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是积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635页上明确给积累下了一个定义:“把剩余价值当作资本使用,或者说,把剩余价值再转化为资本,叫做资本积累”。从马克思整个《资本论》中的意思来说,积累就是剩余价值的资本论,就是资本家把得到的剩余价值再投入到资本的流通中去,使原来的予付资本量得以增加,即对  相似文献   

2.
成本价格又称“生产费用”或“生产成本”。指由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构成的价格。商品的成本价格是按照资本的耗费来计量,而商品的实际耗费则是按照劳动的耗费来计量。这是两个不等的量,前者是商品的成本价格,后者是商品的价格,前者小于后者。在资本家的观念中,剩余价值的得来不需要资本家耗费任何费用,因而不包括在商品的成本价格之内。成本价格这一范畴,使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上的不同作用被抹煞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就被掩盖起来。成本价格是资本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一些教师在《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的复习中围绕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设计了有关的计算题。例如某市出版社出版的复习参考书中有如下的题目:甲、乙两厂资本家各雇佣工人100人,甲厂为了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把工人每天劳动时间从8小时延长到12小时,每个工人创造的新价值6元,付工资2元;乙厂则通过采用先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工效,工人每天仅劳动6小时,就创造新价值15元,付工资3元。问:①甲、乙两厂资本家各用什么方法来剥削工人?②两厂的剥削率各是多少?③哪个厂资本家的剥削量大,而手段又比较隐蔽?  相似文献   

4.
“是农民养活地主,还是地主养活农民?”建国初期曾进行过近乎全民范围的大讨论,早已不成为问题。 “是工人养活资本家,还是资本家养活工人?”50年代改造私营工商业,曾在全国城镇居民(包括资本家)中进行过大讨论,早已不成为问题。 在新中国成立51周年的今天,新资本家蔡永胜先生竟然写出文章,振振有词地说什么“没有企业主的管理劳动,工人劳动不可能创造任何价值”,声称未来社会“是大众而不是资本家才是剩余价值的无偿占有者”,认为“就业机会的创造则取决于政府宏观控制政策和资本家组织社会生产的劳动效果”。这令人惊诧…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所研究生对恩格斯提出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的著名命题展开了讨论。现将讨论中的若干问题综述如下:一、剩余价值理论形成的时间比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时间晚,是否与“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的命题相矛盾有三种看法:1.有矛盾。因为剩余价值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时尚未产生。论据:(1)一八四八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作为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但这一时期,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把劳动和劳动力分开,而把工人向资本家出卖的“劳动力”写成“劳动”,把“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写成“劳动价格”。因而就不能区分雇佣工人的劳动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得不出必要劳动维持劳动力再生产,剩余劳动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科学结论;(2)剩余价值理论相对成熟于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标志是一八六七年问世的《资本论》。这样,就形成两个难题:如果坚持“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科学的话,就得将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归于《资本论》;如果坚持《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标志的话,就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可以不要剩余价值理论这块基石。  相似文献   

6.
在《政治经济学常识》(上册)的教学中,有几处历来属于难攻的“堡垒”。诸如:为什么说在私有制的商品生产中,存在着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为什么在私有制条件下,价格围绕价值经常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恰恰是价值规律发生作用的表现形式?为什么说资本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为什么说相对剩余价值产生的关键,在于改进技术和劳动组织,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率?等等。这几个教学中的难点,其共同特点是:(1) 结论本身都是高度概括、极其抽象的理  相似文献   

7.
这是我市宣庆中学孔凡晶老师的一节课,课题是《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事先孔老师让学生进行了社会调查:调查自己父母的工作情况,工资情况,工作单位的性质等。上课时让学生带着“谁能揭开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这一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小组组内交换,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有的小组利用小品的形式,把一名工人怎样由“订立契约”———进厂工作———加班加点———得到工资———资本家把剩余价值装进自己腰包的过程表演出来。有的小组利用给大家出一道数学题的形式,巧妙地把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揭示出来……然后教师请同学们思考,把所学…  相似文献   

8.
在对资本定义的理解上,有同志提出:“既然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可是不变资本作为资本的一部分又不能创造剩余价值,这岂不矛盾?”为此有必要对资本的定义作些说明。关于资本的定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有过多处说明,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点:其一,指出资本的本质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其二,为了进一步说明剩余价值的源泉而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其三,说明资本  相似文献   

9.
剩余价值的生产,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对雇佣工人的剥削是极其残酷和贪婪的。战后,尽管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尤其是名义工资)有所增长,工作日缩短,小汽车、电冰箱等耐用消费品进入了一般工人家庭,但是,资本的本性没有改变,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是不断  相似文献   

10.
资本主义社会是人类历史上最后一个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剥削制度的社会。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家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并雇佣工人进行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商品货币关系转化为雇佣劳动与资本的关系。资本家经营生产活动的唯一目的是攫取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马克思指出:“生产剩余价值或赚  相似文献   

