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台声》2019,(14)
<正>7月12日,游客在高雄驳二艺术社区参观。台湾高雄市驳二艺术社区前身为港口仓库,在艺术家及文化工作者的推动之下,对其进行改建形成了如今的知名艺术展示区。这里不仅是艺术家进行文创实验的艺术特区,也是一个文化观光景点,将当代艺术融入大众的日常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诉求的根本要义在于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本土文化中生根、发芽和结果,不断培育出新形态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并以此指导当代中国社会实践.作为当代中国社会变迁的必然要求,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诉求,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融合创新.此外,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其为普通大众理解和接受,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诉求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
民族歌舞艺术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化消费、大众文化消费语境的影响下,民族歌舞艺术在其生存环境、表现形式和意义、功能方面发生着变化.民族歌舞通过广泛融入当下大众日常生活和狂欢式的娱乐实现新的传承和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族歌舞艺术迅速复苏发展,公共民族演艺产品大量涌现,同时,民族歌舞艺术还呈现出向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商业化舞台演艺产品发展的趋势,共同演绎了文化消费语境下民族歌舞艺术的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
虚拟现实艺术以“身体—主体”图式的沉浸式感觉撒播和交互性审美形态,再次更新了数字化语境中的艺术活动方式。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自由开放、立体多元、兼容共享、延异可塑等媒介特质,身体在“超真实”虚拟时空的审美交往中不断实现本体性的价值重塑,拓展其新颖别致的知觉经验和审美能动性。虚拟现实艺术在更大程度上激活了大众化艺术创造意识及其个性化审美表达自信,进而成为展现大众化主体审美意识的主要艺术形态。随着全民文化消费结构的更新、审美文化意识的不断加强和相关基础研究的深入,虚拟现实艺术将会建构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审美话语体系,并最终形成具有自身特征的美学价值与意义拓展。  相似文献   

5.
何明 《思想战线》2011,37(4):7-12
人类学对艺术研究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参与者增多;同时,"多文化之文化"视角和"多点民族志"方法,与艺术理论和美学特别是从中派生出的"文化研究"形成了更明显的整体性把握人类建构艺术经验的"合流"态势。迈向艺术建构经验的艺术人类学,必须参与观察处于自然状态中的生活世界如何建构艺术与艺术如何表述生活世界,整体性分析艺术与日常生活、实用与非实用、审美因素与非审美因素等之间的关联。从实践出发的关系分析是艺术建构经验研究的关键工具。迈向艺术经验的艺术人类学的研究有两个主要维度:社会文化的艺术建构经验和艺术的社会文化建构经验。从这两个维度切入,会呈现包括艺术边界、艺术圈子、艺术生产、艺术变迁、艺术交流等在内的一系列重要研究论题。  相似文献   

6.
赵健磊 《前沿》2012,(20):171-172
公共艺术既承担着公共环境的美化功能,同时更兼具着引导教化的社会功能,在当代的环境建设和文化建设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公共艺术的发展,体现着社会的文明和民主程度,大众参与、大众共享才是公共艺术的内在实质,只有被大众认可和关注的艺术才是真正具有生命力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朱庆财 《前沿》2012,(3):158-159
二十一世纪是图像文明的时代,异彩纷呈的影像世界使人眼花缭乱,影像艺术成为最大众化的艺术样式,已经在人类生活中蔓延开来。作为当代大学生,能否调平心态,明辨取舍,从视觉影像艺术中获悉对自己身心发展有利的学习因素,努力克服不良影响,抵制低俗文化,拓宽艺术视野,提高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8.
覃雪梅 《传承》2011,(23):55-57
"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成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和实现途径,而思想政治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必须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理念,贴近生活实际,满足大众需要,语言通俗化、形象化,以及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传承大众化就是一个强化大众的文化自主意识和主体精神的过程,是通过强化提高大众自主选择文化能力的过程.它包括三个重要环节:一是传统文化话语表达的日常化;二是大众的普遍认同性;三是物质力量转换的自觉性,即把传统文化变成大众认识和改造世界、指导生活活动的强大物质力量的过程.传统文化大众化这三个辩证统一的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促进传统文化传承大众化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核心是大众性。大众性是大众化进程中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必须坚持和体现大众性,切实从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增强人民大众的主体意识,努力转换成大众性的内容和形式。  相似文献   

