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慧云 《求索》2008,(6):75-77
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成、发展离不开跨文化的境域,但是,中国当代艺术在这种跨文化境域中并不是一路畅通,西方文化的制导、消费文化的操控、艺术家的商业化转型、中国艺术机制的滞后都构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当下困境。省思这些问题,其意旨则是在中国当代艺术未来之途的营建。  相似文献   

2.
何标 《台声》2009,(5):20-22
90年前的五四运动,是现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的伟大转折,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新时代的来临,在“五四”90周年纪念到来之际,我们不能忘记曾在它影响下发生过深刻变革的台湾。当时澎湃兴起的世界新思潮和大陆五四运动浪潮,以迅猛之势,冲刷被日本占据25年之久的台湾岛,迅即在岛内掀起以反对日本殖民统治同化政策为核心的文化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3.
当代绘画的艺术观念与形式愈发多元化,艺术家开始对传统绘画进行重新认识与探索,逐渐解放固有的艺术观念与绘画技法,尝试艺术的多种可能性,追求感性表现和真性情的自我表达。我们看到,少儿美术教育中常常以"玩"为创作活动的过程,形成以现当代艺术大师"拙"为结果的形式倾向。通过分析高考美术教育过程与结果的艺术本质背离性,以及国内外艺术家、艺术活动与"童趣"的"拙"与"玩"的关联性,以"拙"与"玩"作为一种方式的当代艺术表达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2月中旬,北京老舍茶馆书画家协会在京成立。协会以团结广大书法、绘画艺术家和书画爱好者,从事书画社会活动和艺术交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为宗旨。老舍茶馆的总经理、会长尹盛喜及首都书画家来大海。张文华、葛林、孙广泰等出席并举行书画笔会。老舍茶馆书画家协会在京成  相似文献   

5.
快餐文化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它的存在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民众素养都将息息相关曾几何时,占据着中国文化主流地位的高雅文化日渐衰微,以诗人、戏剧家、歌唱家桂冠为荣的艺术家退避三舍,而"地摊文学"、网络文化等快餐文化则铺天盖地席卷而来,并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红遍中国。  相似文献   

6.
对当代绘画艺术家来说,藏区是艺术的圣地,雪域高原浑然天成的艺术资源和独特的藏族绘画艺术为他们的创作提供了丰厚的滋养。对藏族绘画艺术而言,进藏艺术家们独特的视角、熟练的技法和艺术上的坚持,是藏族绘画艺术重生发展的新鲜血液。正是因为藏区绘画艺术和艺术家们的相得益彰,几十年来,无数的艺术家先后奔赴青藏高原,在绘画创作的道路上辛勤探索,不懈耕作,通过题材内容、形式、内涵等方面的跨越转变,创作出了一幅幅具有时代意义的经典作品。进藏艺术家在作品中对现实生活的尊重和真实生活感的表现,重建了藏族绘画艺术,传统的藏族绘画也因此形成了新的气象。  相似文献   

7.
正11月13日,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致力收藏20及21世纪视觉文化的博物馆M+宣布,成立希克奖以表彰大中华地区杰出的当代艺术实践,延续中国当代艺术奖(CCAA)在过去20年来对中国当代艺术的贡献,并将之发扬光大。CCAA由乌利·希克博士于1997年创立,并自2011年起由刘栗凓女士担任主席,是内地首个当代艺术奖项,过去20年一直引领中国艺术及艺术家走向世界,促成中国当代艺术的国际对话。自2012年乌利·希克博士向M+捐赠了  相似文献   

8.
王德胜 《思想战线》2005,31(2):80-86
当代艺术的大众化努力,标榜并正在不断实现着艺术与当代大众的广泛对话,其基本核心是艺术活动、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当代大众日常生活状态之间的相互趋近和认同,艺术、艺术家和大众由此获得了共同体验和表达对于当代生活/世界的情感与文化价值态度的新的可能性.这种艺术的大众化努力,在与大众对话进程中将成功地架设艺术自身与大众日常生活的文化通道,日渐改变艺术的传统职责,并在当代审美文化中实现现实生活方式向艺术活动、日常生活经验向艺术经验的"跨越".  相似文献   

9.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快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宁 《新东方》2008,(12):20-22
科学发展观改变了传统的发展思想,也形成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新格局。这个新格局被称为“四位一体”。在“四位一体”的格局里,文化建设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是中国科学发展的软实力,也是中国科学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就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了文化建设的四个重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丰十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爱好花卉的国家,尤其对荷花,似乎达到情有独钟。我国许多文人墨客都爱咏荷、画荷,而且荷花不仅是中国文人的情结,也是许多中国艺术家喜爱的创作题材。中国文化名人爱荷的传统绵延五千多年,从绘画和装饰文化长河中,生长着难以数计的“荷莲”佳作,无论诗歌、小说、散文、戏曲,都飘逸着永远的“荷莲”清香,从而形成了独特有趣的中华“荷文化”。  相似文献   

