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江洛生 《南风窗》2014,(10):84-87
试图否认“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的第二次安倍晋三政权,与第一次安倍政权时代一样,都在践踏1990年代以至2000年代近20年来形成的历史共识,应被视为以极为深刻的形式在重复同样的错误。  相似文献   

2.
郑成 《当代世界》2015,(8):28-29
<正>近来,预定发表于2015年夏天的"安倍谈话"引起愈来愈多的关注。早在2015年春季,安倍首相就表示他的谈话在历史认识方面会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但将更多的目光转向未来,而且他也没有打算重复使用村山谈话。用安倍本人的话来说,如果是同样的内容,就没有必要再说一遍了。但是对深受日本战争创伤的东亚各国  相似文献   

3.
李莹 《南风窗》2014,(18):73-74
<正>不管"和平"前面加上什么修饰,真正的和平都不可能绕开历史来操作,而必须通过有诚意的对话与检证来建立。8月15日是日本第69个战败日,像去年一样,安倍首相当天在千代田区武道馆举行的日本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再次未提1994年村山富市以来日本历代首相必提的"加害责任",且以"和平誓言"替代"不战誓言",令人怀疑这是为明年日本战败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做铺垫。《东京新闻》报道指出,鉴于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旗号改变日本安保军事政策",和平誓言"与"不战誓言"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4.
<正>日本当地时间8月14日下午6时,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发表了他酝酿已久的"安倍谈话"。谈话尽管包含了此前外界广为关注的就二战侵略道歉、反省等内容,但却是以继承历代内阁立场的方式间接提及;谈话提及"殖民统治"和"侵略"措辞,但没有明确表示这是日本的行为。谈话发表后,日媒和国际主流媒体纷纷对安倍提出批评。日本及国际舆论对谈话广泛关注2015年以来,安倍谈话始终是日媒及国际主流媒体聚焦的热点议  相似文献   

5.
<正>1945年8月15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而告结束,也同时宣告了日本在此之前长达七十多年的对外侵略扩张的彻底失败。这段历史已成铁案不容翻案,但由于冷战的原因,日本军国主义未能得到彻底清算,余党流毒持续发酵。"8·15"日本首相谈话,是观察日本政府关于历史问题认识变化的重要窗口,因此受到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1985,(7)
四十年代末,日本东北大学的一位教授,到东京美国占领军电令通讯部拜访美国官员,那个美国官员说他还在看一份重要报告。在谈话中间,美国官员去上厕所,日本教授立即偷看了那份报告,得知美国贝尔研究所产生了一项重大发明——半导体晶体管。于是,教授回学校后,就马  相似文献   

7.
《南风窗》2014,(1)
<正>积极主动地或者说"进取性地"影响21世纪的美日关系,使华盛顿和东京的关系发生一个有利于中国安全环境的"和平演变"。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了靖国神社。安倍此举不仅引发了联合执政的公民党、在野党的不满,招致中国、韩国的强烈抗议,美国也对其行为"表示失望"。这些反应应该都在安倍的意料之中。某种程度上说,安倍的参拜针对的也正是这三方。他明白,能争取到美国的默许或者是不干涉,不仅有利于摆脱历史认识问题对外交的束缚,也  相似文献   

8.
战后60年,日本始终无法正视自己的失败,甚至歪曲事实,美化侵略。其朝野内外,长期涌动着一股强大的极右潜流。而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945年8月15目标志战争结束的"玉音放送"。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玉音放送"通常意味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也喻示着东方法西斯势力向正义势力的低头。然而,日本著名教授小森阳一的近著《天皇的玉音放送》却揭开了"玉音放送"鬼魅和"护持国体"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序言:历史不容亵渎今年是清算日本军国主义罪行、确立战后远东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东京战犯法庭开庭60周年纪念。1946年5月3日到1948年4月16日,驻日盟军按照《波茨坦公告》的承诺开设了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理了罪大恶极的二战日本甲级战犯。这是对日本军国主义和其侵略活动的一次总清算。在日本进行的一系列侵略活动中,遭受苦难最深,损失最严重的就是中国,因此这次审判也是中国洗雪百年国耻、讨还公道和正义的一个历史转折点。一个清楚的历史事实是,东京审判是  相似文献   