11.
盖光 《思想战线》2005,31(4):84-89
自然生态艺术审美从生成论的视域中将文艺审美活动视为人的一种自由精神的生命体验形式,它超越人的现实存在,在最有效、最合理的层面上凸显人与自然的生态关联与生命共通感.自然生态艺术审美特征表现为"天地自然"与"人心营构"之"象"的生态生成性;"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境界"生态本体性;"不著一字"与"浅深聚散"的"无工"生态契合性;"芙蓉出水"与"外枯中膏"的"心意"生态流转性;"观山观水"与"悦心乐知"的"主客"生态互证性.  相似文献   

12.
别一种真实--艺术的生存体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楠 《思想战线》2005,31(2):87-92
历史的本质真实不能成为艺术创作的根据.艺术的本质特征拒绝历史本质相对于创作的先在把握,这样的把握只能取概念形态,其创作也只能为概念而创作.概念地把握本质导致艺术创作对于非艺术的观念形态的依附,导致艺术的取消.艺术有另一种真实根据,即生存体验,其根据在于生存的有机整体性、融贯流变性及互动生成性.在生存体验中创作与批评彼此融通,体验的合于生存状况的真实性既是批评的根据又是创作的根据,二者在各自的自主性与自律性上被肯定并得以实现.生存真实是更为深刻的艺术真实.  相似文献   

13.
桑农 《思想战线》2007,33(2):19-23
当代学术界有关中国美学的研究既有一定的成绩,又存在一定的误区。中国美学资源的发掘、中国美学话语的重建、中国美学经验的阐释,三种思路各有得失。只有以当代中国的艺术与审美经验为理据,解决当代中国的美学问题,中国美学才能完成其现代建构,真正做到既是中国的,又是世界的。  相似文献   

14.
中央民族歌舞团艺术培训学校前身是中央民族歌舞团艺术培训中心,成立于1995年,后更名为中央民族歌舞团艺术培训学校,坐落于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1号。  相似文献   

15.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院士提出:大学要培养杰出人才,教育要把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结合起来。去年8月,钱学森又对温家宝总理说:处理好科学和艺术的关系,就能创新,中国人就一定能赛过外国人。回顾钱老的创造人生,联系他著作中的有关论述,在创新人才培养问题上有很多宝贵见解,有深刻的科学内涵,值得我们好好学习领会。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提高警察文化艺术修养的角度,对中国书法的产生与发展、审美特征、名家名作、欣赏与品评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引导广大公安民警加深对祖国传统艺术的了解、提高公安民警的书法欣赏能力、丰富警察队伍的文化内涵、建设良好的警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周云飞 《青年论坛》2009,(1):159-160,F0003
数码时代给摄影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在使用数码相机的同时,逐渐感受到了数码技术给传统的摄影理论和摄影技术带来巨大的冲击。面对如此迅猛的数码科技力量,高校摄影教育、摄影教学必须进行改革。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商业摄影教学作为研究对象,就商业摄影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调整、传统商业摄影教学的数字化转变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18.
内涵、必要性、途径:论行政哲学对管理哲学的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理产生于有组织的人类活动,行政则与公共组织相联系,是管理活动的一种特殊表现和典型样式。管理哲学是对管理生活的哲学反思,行政哲学是对行政生活的哲学反思。管理与行政之间的有机联系及管理哲学的研究程度提出了行政哲学借鉴管理哲学的必要性。因此,采取适当的途径,借鉴理论形态相对成熟的管理哲学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对处于初创时期的行政哲学及其面向的行政实践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苏珊娜与长老"是西方裸体画中被反复表现过的一个题材,本文通过分析其中几个基本元素:沐浴、裸女与偷窥,考察这些元素背后的男权文化意识.文章强调的是,观看传统中把妇女定位于被看者、置于男性凝视的主控操纵,强化了男性权力,剥夺了女性的主体性.而女性艺术家的另类表达,可以看作是对这个传统的抗争.反思视觉艺术的传统,挑战其权威,目的是使妇女的身体和性别在艺术中拥有一个新的位置,这不仅是一个艺术问题,而且是整个社会和文化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谫论大学生情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商作为一个人能否成功和发展的重要商数,已被社会众多人士关注。如何在大学生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加强情商教育,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走向社会.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情商水平,以期在未来获得成功的事业和幸福的生活,分析当代大学生情商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就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