了广大劳动人民在推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提高劳动者的素质上为不断推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我们要全面地掌握和贯彻邓小平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重要论述,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实践中不仅形成了一套系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而且这一理论内蕴着深刻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和方法论。 一、提出了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的科学论断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课题。邓小平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推进了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研究,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揭示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从而也在这一论断中深刻地阐述了改革的性质及伟大意义,是对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在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生产力问题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生产力理论。一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力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早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马克思就曾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自然科学。”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鲜明特色之一,就是全面阐发了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基本要素的关系,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构成  相似文献   

12.
廖清胜 《唯实》2002,2(4):68-71
面对全球性科技革命所引起的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变化和新特点,江泽民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准确把握当代科学技术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从“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等五个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从而为科教兴国、科教兴社会主义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3.
试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观任维德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博大精深。其中,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发展动力的思想,构成这一理论的重要内容,深化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邓小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创新性是其理论的内在灵魂。具体体现在他把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一般原理转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活动中的具体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在新时代的新发展;在对当代世界主题的认识上,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这样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这些政策概括超来,就是改革和开放》”在研究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重大关系时,最重要的莫过于改革开放与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了。但我国学术界,在对以上关系的研究中,往往将它们分别进行,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从唯物史观理论的层次上揭未出它们的理论基础。本文将力图从科学历史观的高度,阐释它们的内在关系和理论基础,以便人们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认识上升到更为自觉的理论高度。一、特色社会主义的唯物史观理论基础在世界开放的时代,改革开放是当今…  相似文献   

16.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是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邓小平实践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结合当代中国改革开放的实际进一步诠释了实践的概念。基于对当代中国时代精神的把握,邓小平把实践当作人类全部历史活动的基础和出发点。他反复强调“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基本命题,对“实际”、“实事”不仅当作客观事物去理解,而且当作实践活动去理解。他认为解放思想就必须实事求是,而实事求是,必须联系当代中国发展的实际。在阐述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时,邓小平把“实际”和“实践”两个概念置于同一意义上来…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谈到如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时,重申应该大力宣传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了使全国人民真正从思想上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认识科学技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实践活动中切实把发展科学技术放在首位,就必须广泛宣传邓小平同志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唤起全民族的科技意识,在全民族,特别是青年中树立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新风尚,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8.
方芳 《世纪桥》2010,(1):25-26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核心是生产力理论。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立足于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既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观,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其经济思想的核心内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条基本原理,就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从这一观点出发,马克思和恩格斯科学地阐明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深刻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取代资本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不仅有着充足的实践依据,而且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它是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的重要发展,无论是对今天还是对未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