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墨宁 《南风窗》2014,(11):32-37
是时候了我们亟需重塑医患关系。阳教育领域一样,医疗对于一个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无须赘言。一个是教书育人,一个是治病救人。同样是和教育领域类似,经过十八年过度市场化的腐蚀,普通民众依然看病难、看病贵,医生的职业荣誉感和社会美誉度依然在下滑。  相似文献   

2.
《南风窗》2014,(12)
<正>医患冲突,是社会人群的冲突,我相信有医生这个职业后,就有医患冲突。三国时,曹操杀华佗,就是典型的医患冲突。今天,医疗改革,"曹操"遍地,"华佗"越来越不好当。"医方的傲慢与患方的过激,这是中国每年发生的数以万计医患纠纷中,最终走向对抗的起点。"我认为,这个起点,是从医疗市场化改革开始的。十  相似文献   

3.
张程 《法制博览》2015,(1):131-132
改革开放之后,为了现实的需要,医疗单位随着市场的潮流被推上了自负盈亏的道路,这就引起了医患关系在制度与现实上的矛盾。虽然自开放以来,全体民众的医疗条件和健康水平得到很大的提升,但伴随的医患关系也变得愈加紧张,原本简单的医患关系如今变得局面复杂,医闹事件频繁发生,医生的诊疗环境缺乏保障,患者的就诊问题日益突出,由此所引发的法律问题亟待规范和解决。  相似文献   

4.
石勇 《南风窗》2014,(11):50-52
<正>医患社会冲突内在于两者关系的重新建构中。换言之,他们的社会冲突,不过是体制、市场,以及社会利益群体分化进行"设置"的结果。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身患疾病的人,他们的家属,和医护人员在医院这个社会空间里相遇。大多数时候,他们的相遇平淡无奇,医院保持着特有的秩序—包括医患在博弈能力上并不对等的秩序。但有时候,这种秩序会骤然间被撕破,就像有汽车在十字路口闯红灯引发交通事故一样,医患的相遇,也产生了一系列的冲撞。它们构成了剧烈地冲撞人们心理的社会事件,这些年来接连不断地发生,并在公共领域得到传播和放大。  相似文献   

5.
正购买医责险本为转移医院的医疗风险,但从实际操作看,医疗风险仍停留在院内。医责险被保主体多为医院,并没有区分到真正产生医疗风险的医护个体。"伤医事件若得不到遏制,会大大影响医护人员对生命的救治,最终对维护人民生命健康不利。"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骨科主任温建民递交了"增设扰乱医疗秩序罪"的提案,引发外界关注。"疾病才是医患的共同敌人,如果医生与患者站到了对立面,互不信任,就不利于战胜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医疗关系中,医生承载着治病救人的使命,在医患关系中也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患者由于医疗信息匮乏等原因,,往往被划入弱势群体。随着近年来医疗纠纷的不断增加,由侵害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引发的医疗事故及医疗责任等相关问题也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我国近期出台的《侵权责任法》明确规定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享有知情同意权,这任我国医疗侵权领域无疑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但是,在我国目前法学研究领域中,对知情同意权的侵权问题所做的论述尚不是很多。  相似文献   

7.
石勇  赵义 《南风窗》2012,(14):38-39
《尚书》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又有语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国家权力和社会的关系、基层官员和民众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政治—社会结构是否稳定的晴雨表。原因似乎很简单:上层和中层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制度、法规一样,与社会、民众的关系是抽象的,而基层权力,则直接和社会、民众打交道,它如何对待后者,具体地、现实地决定着后者对整个国家权力的反应。几千年来,中国历代王朝,不断地重复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老套故事。而基层权力的失控,官吏对民众的侵害,总是它的一个制度性后果,一个引燃社会炸药的因素。它像噩梦一样纠缠着每一个王朝。  相似文献   

8.
邵长方 《法制博览》2013,(10):18-19
近些年,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媒体的大规模报道,医患关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密切关注的一个焦点,医患关系紧张的现实也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当下我国医疗纠纷日趋激烈,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作者针对我国医患关系现状,以博弈论基本理论为出发点提出解决医患紧张关系之道,以期对和谐医患关系的建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医闹”的产生严重扰乱了医疗执业环境,干扰了正常的医疗程序,加剧了医患之间关系的不和谐,损害了患者。医生,医院三者之间的利益。针对现阶段如此严重的“医闹”问题,通过认识和了解目前医闹现象发生的原因及其本质,提出了健全医疗体制,加强医院管理和提高全民素质等防范对策,以缓解医患关系,消除医闹现象,使医院和患者达到双赢。  相似文献   

10.
徐文英 《南风窗》2014,(22):26-27
<正>自药品定价放开后,药品价格并没有因药企之间的竞争而接近成本,反而呈倍数增长,药价虚高已被业内广泛认可,直接带动了医疗费用的过快增长,成为医患矛盾激化的一个诱因。近年来,中国各地医患关系紧张的势头加剧,哈尔滨、北京等地发生了恶性"刺医案",甚至有的医院整个医护团队集体向死亡患者下跪磕头。中国医师协会最近的调研报告显示,有近75%的医生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  相似文献   

