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一现场     
<正>要超越金庸,革掉金庸们的武侠命.突破传统武侠小说里全,创作出新时代的武侠小说。-日前,在第三届今古传奇武侠文学奖暨黄易武侠文学特别奖颁奖仪式上,新生代武侠女作家、北大硕士步非烟放言。中国还没有走出性的中世纪。  相似文献   

2.
正10月30日,武侠泰斗金庸在香港逝世,享年94岁。金庸(原名查良镛),1924年3月10日生于浙江省海宁市,是海宁查家的第二十二代孙,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金庸的武侠小说写作始于1955年,当时他在香港《大公报》上与梁羽生、陈凡开设《三剑楼随笔》专栏。同年首次以"金庸"为笔名写出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随后又写出《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  相似文献   

3.
金庸先生曾说:武侠小说就是成人世界里的童话。可是武侠、江湖毕竟是小说中的虚拟世界,现实生活中难描难画。有一位西北姑娘,却开了一家“金庸侠客岛”酒吧,以金庸小说中的江湖和大侠作为酒吧的主题,让正在做着童话梦的成年人圆了梦想!  相似文献   

4.
在武侠小说里,金庸先生对"天下"更多地注入了一种伦理的、历史文化的元素。金庸武侠小说的地理历史文化政治语境,使小说有了成为一种新认识的文化的可能性。武侠不是一种情绪,它是一种文化,它最撼动人心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情怀。电视传媒对金庸武侠小说的传播和诠释,意味着一个文本被夸大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意味着作者与读者第一互动的文学意义的结束。  相似文献   

5.
<正>一我自幼喜爱武侠,最早读的是《七侠五义》与《小五义》,在小学时曾自编武侠小说《五鬼剑侠传》。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开始关注新武侠小说,尤其读了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便觉得新武侠让人眼睛一亮。当时我正在报社当编辑,业余时间想研究点东西。那时候不少人在研究鲁迅、茅盾、巴金,我不想凑这个热闹,决定以研究新武侠为课题。当时我想研究新武侠,也受到我老师章培恒先生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我投在章先生门下  相似文献   

6.
面孔     
梁羽生 一代武侠小说宗师梁羽生于1月22日在澳洲病逝,让原本就逐渐没落的武侠小说界更添了些许凄凉。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梁羽生和金庸号称“金梁并称,一时瑜亮”。自1954年在《新晚报》上连载第一部武侠小说《龙虎斗京华》起,此后30年间他共有《萍踪侠影录》、《白发魔女传》、《塞外奇侠传》、《七剑下天山》等35部小说作品问世,共计1000万字,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7.
1972年9月11日,武侠名著《鹿鼎记》在香港报章刊完最后一节,其作者金庸终于封刀。金庸于50年代中期开始在《新晚报》试写连载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此后一发不可收拾,15年写了14部武侠小说,几乎部部引起轰动,在台港澳和东南亚华人圈造就了一大批“武侠迷”和“金庸迷”。作者将14部小说的书名各取一字,成为一副对联“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相似文献   

8.
赖晨 《协商论坛》2012,(2):50-51
邓小平爱看武侠小说,尤其爱看金庸的武侠小说;而金庸在邓小平"落难"时,曾撰文盛赞邓小平。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接见了金庸,相见甚欢。不久,金庸武侠小说在大陆"开禁",成为畅销书……邓小平睡觉前爱看金庸的人、武侠小说邓小平曾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他没看过马恩全集、  相似文献   

9.
金庸二三事     
读过金庸武侠小说的人,无不被其磅礴的气势所感染。文如其人,这恐怕与金庸先生一生正气,几经挫折而不计怨嫌的大度胸怀分不开。  相似文献   

10.
精英     
金庸 86岁的武侠小说名家金庸近日考获英国剑桥大学博士,此前他已获剑桥颁授荣誉博士。金庸的博士论文的研究题目是盛唐时期东宫太子继承皇位的制度,论文的时间段截取开国的唐高祖到唐玄宗时期,  相似文献   

