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九七”之后的香港警察及其与内地位安机关的关系1997年7月1日起,香港警察将不再称“皇家香港警察”,而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警务处”。香港警队新警服将取消原警徽上的英王皇冠,而代之以紫荆花,“香港皇家警察”的字样也改为“香港警察”。新的...  相似文献   

2.
孙晓晖 《桂海论丛》2007,23(6):16-19
香港的政党政治是伴随着港英时期政治体制改革而逐步形成的,并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为时间界限分为萌芽雏形和发展稳定两个阶段。政党政治在香港发挥了重要的政治功能,并对香港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新世纪新阶段,“一国两制”条件下,香港政党政治只有坚持在符合香港实际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发挥优势,避免不利因素的影响,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997年,在香港回归和十五大胜利召开之后,香港特区政府和香港同胞,一方面为洗雪民族耻辱而兴奋,一方面为全面实施《基本法》、实现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而努力工作,决心使香港保持稳定、繁荣、“明天更美好”。但是,恰恰在这个时候,从泰国开始,爆发了令人触目惊心的金融风波。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香港、台湾在金融风波中遇到了极大的困难。韩国、日本的经济也受到沉重的打击。亚洲的金融风波,使多年来号称“四小龙”、“四小虎”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遇到重大的挫折。香港的股票曾经暴跌,恒生指数曾经狂泻不止。国际投机商进犯  相似文献   

4.
以前,听人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以为这话是香港以外的人对香港不满而发的牢骚,未予深究。后来听一位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以后回国来念研究生的同学也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很奇怪,香港人自己也这么说。后来向很多香港人请教对“香港是文化的沙漠”之说持何看法,居然认同的人多。推敲这话,我总觉有问题。说“香港是文化的沙漠”,岂不是说香港没有文化?香港号称东亚的“明珠”一颗,六百万人在一千平方公里的地盘上升起一条经济腾飞的“小龙”,这样一个生机勃勃、鲜鲜活活的香港,怎么会没文化呢?实际上,香港不仅有文化,而…  相似文献   

5.
香港的“公屋”制度。香港自1953年推行“公屋”,1967年形成健全的政策。“公屋”制度已有50年的历史。租住公屋是为真正有住房需要、但又无法负担其他类别居所的家庭而设,  相似文献   

6.
陈恩 《岭南学刊》2001,(6):87-89
自祖国大陆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 ,海峡两岸经贸关系获得持续高速发展。但由于受现实政治关系的制约 ,两岸间的经贸往来和台商赴大陆投资主要以香港为中介间接进行 ,香港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良好的经济基础设施而在海峡两岸经贸交往中扮演中介和桥梁的重要作用 ,香港与台湾的经贸关系也得益于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发展而发展。进入新世纪 ,两岸即将加入WTO和“入世”后两岸“三通”进程明显加快 ,将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并为台港经贸关系的持续发展和结构调整提供新契机 ,未来香港与台湾…  相似文献   

7.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将收回被英国侵占一百多年的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作为本世纪末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这将使香港本身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同时对海峡两岸关系乃至中国领土的最终完成统一都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香港主权顺利收回对解决台湾问题起到良好示范中国收回香港是在邓小平“一国两制” 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一国两制” 是为解决台湾问题而提出的构想,但先用于解决香港问题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香港回归十年,是不平凡的十年。在这十年里,“一国两制”成功落实,《基本法》深入人心,香港经济与社会发展成就巨大,香港与祖国内地的联系越来越加紧密,为香港经济与社会未来的发展奠定了良好而又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实现祖国和平统一而提出的科学构想,最初是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被用于解决香港问题。10年来尽管东方之珠经历了风风雨雨,但“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取得了中外称道的辉煌的成功,足以证明“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行之有效的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0.
距奥运会开幕已不到一个月,中国的各大城市包括香港都沉浸在奥运气氛中。在回归中国11年后,香港正在发现回归“祖国母亲”所感受到的骄傲。香港认同中国的人创纪录1997年七一以后.香港大部分民众的民族身分认同问题并非随着香港回归中国的现实而立刻“回归”。香港人有自己的“集体记忆”.强调的是“香港人”自身独有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1.
《统一论坛》2014,(5):17-21
前言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中国政府为实现国家和平统一而提出的基本国策。按照“一国两制”方针,中国政府通过与英国政府的外交谈判成功解决历史遗留的香港问题,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实现了长期以来中国人民收回香港的共同愿望。香港从此摆脱殖民统治,回到祖国怀抱,走上了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宽广道路。  相似文献   

