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交通运输的现代化,城乡之间的联系日益扩大,流窜犯罪也呈现出新的特点,并有愈演愈烈之势,给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由于流窜犯罪的特殊性,给公安机关的侦查破案和打击犯罪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分析流窜犯罪的特点、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打击流窜犯罪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2.
流窜犯罪是以犯罪为目的的,跨市县流窜作案的犯罪分子。深入剖析流窜犯罪的特点,将有助于我们探索、掌握流窜犯罪的规律,研究对策,对症下药,进行治理。在此,笔者仅从办案调查中所获的流窜盗窃案件的资料分析当前流窜盗窃案件的特点,主要有下列五点:  相似文献   

3.
从山东侦破的大量流窜犯罪案件看,当前流窜犯罪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文章认为流窜犯罪大量增多,有多方面的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针对这些原因,公安机关必须始终坚持“严打”方针,积极探索打击流窜犯罪的新方法、新路子和强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城市流窜犯罪问题正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和关注。随着广佛两地区域化的发展,人财物流动量的增大,流窜犯罪日益增多,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治理流窜犯罪必须把握流窜犯罪的状况和特点,分析流窜犯罪增长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流窜犯罪一词,不是规定在刑法理论中的一种犯罪,它是在公安工作的实践中对从甲地到乙地进行各种犯罪活动的一个总的概括。这种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活动的地域大,给侦查破案带来很大的难度。因此对付这种犯罪一直受到各级公安机关重视,并且在实际工作中也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流窜犯罪的形式也随之发生变化,如目前外出民工人员“回头”作案的案件有所增加。这种流窜犯罪同其它形式的流窜犯罪有所不同,有其自己的特点,本文将就这种新形式的流窜犯罪略谈粗浅看法。  相似文献   

6.
目前,流窜犯罪十分猖獗,从我处打击处理的犯罪分子的成份来看,不仅有流窜惯窃犯罪,而且还囊括了流窜诈骗、拐卖人口、走私、抢劫、强奸等犯罪,在流窜犯罪的各种形态中,以流窜盗窃犯罪最为突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这些犯罪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社会生活秩序,而且破坏了我们铁路的行车安全和声誉。及时研究流窜犯罪方面的有关问题,对我们现实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就以这种犯罪为线索,探讨一下流窜犯罪的特点,证据认定中的困难和对策以及审讯策略。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人财物流动量的增大 ,流窜犯罪日益增多 ,严重危害社会治安。治理流窜犯罪必须把握流窜犯罪的状况和特点 ,分析流窜犯罪增长的原因 ,从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论流窜犯罪案件的特点及侦查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案后迅速逃离是流窜犯罪最基本的活动规律。流窜犯罪在侵害目标、作案成员、作案地点和作案手段上有其自身特点。流窜犯罪的高发与经济发展、交通便利、社会管理缺位、公众防范意识差、作案人反侦查意识强等因素有关。当前流窜犯罪的侦查工作存在着考核机制不健全、情报信息不畅、异地串并案难度大等问题。对此,应当加强区域合作,加强情报分析,加强管理和防控,以有效打击流窜犯罪。  相似文献   