11.
肖巩 《今日上海》2008,(6):46-47
当代世界的艺术家有一种很吸引人的特质,他们往往能够依照艺术家内心想要表达的信息来选择传统或是新的创作方式,传统的文化不能束缚他们的艺术创作。旅美画家石墨正是此类艺术家,他有扎实的传统水墨与宣纸的绘画功底,同时也致力于西方的水彩与油画的创作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毛迪 《创造》2008,(4):68-97
拍摄制作云南当代青年艺术家专题已经不是一朝一夕的心愿了。作为昆明或者说云南当代艺术家创作的三个据点——创库、麻园、翠湖,正如和丽斌所言:“他们像一颗颗明珠,点缀着昆明的东西南北,代表着昆明文化不同的倾向和方向,构成了昆明丰富多元的艺术生态,串接着昆明艺术发展历史的文脉。”因此,用心记录他们,具有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而我的突破点,就是我熟悉的麻园。  相似文献   

13.
《台声》2019,(14)
<正>7月12日,游客在高雄驳二艺术社区参观。台湾高雄市驳二艺术社区前身为港口仓库,在艺术家及文化工作者的推动之下,对其进行改建形成了如今的知名艺术展示区。这里不仅是艺术家进行文创实验的艺术特区,也是一个文化观光景点,将当代艺术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4.
晁珊珊 《小康》2013,(10):86-90
作为中国当代艺术最著名的雕塑家之一,瞿广慈说,他如今的商人身份比艺术家身份更有意义-他的“稀奇”改变的不仅仅是当代艺术市场价值和价格偏离的现状,他更希望改变中国社会长期僵化和陈旧的审美,甚至把“稀奇”的所有盈余捐做善款。  相似文献   

15.
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我国当代艺术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蒙 《前沿》2012,(22):176-177
艺术设计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进步.由于艺术设计在我国的兴起时间不长,较长时间内,国内的艺术设计都是在吸收借鉴国外发展成熟的艺术设计风格和思想.这样就造成了国内艺术设计缺乏民族元素和民族文化意蕴,缺乏自主创造性,自主创造力不足,这样也就抑制了当代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由于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依托民族文化、时代精神以及设计学等多方面的,当代艺术设计的健康发展,需要立足于民族文化,在深厚的文化依托的基础上,不断汲取历史悠久的、底蕴深厚的文化精髓,来形成独具个性的属于中国当代特有的艺术设计特点和风格.这样,不仅能为当代艺术设计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也可以为当代艺术设计注入更持久的生命力.本文旨在从民族文化的角度看我国当代艺术设计,为当代艺术设计寻找更好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6.
胡珺  马真真 《传承》2013,(2):84-85
绘画是一种语言,绘画文化词汇呈现绘画发展的轨迹。中国绘画文化词语在其发展中体现了中国的绘画精神和文化底蕴,并由此形成了独特的表达形式与风格,传达了"以形写神""气韵生动""神妙能逸"等美学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日本学者鸟居龙藏博士以独自的体验,探讨了中国西南民族文化的本质特征,揭 示了日本民族文化来源的多元化和历史发展的原动力,至今已发展成为日本的应用学术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人类学长期关注他者和他异性;其他本体论以不同方式进入当代艺术,因而许多艺术家得以直接接触到不同于西方的各种他异性和知识。翻译为各种本体论他异性之间的交流提供了可能,但这二者都是不完整的,这为进一步翻译提供了空间。全球范围内各种当代艺术与人类学的交流,需要超越自我与他者的二元对立。非均衡解释学也许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代艺术与人类学之间交流对话中的细微差异、重复和误解。  相似文献   

19.
你到过上海松江佘山脚下的月湖吗?这里山美、水美、艺术家笔下的画作更美。为祝贺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召开,5月8日,一个以《变异的风景》为主题的两岸当代艺术大展在月湖公园美术馆举行。  相似文献   

20.
张新建 《北京观察》2012,(11):72-74
正中国当代艺术还不能说是当代社会的主流艺术,即使是支流,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时代,也应当具有与主流艺术长期并存、和而不同的充足理由和广阔空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中国当代艺术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当代艺术是前卫的、新潮的、先锋的、实验的艺术,是当下艺术家对当今社会的叛逆性思考和批判性呈现。当代艺术以反传统、反主流、反时尚、反商业化甚至反艺术的姿态,顽强地表现叛逆性格和批判精神,自然招来主流的冷淡和大众的不解。然而,也正是当代艺术的叛逆性格和批判精神才凸显了弥足珍贵的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