12.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复兴的先锋力量,肩负着推动国家“一国两制”事业行稳致远的使命。本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社会感受和内地融合三大维度,尝试建构针对香港青年“感受—认知—行为”的研究模型,为解决香港青年激进行动问题,引导香港青年价值观提供有益参考。研究发现,内地及主观社会阶层为中上阶层的香港青年社会心态更正面,也更愿意融入内地,正面的社会感受有助于促进香港青年的社会态度和融入内地的行为,对中上阶层的负面感受进行有效引导也可促成其改变态度而融入内地。最后,对国家政策的正面认知能提升香港青年融入内地的可能性。香港青年会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及对国家政策的效果进行综合考量,进而做出是否融入或者深度融入内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3.
湖南与香港经济合作有着较长的历史和良好的基 础,双方开展经济合作具有广泛的互补性。湖南和香港开 展经济合作应该定位在“基地”和“平台”的关系上,湖南应 该成为香港的“三大基地”,而香港则是湖南的“三大平 台”。香港有将制造业从珠三角向泛珠三角扩散的趋势。 湖南应是首选之地,且沿着京广线进入是最有效率的,由此 可以确定两个重点的承接区域,一个是长株潭城市群,另一 个是湘粤赣三省边境城市郴州。  相似文献   

14.
今年7月1日,香港将一洗百年耻辱,回到祖国怀抱。回归后的香港将会更加稳定、繁荣和发展。同时,香港的回归,对正在建设北方香港的大连来说,则提供了极好的历史机遇,但也遇到了竞争对手的更为严峻的挑战。为此,大连必须抓住机遇,加速发展,迎接挑战。大连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城市,发展是大连的主要目标,而主要目标又集中体现在建设北方香港上。邓小平同志在号召“再造几个‘香港’时”,特别强调要“大开放”,要“更加开放”。  相似文献   

15.
四年前的7月1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海内外炎黄子孙为之振奋,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民为之高兴及赞赏。祖国主权和领土的完整统一是中华儿女的最大心愿。四年的实践证明,中华民族是优秀的民族,香港在中国人管理下依然是美丽的香港,繁荣的香港。香港按“基本法”全面落实“一  相似文献   

16.
香港被世界公认为经济发展成功之地,充满活力的国际大都会。香港经济的自由度、竞争力、市场经济效能多次被评估为世界之首。香港的成就被喻为“一个石头的奇迹”,香港学、香港模式、香港现象、香港精神已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兴趣。深圳由二十年前的一个小渔村发展到今天的国际大都会、国际“花园城市”。2000年,深圳市GDP达1650亿元,超过了天津、重庆两个直辖市。被称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重庆与深圳、香港相  相似文献   

17.
1997年7月1日,我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转瞬已届两周年。两周年之际看香港,中国人民足以自豪:“一国两制”运作顺畅,“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切实得到落实。香港政治稳定,社会繁荣。香港同胞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积极投身于结束殖民统治后香港政治、经济、教育、社会、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建设。两年来的事实充分证明,回归后的香港,一切都是在“一国两制”方针和香港基本法的指引下正常而有序地运作和发展着。没有人能够否认,香港回归两年来,中央政府始终坚决贯彻执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和高度自治的方针,除基本法所…  相似文献   

18.
香港回归话“香港”名称探源“香港”一名的由来说法颇多,主要有两种:一说有人认为是到香港就在这里登陆。村里有一条泉水注人大海,成为一个小小的港口,水手们发现这泉水甘甜可口,便称之为“香江”,而它的港口就成为“香港”了。二说香港所名称由“盗香”而来。因香...  相似文献   

19.
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这个号召鼓舞下,从沿海到内地的许多开放城市近年都提出了要“再造香港”的城市国际化发展战略目标,有的要建设“社会主义香港”(如深圳),有的要建设“北方香港”(如大连),有的要开发“第二香港”(如湛江)……,还有许多城市以“内地再造香港”为最终目标,制定建设“国际化(性)城市”或“国际大都市”的战略规划。显然.“内地再造香港”已经成为我国一大批开放城市确立国际化发展目标的政策依据和最高纲领。与此遥相呼应,亚太地区也有不少城市和地区提出了“再造第二香港”的建设目标,有的甚至指望在”九七”以后取代香港的国际经济中心地位。在这场海内外竟相“再造香港”的国际竞争之中谁胜谁负?将不仅取决于竞争者的实力地位和地缘条件,还要取决于对现代香港的发展轨迹与经济模式的认识和把握程度,取决于能否顺应时代的潮流,借鉴香港经济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经验。就我国有关城市建设的决策者而言,还要取决于能否正确贯彻实施小平同志关于“内地再造香港”的战略思想。为此,本文试图针对对“再造香港”的不同认识与实践,提出对邓选三卷中有关“内地再造香港”的一些论述的学习体会和基本看法。 一、亚太地区“再造香港热”的两种目的 就其动机而言,亚太地区提出“再造  相似文献   

20.
九月二十七日,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在香港发表谈话说:上个世纪英国同中国签订涉及香港地区的三项条约是“有效”的;她认为那些条约不应推翻,而由双方加以“改变”。她说,英国对香港负有“道义责任”。香港爱国学生为此举行示威和发表声明,反对撒切尔夫人坚持十九世纪大英帝国强加於中国的那些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的言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