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轶华  ;顾红梅 《世纪桥》2008,(9):144-14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中的风险不断加剧,为此保险业应运而生,并成为社会生活中的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也成为三大金融产业之一。保险具有三大功能,即经济补偿功能、金融融通功能及社会管理功能,特别是保险的社会管理功能在当代社会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保险业是保证经济改革的顺利进行,社会安全与稳定的一个安全网.  相似文献   

2.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保险是金融的三大支柱之一。1996年我国保险业分业经营以来,实现了跳跃式发展。但是,在我国保险业的运行过程中,由于分业经营、体制交替以及机制的不健全,客观上给保险职务犯罪带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导致贪污、挪用、受贿、诈骗等职务犯罪案件时有发生,危害了行业的发展和形象及资金的安全。因此,国家司法机关把保险等八个行业和领域列为预防职务犯罪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正>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为促进各类新闻媒体更深入地了解保险业,10月26日,贵州保监局组织开展新闻媒体"走基层看保险"活动,邀请新闻媒体深入保险业基层采访,了解全省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管理服务和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情况,展示保险业参与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服务医药卫生体制  相似文献   

4.
保险业: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护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保险是一种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是一种市场化的社会互助机制,是一种用市场办法从容应对各类灾害事故和突发事件、妥善安排人的生老病死的社会管理机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快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构建和谐社会保险业大有可为保险业所具有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它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20多年来,我国保险业在“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中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日益凸…  相似文献   

5.
作为金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保险业正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在保险工作中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保险业的运营规律,挖掘潜力,开拓领域,整合资源,扩大国内外市场,从而争取在短时期内使保险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保险业以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防范化解风险为己任,通过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资金融通、社会管理功能和作用,为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以来,我国保费收入年均增长34%。…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长期以来形成的"强政府、弱社会"格局正在改变,社会组织逐步发展成为参与社会管理新的重要力量.民间组织,特别是具有社会服务功能的民间组织--民办社会服务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我国民间组织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制约着其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解培永  周立军 《求贤》2008,(5):39-40
保险业在各种经济门类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它在一定程度上维系着人民生活的稳定和各种经济形式的健康发展。当今,中国保险业主体多元化进程加快,行业竞争愈演愈烈,保险人才的匮乏和紧缺充分显现,特别是管理人才缺失将成为制约保险业发展的瓶颈,保险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针对这一现状,中国保险业高层提出“选贤任能,讲信修睦”的经营策略,营造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人才环境,力求从文化层面上提升保险业自身的经营能力。因此,探求保险业人才缺失的原因并谋求相应的对策,是今后保险行业经营者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环节。  相似文献   

8.
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保险事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近年来,贵州保险业取得了长足发展,2012年末,全省已设立各级保险机构3712家,保险总资产达252.58亿元,从业人数4.6万余人,服务范围覆盖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提供了57042.32亿元的风险保障,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9.
全面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思考赖锦辉我国以银行为主的金融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银行的信贷关系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门,成为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枢纽。特别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由直接调控为主转向间接调控为主,金融作为调控经济的主要手段,在国...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灾害补偿制度,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我国”九五”计划和2010年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农村保险业是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与灾害补偿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是保护和调动农民社会主义生产积极性的有效措施。但目前我国农村保险业的发展水平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如何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业,以适应农村日益增长的保险需求,笔者对此结合内蒙古农牧区保险工作实践,谈关个人看法。一、大力发展农村保险事业的必要性(一)农业生产需要保险保…  相似文献   

11.
贵州新语     
正保险是现代经济的重要产业和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是社会文明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社会治理能力的重要标志。全省上下要充分认识加快发展现代保险业的重要意义,知行合一推动保险业发展迈向新阶段。——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主持保险业改革与发展专题报告会时指出要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  相似文献   

12.
邢栋 《新长征》2009,(4):54-55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团结和凝聚广大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组织基础。保险业作为金融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功能。加强保险业基层党组织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根本保证,是党组织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现实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中国保险业自1980年恢复以来 ,20年的发展主要是量的扩张。随着保险市场的不断发展 ,现在正迈入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并重发展的新阶段。《保险法》的颁布实施 ,特别是面对“入世”的挑战 ,保险质量已成为保险业竞争的重点。一保险质量可分为产品(险种)质量、业务质量和服务质量三大类 ,它们贯穿保险工作的全过程 ,互相依存、互相影响。产品质量是整个保险质量的物质基础 ,也是产品能否打开市场的决定因素 ,它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着其他两个方面质量的高低 ,是第一位的。产品质量好 ,能有效地促进其他两个方面质量的提高 ,起到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4.
上海红色保险网络是中共领导下上海红色金融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1938年中共上海保险业党支部的成立为开端,上海红色保险网络在中共上海地方组织的领导下应形势变化而逐步建构。通过发展党员队伍、创办群团组织、建立隐蔽机构等主要途径,中共上海地方组织以保险业为阵地构建了以保险业党支部为核心引擎、以上海市保险业业余联谊会为运转平台、以大安等保险公司为支点掩护的上海红色保险网络,积极展开各项斗争与活动,为抗日战争乃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扛杆,是沟通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中央苏区时期,苏区的领导者们在领导苏维埃经济建设时就高度重视金融建设,充分发挥红色金融在支持革命战争、发展工农业生产、促进商品流通、支持合作化运动、巩固苏维埃政权诸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管理领域的一场改革.社会管理迫切需要与社会工作形成合力,社会工作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制度安排.社会管理需要在社区建设中不断创新.作为油田生产生活的大本营,石油企业的社区服务单位承担着重要的社会管理职能.油田社区是国有企业办社会的缩影,是油田职工群众的家园,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是油田建设与发展的基地.不断提升社区建设水平,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任务。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和转移,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充分发挥其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对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分散农业风险,稳定粮食生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十六大以来,湖北保险业对农村保湖北“三农”保险的现状与主要问题险市场的开发力度逐步加大,“三农”保险已具备一定规模。一是机构网络不断健全。县域农村保险机构逐步发展到2005年底的132…  相似文献   

18.
银行保险作为世界经济一体化和金融服务融合的产物,已成为银行和保险业开辟新市场、提高利润率的重要手段。分析我国银行保险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加大监管力度,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与社会风险加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发展与社会治理的不同步使社会管理领域面临诸多的问题与挑战,如何创新社会管理体制,如何引导并发挥公民社会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积极作用,成为中国政府面临并亟待解决的一个现实命题.中国公民社会的兴起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体现,公民社会对社会与国家关系的重构,对政府治理结构的调整,对公民个人价值与社会地位的确认,对社会自治能力的提升,均有着积极的意义.作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公民社会在促进社会公正、增进社会信任、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自治、促进社会参与、提供社会服务等方面具有其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重心和难点在基层,动力和源泉也在基层。基层党组织强大的组织系统,整合社会能力与联系群众的传统优势,使其成为基层社会管理中最直接、最基本、最有效的力量。但目前农村、国企、机关事业单位三大传统领域和社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三大新兴领域的基层党组织都存在着一些与社会管理创新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不能充分发挥其在社会管理创新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因此,基层党组织必须从组织、功能和思维上进行改革创新,提高整合与凝聚社会、服务与引领社会、统筹与协调社会能力,更好地服务、推动社会管理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