11.
《政治经济学常识》的教学中,有人问:“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条件下,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工资应相应地减少,为什么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的工资反比过去高了?”对此,我们需要分析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在工资上的表现,才能把问题搞明白。在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中,资本家通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降低工人所需生活资料的价值,从而缩短必要劳动时间,提高剥削程度,攫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如果工人对生活资料的需要量没有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货币的价值也没有变化,那么,必要劳动时间的缩短就会表现为工人工资的减少。但是,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生活中,这些因素都是在变化的。因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认为,斯密在资本分类上存在三方面的错误,其错误的认识论原因是他的“粗浅的经验主义的方法”,这种方法使他在概念规定上陷入混乱。斯密在资本分类问题上的错误导致理论上对资本家利润来源的扭曲,实际生活中则认可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的合理性,从而掩盖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最终遮蔽了社会历史的本来面目。马克思正是抓住了这一点切入进去,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资本的种类,不但建立了关于资本的系统的理论体系,而且揭示了资本家的利润的真正来源,从而带来了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历史的双重革命。  相似文献   

13.
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资本家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仅仅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不是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和实现剩余价值的条件是两个不同的范畴,它们共同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缺一不可。只有充分认识工人的雇佣劳动是产生剩余价值的源泉,才能充分理解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和资本家雇佣工人劳动的罪恶根源;也只有充分认识资本家购买不变资本特别是购买以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为核心的不变资本,才能正确理解现代资本主义生产的复杂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是现代最伟大的政治经济学文献,是马克思毕生科学研究的结晶。《资本论》的出版,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体系已经臻于完善。当《资本论》第一卷(1867年)在德国汉堡问世以后,恩格斯曾向全世界宣告:“自地球上有资本家和工人以来,没有一本书像我们面前这本书那样,对于工人具有如此重要的意义。”(见《马克思“资本论”第一卷书评》)因为,马克思的两个伟大的发现——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正好最完整地凝结在《资本论》这部科学巨著中:一方面,唯物史观的原则在《资本论》中得到了全面的贯彻;同时,正是通过唯物史观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裴林保  王石磊  党胜利 《前沿》2006,(5):199-201
西方发达国家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有了很大提高,但他们作为雇佣劳动者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新中间阶层”不过是“脑力劳动无产阶级”,他们为资本家创造着“占有剩余价值的条件”;“股权分散化”并不意味着工人真正成了企业的主人,这是有利于资本家以更少股份控制企业的一种策略;福利政策虽然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水平,但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矛盾的缓和是资产阶级统治策略调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一位50年代共一个支部在党校学习政治经济学的老同学,建议我这个曾经教过政治经济学又常写杂文的人关心一下报纸上讨论的“知本家”问题。于是我把随手可以找到的几份剪报测览一番,也来讲一些可能是十分外行的话。 马克思《资本论》在分析资产阶级与剩余价值这些概念的时候,为了讨论问题方便,总是以把它们“虚拟”成一个纯而又纯的东西为前提的。于是,资本家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似乎全靠的是资本。其实,资本家除了拥有资本之外,他本人还得拥有一定的知识:例如在什么地方开办什么工厂、使用和如何使用什么人才等之类。光有资本和…  相似文献   

17.
教学一得     
货币变为资本打比方一例高中的学生对货币和生产资料被资本家用来充当剥削工人剩余价值的手段时才变为资本这一论断,比较难理解。但打一简单的比方,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这个问题了。货币、生产资料——资本切菜刀、斧头——凶器切菜刀就是切菜刀不是凶器,但它在什么样的前提条件下才能变为凶器呢?那就被犯罪分子当作杀人的工具时才变为凶器。货币就是货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不是什  相似文献   

18.
当前社会上一部分人中存在一种“一切向钱看”的思想,有的人还把这种思想说成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利益和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表现。其实,所谓“一切向钱看’,并不是什么新鲜货色,而是资产阶级唯利是图思想在当前历史条件下的泛滥,是我们必须大力清除的精神污染之一。马克思指出:“作为资本家,他只是人格化的资本。他的灵魂就是资本的灵魂。而资本只有一种生活本能,这就是增殖自身,获取剩余价值,用自己的不变部分即生产资料吮吸尽可能多的剩余劳动。资本是死劳动,它象吸血鬼一样,只有吮吸活劳动才有生命,吮吸的活劳动越多,它的生命就越旺盛。”(《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相似文献   

19.
对象化劳动、资本家的管理劳动、金融资本是否创造剩余价值是剩余价值理论面临的三大严峻现实挑战。如何回应这些现实挑战是剩余价值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对象化劳动不创造剩余价值。混淆劳动质与劳动量是对象化劳动创造剩余价值的错误根源。其次,资本家的管理劳动不创造剩余价值。剩余劳动时间必须相对于必要劳动时间才存在,资本家的时间是无法分离出必要劳动时间的自由时间,所以资本家的管理劳动是具有阶级对抗性的自由活动。最后,金融资本不创造剩余价值。金融资本是处于流通领域中的作为资本的商品,金融资本同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无关。金融资本的利润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学对资本主义分配的研究,着眼点局限在对它的批判上,恪守形成的如下结论:资本主义分配是按资分配,资本家按照各自占有资本的大小,瓜分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广大工人只能得到维持劳动力再生产所必需的价值。这种不合理的分配制度极大地抑制了广大工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严重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