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生态文明与“四个文明”的关系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文明不是一种独立的文明形态,而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的综合形态。生态文明的提出是传统四个文明建设反思的产物,生态文明的内容逻辑地包含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之中,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的有机统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质就是实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文明建设的生态化。  相似文献   

2.
我认为,有必要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和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而且要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进行全面的、系统的社会主义文明建设。马克思主义的文明观包含了“政治文明”的思想,我们应当加以实践和发展在近代史上,孙中山先生明确地把政治建设列入精神文明之中。他在辛亥革命后,把国家的建设分为“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的建设,或叫“实际上之建设”与“精神上之  相似文献   

3.
物质文明是基础,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具有制约作用,三个文明和谐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基本观点,但这只有在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维度,探寻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既是总结概括中国式现代化历史经验的必然要求,也是新征程丰富拓展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5.
刘捷 《理论视野》2003,(3):29-30
一、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涵 所谓文明,在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各种成果和财富的总和。政治文明,是社会发展到特定阶段所形成的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相适应的政治进步状态和政治方面取得积极成果的总和。政治文明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基础之上,反映着社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的水平。政  相似文献   

6.
政治文明的内涵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从政治文明的性质来看,它是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既相区别,又相联系的第三大文明;如从政治文明的要素和结构来看,它在横向上是由民主政治和法治两个方面,在纵向上是由制度、观念、组织以及设施等不同层次的政治文明构成的一个文明系统;如从政治文明的历史发展来看,它是文明政治化与政治文明化的一个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简论社会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结,其内在要求包括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基本规范.社会文明主体是从事社会文明活动的人或者组织.社会文明主体的追求和社会文明的最高境界是社会和谐.建设社会文明,要明确社会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途径,正确处理微观和宏观领域的各种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这一观点全面深刻地阐明了“三个文明”建设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刘顺厚的“马克思主义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观的历史”一文提出,文明,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演进过程,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趋势。它既是不断从较低级的文明阶段走向更高级的文明阶段的过程,又是从片面发展的社会逐步向全面发展的社会推进的过程,表现为整个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共同进步,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以下简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具有丰富科学的内涵和重大的现实意义。推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必须进一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11.
政治文明在人类社会文明中的地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政治文明是人类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 ,在整个人类社会文明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人类社会文明重要组成部分的政治文明 ,不仅是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 ,而且直接影响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因此 ,我们在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同时 ,必须高度重视政治文明建设 ,深入研究三大文明的相互关系 ,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2.
刘晓 《团结》2003,(2):15-17
文明是人类社会开化和进步的状态。人类社会的进步,最终都表现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及人的自身的发展。“政治文明”一词,是马克思最早于1844年在《关于现代国家的著作的计划草稿》中提出来的。政治文明是人们改造社会所获得的政治成果的总和,主要包括政治理念文明、政治制度文明、政治体制文明、法律文明、政治行为文明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民主。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两个基本的规定性:一是  相似文献   

13.
为什么要提出“社会政治文明”这一概念?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同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之间的关系怎么样?本文拟就上述问题试作一些探讨,以祈同行方家指正。一、提出“社会政治文明”概念的依据 (一)社会生活、政治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人类社会进步状态的文明,理应包含社会生活、政治生活进步状态即社会政治文明的内容。“文明”这个概念被广泛使用,其含意虽不统一,却存在着一个共同倾向,这就是把它理解为“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理解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成果。我国出版的《简明社会科学词典》认为文明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这个概括是对的,但它又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明的系统结构,目前在理论界有两种比较有影响的三分法,一种主张文明是人类改造整个世界的积极成果,文明系统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三部分所组成;一种主张文明是人类改造社会的积极成果,文明系统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三部分所构成。笔者认为,这两种划分方法在实际中都有功能上的局限,主张文明是人类改造整个世界的积极成果,但文明系统是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所组成。  相似文献   

15.
信息窗     
《人民日报》刊登乔晓阳的文章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亮点之一是明确地把“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写入了宪法。“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创新和发展。把“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写入宪法,从国家根本法的高度,肯定了“三个文明”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的地位,为“三个文明”协调发展提供了宪法保障。  相似文献   

16.
何良安 《党政论坛》2003,(12):26-28
文章认为:政治文明的本质是制度文明。从政治文明的内涵来看,制度文明是政治文明的核心;从制度和制度文明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和功能来看,制度文明是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一种文明形态;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实现来看,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政治的实现依赖于制度文明的保障;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现实实践来看,以制度反腐败是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团结》2002,(4)
深圳大学特区台港澳经济研究所的苏东斌发表文章说,最近,江泽民郑重地提出了建设“政治文明”这一要求。江泽民对这个概念的现实使用,不仅把法治建设提到了政治文明的高度,并且把政治文明作为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并列的重要判断。“政治文明”,说到底,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制度文明”,也就是对邓小平  相似文献   

18.
文明是和谐社会的文化核心与本质属性,文明的缺失与失衡必然造成社会的畸形与失调。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纠正文明结构失调现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和原则要求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六大提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三个文明”一起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关键是全面提高全民素质、全面开发人力资源,而学习是其基础和保证。把建设学习型社会的目标写进十六大报告,这是根本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论制度文明     
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成果,是社会的开化和进步状态。社会的开化和进步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同时它又是一幅活生生的、五彩缤纷的极为丰富多样的图画。因此,文明的结构不仅可以从横截面来研究,也可以从纵的历史发展过程来研究。从纵的方面看,文明与人类社会俱生。人类社会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在“人猿相揖别”的时候,人类文明就产生了。按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理论,我们可把文明划分为原始社会文明、奴隶制文明、封建制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文明。从横的方面看,每个历史时代有不同性质和层次的文明。目前,普遍的看法是把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还有一种意见是把文明看成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三维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