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战后至今,日本对于二战时期的侵略历史一直没能彻底正视。在国际社会特别是亚洲邻国的压力下,日本政府于战后50周年的1995年发表"村山谈话",对侵略战争进行了有限的反省和道歉。但此后历届日本政府尽管重申其精神,但鲜有出其右者。有研究指出,战后日本具有"翌年法则"怪象。[1]日本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是,有限的历史反省,常态的错误言行。日本错误的二战史观伤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感情,破坏  相似文献   

2.
李莹 《南风窗》2014,(18):73-74
<正>不管"和平"前面加上什么修饰,真正的和平都不可能绕开历史来操作,而必须通过有诚意的对话与检证来建立。8月15日是日本第69个战败日,像去年一样,安倍首相当天在千代田区武道馆举行的日本战殁者追悼仪式上,再次未提1994年村山富市以来日本历代首相必提的"加害责任",且以"和平誓言"替代"不战誓言",令人怀疑这是为明年日本战败70周年发表"安倍谈话"做铺垫。《东京新闻》报道指出,鉴于安倍打着"积极和平主义"旗号改变日本安保军事政策",和平誓言"与"不战誓言"有着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3.
<正>围绕二战时期日本军队造成的"慰安妇"问题,近来的外交和舆论博弈出现很多新动向。本文通过分析,提出了以此为突破口,推动解决日本长期以来拒不承认的历史责任问题的有关思考。近来在日本的政治话语和国际传播中常常出现"历史战"一词,这个概念得名于日本《产经新闻》2014年4月开始的以"历史战"为名的特辑连载,当年10月,产经新闻出版社又出版了同名书籍。仔细读过  相似文献   

4.
意见与媒体     
大阪市立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教授山下英次认为, 日本对历史的认识在国际上评价不高, 日本应该以这次中国反日示威游行为契机,向世界明确战争责任,彻底解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4月1日,日本安倍内阁用阁议的形式出台了《防卫装备转移三原则》,以取代自1967年就业已存在的《武器出口三原则》。安倍内阁的这项举措在正式出台以前就被认为是对过去日本武器出口规制的彻底颠覆。2014年7月1日,安倍内阁正式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的阁议,战后宪法"专守防卫"的原则被突破,日本将被允许行使集体自卫权。自安倍上台以来,日本国内相继  相似文献   

6.
日本的"变形"今年的9·18"国耻日",中国上百个城市同时拉响了警报,是类似活动中参与城市最多的一次。这样似乎形成集体共识的举动背后的情绪,佐证了中日之间20年脉络的大变迁:一个上世纪80年代之日本形象在中国彻底消失,不可能再恢复,而由另一个"可怕"的日本形象将其取代。一个曾经以"阿信的故事"风靡中国的日本,一个以《排球女将》震撼中国的日本,一个在《血疑》、《追捕》中,彰显人性真善美的日本,消失了;一个以茶道和插花,以秩序和清洁而让中国人欣赏的日本,一个在战后废墟上,以"日本制造"而崛起,甚至挑战"美国世纪",而让中国人佩服的日本,消失了。  相似文献   

7.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也是年近九旬老人曾我祐次先生率日本"日中友好2l之会"成员访华的第15个年头。2001年起,曾我老先生满怀日中友好之情,不顾重病缠身、年事渐高,每年坚持到中国中西部地区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带动一大批日本社会各界民众参与其中。15年来,曾我老先生以及"日中友好21之会"的朋友们见证了新世纪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也经历了中日关系十几年来的起起伏伏。在这个值得纪念的年份里,我们书面采访了曾我老先生及来华植树的部分成员,将通过连载的形式,共同回顾他们15载植树历史,倾听日本民间对中国和中日友好的心声。  相似文献   

8.
日本政治右倾化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它的出现受日本传统文化影响,特别是与二战后美国占领当局对日本的民主化改革不彻底有关。日本政治右倾化的核心是极端民族主义,带有明显的实用主义特点。现在日本政治右倾化给中日关系的发展蒙上了巨大的阴影,对此应从历史因素、美国因素和地缘因素等几个方面作出理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出现了严重"安全化"态势,它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因素嵌入中日关系结构,从身份—本体安全、国家战略与威胁认知等方面对中日安全关系发展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的受害者身份认同与日本的自我优越认同和受害者身份认同存在裂痕,导致双方互将对方视为最大的"他者";中国以御辱图强的抗战精神来实现民族复兴与和平发展的中国梦,而日本新保守派则利用中日间的"恶性联动回路",通过"摆脱历史""利用历史"来实现其修宪、强军的"正常大国"梦;历史修正主义在日本的泛滥使中国担心日本重走军国主义道路,日本则担心中国重新复兴后的对日复仇情绪和清算意愿。在"历史战"风险巨大而近期难以走向真正和解的情况下,中日双方应相向而行,努力降低"历史问题"的"安全化"程度。  相似文献   