9.
流窜犯罪对整个社会的治安秩序危害极大。打击流窜犯罪是公安机关一项繁重的战略任务。当前流窜犯罪特点:1、日趋团伙化;2、作案目标向高层次、多样性发展;3、侵犯国家和集体财产的犯罪增多;4、销赃日趋公开化;5、向暴力型、智能型发展。公安机关应进一步加强户口管理,组织区域性联防,搞好阵地控制,建立情报信息网络,加强侦查破案,建立专职的打流队伍。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同时也面临着与其他经济高速增长国家相似的问题,即社会治安的一定恶化,而流窜犯罪是当前社会治安恶化的重要动因之一。本文对当前外来流窜犯罪的特点和成因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并对打击和预防流窜犯罪提出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1.
从本期起,本刊将进行“关于流窜犯罪的讨论”。随着商品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在人、财、物大流动的过程中,整个社会治安和犯罪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流窜犯罪,对社会安定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对四化建设和经济发展是个极大的困扰。在流窜犯分子中,有很大一批以“两劳”释放人员为主体的职业型流窜犯;有以经商为掩护的兼职流窜犯;有以弃农经商涌入城市的农民索取型流窜犯。他们流窜范围广,涉猎面广,具有一定隐蔽性,作案手段残忍、狡猾.犯罪方式有暴力型、有设计型,对社会危害极大。为了进一步探讨流窜犯罪的规律、特点,加深对流窜犯罪的研究,如何扼止流窜犯罪,本刊将进行为期一年的讨论。热忱欢迎各地公安机关、公安科研、教学工作者参加讨论。来稿请自留底稿,字数以3000字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流窜犯罪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的犯罪现象 ,对社会危害极大。当前 ,流窜犯罪虽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但犯罪形势严峻 ,未来任务更加艰巨。为此 ,必须解决好侦防工作中存在的某些不适应问题 ,充分掌握流窜犯罪的规律和特点 ,制订出切合实际的侦防对策 ,从而有效地打击犯罪 ,维护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13.
林立  杨剑 《公安理论与实践》2010,20(3):61-64,70
以多发性侵财犯罪为主要表现的流窜犯罪,一直是当前公安机关打击破案的"软肋"和"难题"。准确掌握其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侦查机制,是提高打击流窜犯罪效能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4.
流窜犯罪是刑事犯罪中难对付的一类犯罪,特别是在当前改革、开放、社会大变革的新形势下,流窜犯罪又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这些变化首先是罪犯成员出现了五个层次: 一是以受过打击处理的人犯为主体的职业型流窜犯罪。  相似文献   

15.
未成年人犯罪已成为各方面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呈现出犯罪年龄低龄化、犯罪类型多元化、犯罪手段成人化、犯罪成员团伙化、流窜化的特点。教育体制不完善和社会不良风气等是未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当前司法制度的一些缺失,给公安机关的打击处理带来了极大的难度。预防未成年人犯罪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人、财、物流动的加剧,巨额现金交易不断增多,导致某些犯罪分子金钱与财物的占有欲愈来愈强,驱使他们从本地流向异地进行流窜作案,使流窜犯罪愈来愈成为影响社会治安的一个突出问题。在这种情况下,认真研究流窜犯罪的特点及打击对策,对稳定社会治安显然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莒南县的实际,专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由于流窜犯罪对市场经济的破坏越来越大,社会危害性越来越严重,所以多年来我们非常重视对此类犯罪的打击。从近几年破获的大量案件看,流窜  相似文献   

17.
流窜犯罪是当前刑事犯罪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打击流窜犯应是公安机关的一项长期工作。因此,弄清流窜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制订打击流窜犯罪活动的对策,是公安机关的当务之急,本文对江西省丰城县在1986年抓获的15名流窜犯(不含本地外逃犯)进行剖析入手,试图就流窜犯罪活动的规律、特点及相应对策作些探讨。一、打击流窜犯罪情况丰城县地处赣中丘陵地区,靠近省会南昌,水陆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很大,是流窜犯作案较频繁的地区。从抓获的这15名流窜犯罪分子的情况看,有六多:一是成年人多。18岁至25岁的8人,26岁  相似文献   

18.
“三逃’犯罪人员是危害社会安定的潜在隐患,并直接对整个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威胁,过去公安机关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不少抓捕“三逃”犯罪人员的成功经验。但随着形势的发展,追逃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对此,笔者联系工作实际,对当前“三逃”犯罪人员特点和抓捕对策,略抒浅见。一、“三逃”犯罪人员的特点1、流窜性。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分析,犯罪分子作案后一般都抱有逃脱法律制裁和躲避政法机关打击处理的侥幸之心,认为一跑了之,拖几年就没事了。“三逃”人员正是抱有侥幸之念,往往在作案后畏罪潜逃,流窜异地。有的逃到遥远…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对流窜犯罪的防控能力和打击力度的不断增强,流窜作案人员开始把作案目标瞄向防范松懈的农村,向农村地区流窜作案,农村地区的流窜犯罪活动已经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一个新问题。公安机关必须不断探索新的思路,充分利用各种措施增加流窜犯罪的暴露程度,提高自身的侦查技术水平,这样才能遏制流窜犯罪在农村的蔓延。  相似文献   

20.
流窜犯罪是一种流动性强、跨越地区作案的犯罪形式。根据笔者调查的情况,流窜犯罪分子作案近期上升幅度很大,而且侦破工作难度大,破案率不高。客观原因之一是一些公安机关经费严重不足,难以动员足够的警力、物力对付大量的流窜犯罪活动。另一原因是目前我国的刑事侦察理论,只强调研究和掌握流窜犯罪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