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潜移默化是美国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特色。美国的经济很发达,对国民,尤其是对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重视。美国紧紧抓住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公民教育,其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公民具有合乎本国政治制度的观念,明确作为公民的责任和权利,树立起“我们是美国公民”的思想。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公开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受到普遍关注。认真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抓好爱国主义教育,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一、明确主题,牢牢把握新时期爱国主义的新内涵、新特征。爱国主义是一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在历史发展长河中,爱国主义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如驱逐黑暗,战胜邪恶,推动历史前进;如反对分裂,维护团结,巩固统一;如不畏艰难,改造山河,发展文明,促进社会进步等等。而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  相似文献   

3.
“德、智、体、美、劳”是学校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党的教育方针内容之一,而“德育”则排在了“五育”之首,可见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而爱国主义教育又是核心的核心。因此,在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中,都要力求实施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德育教育。首先,以班级为中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因此,以班级为单位有利于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开展。譬如,召开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演讲(“爱我中华”、“祖国在我心中”),爱国主义专题报告会;组织团队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  相似文献   

4.
李晓辉 《理论月刊》2007,(9):144-146
美国相对于四大文明古国来说,历史不算悠久,从建国至今也不过230年。但美国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非常成功的,它不仅有特色,而且也很有成效。当前,重点探究美国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对增强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实效性,使我国爱国主义教育跟上时代步伐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依靠自身优势把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苏州市委会爱国主义教育是政治思想工作的一根主线。今年年初,我会按照农工中央和省委的指示,结合我会的特点,拟订了一份“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计划”,把爱国主义教育与认真组织学习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相结合;与...  相似文献   

6.
爱国主义教育是青少年教育的主题。爱国主义教育实践使我们体会到,教育要讲出新意,突出时代感,切实解决广大青少年思想深层次的问题,必须注重讲清爱国主义与其他几个相关范畴的关系,才能提高教育效果。一、讲清爱国主义与热爱党的关系,明确热爱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与国家政权和执政党相联系的。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爱国主义和爱党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有着根本的一致性。首先,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祖国的创立者二纵观中国近百年来的斗争史,农…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应努力做到“五个结合”会宁县委委宣传部王明清同志来稿认为,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应努力做到“五个结合”:一,爱国主义教育要同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结合起来。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  相似文献   

8.
爱国主义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是民族之魂。鲁迅说得好:“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它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它曾激励一代代的仁人志士和广大人民群众为民族发展而奋斗不息。在今天,爱国主义又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最高命题;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集中体现;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崇高准则,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重要要求;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而贡献力量,是爱国主义在当代中国的突出体现。一、坚定不移地走社会主义发…  相似文献   

9.
政治课要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但通过什么形式和途径寓爱国主义教育于教学之中,不能不是当前中学政治课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据一些教师的经验,这些形式和途径可大致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讲清课文内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中学政治课的五科教材,都渗透着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所不同的是,有的具有直接性,有的具有间接性。比如《青少年修养》的第一课就是“热爱祖国”,它以大量的生动的事实,说明祖国可爱,并亲切地激励学生“努力发扬爱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骨干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重要实施对象,在对他们的公共参与意识、政治素质、自我状态、价值观等情况的调研结果基础上,提出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以下五大关键:增强党团组织凝聚力和活力以团结青年;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发挥青年自我教育和示范教育作用以激励青年;在体民情、知国情的实践环节中锻炼青年;以爱国主义教育和时代精神为指引来感染青年。  相似文献   

11.
张伯苓"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办学理念是在中国特殊的社会背景下形成的,是爱国主义和实用主义的本质体现。其内涵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痛矫时弊,育才救国"的教育目的,"五项训练"的"公能"人才培养目标和"土货化"的实用主义办学方针。这一特色鲜明的办学理念给我国高等教育的启示是:立足国情,结合社会需要办学;与时俱进,培养适合社会所需人才;勇于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受到了来自西方发达国家思想文化、市场经济、经济全球化及信息化的冲击和挑战。针对当前高校爱国主义教育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与时俱进地采取应对措施,强化当代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3.
中共党史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内涵丰富,具有凝聚亲和、导向指引、激励塑造和道德示范等育人功能,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中共党史教育主要包含党的奋斗发展史、理论创新史、自身建设史等内容,坚持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相结合、坚持与弘扬艰苦奋斗精神相结合、坚持与形势政策教育相结合等原则,采取多种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4.
当代青年群体对于爱国主义的理解,受到了革命年代斗争思维的深刻影响。相当部分青年不能根据变化了的实际自觉地从建设的视阈深入理解爱国主义的当代内涵,他们一方面认为传统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存在着一些弊端,但另一方面又眼高手低,改变现状的自动力明显不足。这就凸显了与时俱进,将当代青年群体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系统化、理论化、时代化,探索家庭、学校、社会多维度相契合的新的爱国主义教育模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5.
盛敦荣 《中国发展》2013,13(3):38-43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与民族精神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和内生动力.书法教育具有育人育德、文化认同价值、文化传承价值、文化创造价值的社会功能,开展书法教育,将大大增强国民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和提高中国文化的传承力、传播力与影响力.加强书法教育,将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该文认为,书法教育必须坚持四个“结合”,即与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相结合,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与教育体制改革相结合,增强书法教育制度保障;与资源整合相结合,在创新活动载体中提升书法教育成效;与中国文化传播相结合,促进世界对中国先进文化的认同进而提升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16.
Since Hong Kong's reunification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n 1997, debates about patriotism have erupted from time to time in Hong Kong. Considering Hong Kong's socio-political background, the feelings and attachment of Hongkongers towards their motherland are unsurprisingly complex. We therefore need a multidimensional concept to capture the complexities of Hong Kong patriotism. Based on survey data, we propose that the term ‘liberal patriotism’ best describes the type of patriotism in Hong Kong society, which is that love of the homeland and the state are qualified by liberal democratic values.  相似文献   

17.
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为一个民族赢得未来的举措,而高校又有着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有利条件:大学生思想活跃;高校信息资源丰富;高校环境育人等等。基于此,建构高校廉政文化可通过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网络平台和注重日常管理规范等有效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中国奇迹的解释应从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出发。近代以降,中国社会历史进程中先后出现过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三种进步的价值观。目前中国社会的多元化是三种价值观相结合释放出来的正常历史进程。只有以社会主义为主导的三种价值观相结合的综合意识形态作为主流价值观,才能适应、应对和处理多元社会的矛盾或要求,因为它体现了当代中国所需要的社会正义、民族大义和市场公正。社会主义政策的出发点始终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9.
我国民族教育课程研究: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民族教育特殊性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是课程。随着我国学者对民族教育特殊性认识的加深、对民族学生心理特征研究的起步 ,以及对国外多元文化教育的介绍 ,民族教育中的课程问题研究 ,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 ,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却明显表现出研究范畴不明、研究视野狭窄、理论深度不够、方法单一等问题。因此深化民族教育课程理论研究、开阔研究视野、关注课程改革实验 ,逐步形成民族教育课程理论体系是新的历史背景下民族教育课程研究的重要走向  相似文献   

20.
韦庆儿 《桂海论丛》2006,22(1):95-96,F0003
抗战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坚持以团结抗日,救亡图存的爱国精神作为它的发展主流;二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诞生了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纲领性文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是它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