11.
怀念梁羽生     
曾有学者认为,新派武侠的鼻祖,应该是朱贞木。朱贞木的《七杀碑》是1949年发表的,如果从那个时候算起,新派武侠已经有一个甲子的历史了。不过大多数学者还是倾向于把朱贞木看作旧派武侠小说的最后一名,看作是殿军,而把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创者定位在梁羽生身上。  相似文献   

12.
严峻 《前沿》2013,(14):132-133
爱看武侠小说的读者对于金庸以及他的部部经典作品都是非常熟悉的。金庸的每部小说中都有一段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本文从金庸笔下各种典型女性人物入手,通过其对爱情的表达,对爱情的追求来获知当代女性对爱情婚姻的新理念,即做自己爱情世界里的统治者。  相似文献   

13.
2009年1月22日,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因病在悉尼逝世,享年85岁。继古龙这枚武侠将星陨落之后,梁羽生也鹤驾西归。天风海雨中,让人觉得,如今淹没在盗墓小说、都市小说、穿越小说环境里的武侠小说已渐行渐远,风华不再。  相似文献   

14.
据说邓小平在闲暇时,也爱翻看武侠小说。因为翻来看去总是港台武侠小说,便问秘书,有没有内地作家写武侠小说呀?回答是肯定的。这样,张宝瑞的武侠小说就放到了邓小平的案头。看了张宝瑞的作品,邓公连声说好。毕竟,祖国大陆是武侠小说的发源地,不乏承袭渊源并发扬光大的武侠小说作家!张宝瑞,1952年出生,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武侠文学学会理事,现任新华社北京分社采编室主任,高级记者。初次接触地的人,凭第一印象会觉得他是个高高大大、谈吐斯文、学识渊博的小伙子,但绝不会想到46岁的他已是著作累累的人物!如果你留心去打听…  相似文献   

15.
无论是内地,还是港澳台,甚至是海外,凡是有华人的地方,凡是接触过小说的人,不要问有多少人知道金庸,要问有谁不知道金庸。如今已经八十三岁的金庸看上去还是那么神采奕奕,没有一点暮年之气,这不仅让人想起他在十七岁写的一篇文章《一事能狂便少年》,六十六年的岁月,时光已旧,却精神依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小小的传奇。而在中国文学史上,金庸也创造了一个武侠文学的传奇。  相似文献   

16.
金庸会李安     
今年是清华大学建校九十周年,为接受台湾清华大学授赠名誉教授证书,著名的学者兼武侠小说大师金庸近日抵达台湾。 金庸虽然已从报社退休数年,但目前身兼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及牛津大学中国学术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在教学和研究工作上花了不少时间,另外他正在对15部武侠小说做第3次修订,并撰写有关中国史  相似文献   

17.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成型于清代.这个阶段的长篇武侠小说流行较广,影响也比较大,奠定中国古代武侠小说的基础,形成了中国武侠小说的第一次高潮.民国武侠小说成为民国文学园地上的一朵奇葩,也是中国武侠小说的第二个高潮.上世纪80年代中期,港台武侠小说进入大陆,形成中国第三次武侠小说的高潮.在温世仁等一批武侠小说家的推动下,大陆与台湾武侠文学交流逐渐融为一体.大陆与台湾的武侠小说新一代作者已经崛起,中国传统文化的武侠小说正在逐步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吴孟樵 《台声》2011,(10):37-37
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之所以迷人,常见憨厚的男性(韦小宝例外)有如神助天助,武艺突飞猛进,秉性善良、深情款款,而他身旁的各色人物,也是诸多书迷讨论的对象,各有拥护者。  相似文献   

19.
金庸三题     
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为高雅人士所不屑。我却小时候大读还珠楼主、柯南道尔,中年以后大读金庸、阿加莎,所以不能成器。金庸小说吸引我的是它的世故人情,那些匪夷所思的武功倒在其次。  相似文献   

20.
吴俊逸 《传承》2009,(13):57-59
倪匡在《我看金庸小说》中说:"金庸小说中的武功描写部分当然精妙绝伦,但比起其他精彩部分来,似乎不必专门提出来详细讨论了。"而我这篇文章恰恰要专门讨论金庸笔下的武器和武功。梁羽生认为,武侠小说可以没有武,但不能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