10.
《南风窗》2010,(22)
<正>高华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1月版在20世纪的中国,革命意味着"以进步光明的新政权取代落后腐朽的旧政权"。随着新的民族国家的建立,终于高居正义、真理和尊严之上。高华对红色政治的研究历来独辟蹊径,他对革命话语的建构过程与修辞动机有着犀利的观察。他追溯的并不是历史现场与历史景观,而是历史被建构的过程。由此出发,他提出了以下问题:我们该如何重新认识"左翼文化";如何撇开现成的结论,从诸多史料中还原关于革命的叙述、探讨革命词语的高地是如何形成的。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家庭,是世界闻名的“父系氏族”。丈夫指手划脚,妻子言听计从,一个典型的“男人世界”。然而,进入90年代,这种关系开始发生变化。据日本今井综合研究所“家庭新闻”编辑今井森男的调查表明,日本家庭中,夫权和妇权正悄悄发生着变化。妻子不在家的关键时刻“理所当然,家里的一切家务,都要委托妻子来承担。”S君这样说。他结婚于40年代末,婚前已向妻子挑明:“我的责任主要是在公司的事业,至于孩子的教育和家务,只好拜托夫人。”于是,几十年来,S君对家务一直不管不问。不料就在前不久,家中出一点小小的意外。在一次交通事故中,妻子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以来,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出现了严重"安全化"态势,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因素嵌入中日关系结构,从身份—本体安全、国家战略与威胁认知等方面对中日安全关系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受害者身份认同与日本的自我优越认同和受害者身份认同存在裂痕,导致双方互将对方视为最大的"他者";中国以御辱图强的抗战精神来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中国梦,而日本新保守派则利用中日间的"恶性联动回路",通过"摆脱历史""利用历史"来实现其修宪、强军的"正常大国"梦;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的泛滥使中国担心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则担心中国重新复兴后的对日复仇情绪和清算意愿。在"历史战"风险巨大而近期难以走向真正和解的情况下,中日双方应相向而行,努力降低"历史问题"的"安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唐代东北亚诸政权之间的形象认知奠定了此后千余年东北亚地区的基本模板。一方面,在唐朝所认知的"华夷"世界图式中,居于"海东"的东北亚诸国成为"中国"的"东北夷"或"东藩",是东亚世界"天下秩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唐朝看来其典型特点是顺从,尤其是在公元668年唐朝、新罗联军先后打败日本、平定百济与灭亡高句丽,整个东北亚国际格局底定之后。另一方面,居于东北亚的诸政权如统一新罗、日本也从观念上复制了源自唐朝的"华夷"世界图式,并出于自民族中心主义的观念,将本民族政权的控制疆域定义为"小中华"或"中国",而将周边的"他者"民族定义为"夷狄"。因此,何者称为"中国"成为唐代东北亚诸国为体现各自政治合法性而暗地里争夺的话语资源。从唐、罗、日三方正史的话语叙事可以看到,唐代东北亚诸国形成了"中国"与"夷狄"交相认定的国家间形象认知模式。其间所隐现的古代东亚国际关系认知观念的学习与复制问题,对我们理解今天东亚各国民族主义情绪的历史源头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1986年2月,统治菲律宾20年之久的马科斯政权垮台了,马科斯本人被迫流亡夏威夷。这成了1986年世界重大事件之一,在第三世界甚至对超级大国都发生了重大影响。本文试图对这个政权进行初步的探讨。一、马科斯的政绩及其政权的垮台1965年12月30日,费迪南德·马科斯宣誓就任菲律宾总统。在他统治的前15年,特别是在70年代,他为菲律宾的经济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大贡献。1972年他提出了"新  相似文献   

15.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年近九旬老人曾我祐次先生率日本"日中友好2l之会"成员访华的第15个年头。2001年起,曾我老先生满怀日中友好之情,不顾重病缠身、年事渐高,每年坚持到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带动一大批日本社会各界民众参与其中。15年来,曾我老先生以及"日中友好21之会"的朋友们见证了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也经历了中日关系十几年来的起起伏伏。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我们书面采访了曾我老先生及来华植树的部分成员,将通过连载的形式,共同回顾他们15载植树历史,倾听日本民间对中国和中日友好的心声。  相似文献   

16.
《南风窗》2014,(6)
施密特是当代德国的重要政治家,1974年至1982年间曾任西德总理,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有过会晤,长期关注中国及其历史文明;退休后,施密特来中国15次,中国成了他后半生研究的焦点课题,至今出版了《伟人与大国》、《理解中国》两部有关中国的著述,对中国人民抱以友好感情。汪晖是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所所长,中文系、历史系双聘教授,2013年与德国哲学家哈贝马斯同获"卢卡·帕西奥利奖"。去年1月31日下午,在赫尔穆特·施密特位于汉堡的家中,汪晖与施密特有过一次有关中国与世界的长谈。谈话用英文进行,个别地方施密特用德语说明,再翻译为英文。去年12月,施密特对谈话进行了修订,今年,对话被翻译成了中文,《南风窗》这里刊发的是此次对谈的节选。  相似文献   

17.
朱艳圣 《当代世界》2013,(11):68-71
日本自民党是一个拥有近60年历史的老牌政党,并曾连续单独执政38年之久。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政坛陷入动荡,各政党之间重组不断,寻求击败自民党并获得执政的机会。1993年,自民党首次失去政权,但一年后就与社会党联手,组建联合政府。2009年民主党击败自民党,实现日本政治的权力交替,但是,三年之后的自民党以巨大的优势获胜,再次崛起。  相似文献   

18.
世纪之交,千年兴替,各国人民都期冀与努力以崭新的面貌,开启新的纪元。可生怕天下太平的日本保守主义势力却又一次现身说法,让历史的大钟长鸣。去年年初,自民党与小泽一郎领导的自由党捐弃前嫌,成立自自保守联合政权;4月11日,在东京都知事选举中,极右政治活动家石原慎太郎以高票当选,旋即对中日关系等问题大放厥词,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不同历史阶段中国的日本研究李尧星(以下简称"李"):在中国现存历史资料中,最早关于日本的记述始于什么时候?初晓波(以下简称"初"):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对中国而言,日本是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他者"存在。《山海经》中第一次出现了关于"倭"的记录,而《汉书·地理志》中的"乐浪海中有倭人"记录则标志着中国官修史书正式开始  相似文献   

20.
<正>日本安倍首相第二次执政不久,就提出了要在战后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的构想,而且,这个构想很快就出台了一些方向性的想法,提出要和过去首相的谈话不一样,尤其是要和战后50周年时候的村山富市首相谈话不一样。安倍的一个基本表达意思是,如果都是一样的谈话,那还有什么意义呢?安倍的这种构想,实际上就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