10.
储昭根 《南风窗》2007,(11):77-79
正因为德国在西方和苏联分别占领下反纳粹比较彻底,而在民主化阶段又选择了反战态度坚决的政治家,德国人在反省历史方面才会比日本人出色。  相似文献   

11.
战后60年,日本始终无法正视自己的失败,甚至歪曲事实,美化侵略。其朝野内外,长期涌动着一股强大的极右潜流。而其源头,可以追溯到1945年8月15目标志战争结束的"玉音放送"。在以往的历史叙事中,"玉音放送"通常意味着日本军国主义的失败,也喻示着东方法西斯势力向正义势力的低头。然而,日本著名教授小森阳一的近著《天皇的玉音放送》却揭开了"玉音放送"鬼魅和"护持国体"的一面。  相似文献   

12.
笔者并不认为目前日本国内的“和解”舆论是以彻底的历史清算为内在理论指向的、具有深刻反思背景的社会思潮,就其最根本的性质而言,似乎仍然未脱“在外交层面上解决历史问题”的传统思维框架。  相似文献   

13.
日本重回亚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学界有种说法,认为从战前到战后,日本的亚洲主义分为三种位相:即政略亚洲主义、心情亚洲主义和思想亚洲主义。日本能否彻底回归东亚认同,重建所谓"思想亚洲主义",既关系到东亚共同体构想能否顺利实现,也关系到中日各自在共同体中的角色。  相似文献   

14.
日本军国主义曾经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国和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日本战败以来,罪大恶极的军国主义分子受到了应有的审判。在国际和日本国内和平力量的斗争与监督之下,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土崩瓦解,一度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是,由于美国的包庇与纵容,对在日本历史与文化中根深蒂固的军国主义的清扫与铲除很不彻底,军国主义势力仍然苟延残喘。半个世纪过去了,和平与发展的主旋律日益深入人心。然而在日本国内,军国主义的阴魂不散,近几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4,(10)
<正>试图否认"河野谈话"和"村山谈话"的第二次安倍晋三政权,与第一次安倍政权时代一样,都在践踏1990年代以至2000年代近20年来形成的历史共识,应被视为以极为深刻的形式在重复同样的错误。小森阳一,1953年出生于东京,现为东京大学教授,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者、文学批评家、社会活动家。他着力于从语言分析角度批判日本的保守化倾向和历史认识问题。近10年来,小森几乎每年都来华讲演,他在中国的活动,加深了中国知识界对日本政治、日本社会的理解,对松动对日本图示化认识,起到了重要作用。小森的言行也提醒人们:  相似文献   

16.
南方朔 《南风窗》2010,(15):99-99
<正>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败后,日本经济崩溃,许多妇女沦为娼妓,被称为"卖春妇"。"卖春妇"这个词的出现,所反映的历史是日本男性沙文主义的传统,它把性交易的主体定位在女性身上。因此如果要批评,就去批评"卖春妇",这些女人真是够倒霉的了,她们沦为娼妓已很凄惨,还要承担起性交易关系里的污名。  相似文献   

17.
陈言 《南风窗》2014,(16):80-81
<正>一个曾获日本民众热烈支持的政权,在集体自卫权问题、历史问题、经济振兴问题上,渐渐地与民众的期望疏远了起来。安倍本人的支持率也跌破了50%。"如果扪心自问后依然认为别无他法,即使众人反对也将矢志不渝。"支持率跌至谷底的日本首相安倍晋三,7月19日在山口县下关市引用外祖父岸信介的座右铭,就内阁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决定称:"作出了经得起历史批评的判断。"日本首相府前,连日来不少国民打着"不安倍增"这个双关的口号游行。安倍上台一年零7个月后,日本不仅经济上失落依然,还因为安倍内阁过分强调集体自卫权,过度追求强化军力,让  相似文献   

18.
《南风窗》2014,(15)
<正>7月8日,第八号台风"浣熊"在日本登陆,台风所到之处引发了强降雨和泥石流,并导致多地交通受阻。截至10日,台风已经造成7人死亡,并有50多人受伤。日本气象厅在7月发出了"特别警报",称这是历史同期登陆日本最强级别的一次台风。  相似文献   

19.
宁二 《南风窗》2008,(4):92-93
金山是梦,唐山亦是梦,当故国已改朝换代,当怀乡人成为彻底的异乡人,那被中国的大历史所"包括在外"的华侨历史如何落地?  相似文献   

20.
《旧金山和约》生效后,日本政府一面以接受东京审判的判决为代价,实现了恢复主权,进而与美国结盟的政治目标;一面则利用国内不满东京审判的民意,在国内法优先的原则下,积极促使甲级战犯复归社会。在尚未对侵略战争作彻底清算的条件之下,这个二元的政策过程既成为日本社会战犯同情论不断滋长的历史前提,也构成了强化保守政治统治基础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