11.
石勇 《南风窗》2014,(6):24-26
<正>通过官僚机构的运作来解决社会问题,其实是孤单的。它需要一个有力的盟友:社会有机体作为权利主体的参与。中国社会处于一定程度的撕裂中,有待修复,执政党和政府对此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毕竟,"社会"如果不行了,其它的都会失去根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正因如此,执政党强调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改革,把社会建设作为"五个建设"中的重要一环提出来,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也有专门论述。这是一个宏大、深远的战略谋划。  相似文献   

12.
郑文鑫 《南风窗》2014,(12):32-34
<正>在医患纠纷"爆炸时代"背景下,建立一套健全、高效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虽然谈不上是治本之策,但可以降低患者不理性的维权方式和走极端的概率,减少悲剧重演。近年来,"医闹"愈演愈烈,患者弑医事件时有发生。是什么样的原因,使患者倾向于选择"医闹"而不愿走法律程序?假设有一套健全、高效的医患纠纷解决机制,是否可以降低患者不理性的维权方式和走极端的概率,从而尽可能减少悲剧重演?纵观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医患纠纷  相似文献   

13.
田磊 《南风窗》2012,(9):4-4
过去的一个多月里,连续几起发生在医院里的血案,再一次激起了公众围绕医患关系的激烈争论。与以往医院里打闹、媒体上打嘴仗、法庭上打官司不一样的是,这一次患者干脆直接冲进办公室将曾为他看病的医生割喉。这种最残忍的暴力伤害登场,意味着矛盾双方通过一切正常和非正常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朱亚明 《工会博览》2011,(11):109-110
面对社会的不断发展,医院工会组织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加强医院工会建设。增强医院工会活力,对于发挥工会组织作用,保证医院职工正当权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提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就是社会和谐"、"建设一个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等科学论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6.
正全民战"疫"期间,大家"宅"在家中,生活垃圾增量明显。同时,大量用过的口罩、一次性手套等也成为新的垃圾增量,废弃的口罩等防护用品该怎么扔?如果处理不好,很可能危害到家庭和社会的健康安全。除了政府部门实行多项举措之外,我们作为普通人,做好垃圾分类,就是理所当然的分内之事,也是帮助社会把有限的医疗废物处理能力用在疫情防控的"刀刃"上,共同筑起牢固的抗疫防线。所以,有必要强调的是,做好垃圾分类和居家防疫一样,是疫情防控链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而从更长远角度来看,做好垃圾分类,也是提升公众生  相似文献   

17.
读者     
《南风窗》2008,(15):8-8
轨迹与落点(2008年第14期《奇迹》)在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成长中,"奇迹"终究只是特殊阶段与非常态;是一个国家与社会成长轨迹的光弧,而非落点。而这落点应扎根于"四时之轮回"中习得的普适文明及其制度规范。中国经济在高增长的背后,不仅是高能耗、高污染.还有低收入、低福利和各资源要素的低价格。现在不只是经济基础面临着转型与升级,上层建筑同样面临着体制瓶颈的突破,碎片化、断裂化的社会也面临着弥合与认同的重建。是以,"奇迹"背后其实是一个脆弱的平衡,是一个各方面都"不可持续的持续"。  相似文献   

18.
患者送红包、医生收红包,已经成了一个社会顽疾.日前,卫生部就《加强公立医院廉洁风险防控》征求意见,其中就有治理红包的内容:"患者入院时进行医生不收红包、患者不送红包双向签字,协议书纳入病案管理".你不送,我也不收,医患的双向协议能否破解红包现象?对此,众说纷纭,表示不乐观的居多.  相似文献   

19.
叶竹盛 《南风窗》2014,(6):10-10
<正>近年来中国的医患冲突愈演愈烈。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各有各的抱怨—病人抱怨看病难、医院乱、收费高、态度差;医生则抱怨工作累、病人多、收入少、保障差。双方都满腹委屈,出路到底在哪里?职业社会学的创始人弗雷德森揭示了医患冲突的根源。他认为所有职业的从业者与普通人之间都存在难以避免的潜在冲突。医生诊治病人实质上是将医学的普遍规则适用于个体病人,病人被看作医学规则适用的对象。但对于病人来说,毕竟身体是自己的,健康与否也是  相似文献   

20.
北京银矿     
李淳风 《南风窗》2014,(5):54-59
<正>人越年轻,记忆越廉价,对于社会一样如此。直到今天为止,我们的社会依然太年轻。年轻人向前看,年轻的社会也是,年轻社年轻社会里的年轻人更是。人越年轻,记忆越廉价,对于社会一样如此。苏文的《北京银矿》这么火,但那只是他从垃圾回收站买回来的东西。这个法国人来到中国,认识了一个依靠回收废旧胶片提取里面的银来赚生活的小马,然后把小马回收的胶片按公斤买下,至今足有50万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