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历程回顾和未来目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仕强 《传承》2007,(8):79-81
自1978年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展开了全面的改革。在近30年的改革进程中,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先后进行了五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行政体制。在这个阶段的行政体制改革中,主要是行政机构和职能转变、人事干部制度改革、中央与地方在权力分配上的处理。今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要做到"八化":行政管理法制化;政府管理宏观化、服务化;行政管理责任化;行政管理民主化;行政管理信息化;行政决策科学化;行政机构精简化;行政管理高效化。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这为我国构建大部门体制的政府机构改革提供了思路。而如何实现这种权力结构重构,成为当前我国政府机构改革所面临的难题。武汉市城市管理执法局的建立及其对权力分工与运作的初步探索,在一定意义上为我国实现政府机构权力结构的重构和大部门体制的构建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政府行政体制改革与创新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是各级政府积极应对全球化挑战、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发展的关键举措。前几轮的政府机构改革为建构“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奠定了良好基础。但政府组织机构的裁并和国家公务人员的分流 ,并不能从根本上转变政府的职能和优化政府的组织结构 :政府职能的转变始终注重宏观层面 ,即政府总体经济职能、社会管理职能的转变和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财权、事权的合理分配 ,却相对忽略了行政机关内部在管理功能和权限上的划分 ;政府规模调整也一直未能跳出机构“精简—…  相似文献   

4.
乌兰那日苏 《前沿》2012,(11):75-80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重大改革我国政府职能转变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管理体制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体制保障。但是面对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巨大变革,我国当前的政府权力结构暴露出了一些不相适应的方面。客观现实要求我们进一步改革与完善政府权力结构进一步厘清其与市场和社会的关系,使行政体制改革更加有效的回应社会变革。本文以不同类型的公务员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他们对我国当前的政府权力结构的认知情况,从行政法治视野探寻我国当前政府权力结构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既是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又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共十六大召开以后的第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方向是促进传统政府职能的变化,从实质上改变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较大的机构改革逐步体现对传统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职能的变革要求,根本目的是要改变政府权力与市场的关系,以及由此主导的政府与企业部门、与事业部门、与社会的关系.1998年机构改革基本上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机构设置的格局和模式,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的"脱计"阶段.2003年启动的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标志着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政府机构设置的格局和模式将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一、体制创新的方案选择政府作为国家行政权力的享有者,推进体制创新,只能切合各级政府的现有职能,从“政府管理体制”这一中观层次上作出方案选择。创新方案主要包括四大基本板块: 一是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行政管理是当今各国各级政府的根本职能,也是政府推进体制创新的核心部分。这一体制的创新从内容上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管理机构创新。重在切合政府经济管理职能的转变,在宏观调控、税收征管、市场监督和社会保障四类机构的设置上进行调整和完善。各级政府可在撤并传统经济主管部门的基础上,按照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行政制度是以一定的行政思想和观念作指导的、由国家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有关国家行政机关的产生、职能、权限、组织结构、领导体制、活动规程等方面的准则体系以及政府体制内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形态。它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和四种主要功能 ,即环境制约性、鲜明阶级性、效力强制性和形式多样性以及规范行政权力运作、维护统治阶级利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实现公共管理职能。  相似文献   

8.
何谓行政体制?目前的解释仍是见仁见智,概念理解缺乏共识既不利于行政这的学科建设,更不利于指导现实改革。 在中国行政管理学会首届年会上,对行政体制概念的理解主要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认为,行政体制是由政府的职能结构、权力结构、组织结构、人事制度和运行机制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第二种认为,行政体制主要是指行政权力的结构形式。两种观点都认为,行政体制既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又是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结合部”。我们认为,第二种观点抓住了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但失之简略,不利于指导复杂的行政体制改革。第一种观点有诸多可取之处,但仍有许多不足。第一,没有指出行政体制的实质是制度化的行政关系,仅限于从行政体制的构成的角度进行概括。第二,强调行政体制的“要素”构成,但所列的三个结构、人事制度和运行机制均非要素。如,“结构”是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与状态而非要素本身。第三,忽略了“行政责任”这一重要要素。第四,采取并列列举法,各要素无主次之分与逻辑联系。第五,将行政体制限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的“结合部”,无法说明行政体制与科学、教育等社会管理体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的公共行政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是政治、经济和行政长期一体化的结果,是在中国传统土壤中产生的,政府管理是以权力为中心的权力行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先后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政府机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尤其是党的十五大确立市场经济以后,我国的公共行政管理由以权力为中心的权力行政转变为权力、引导、服务的混合模式,即转型期的政府管理模式。随着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不断加强,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正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一个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人民政府即服务型政府正在建设和完善之中。一、我国公共行政管理的现状分析  相似文献   

10.
机构改革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更进一步推动社会发展的必要保证。机构改革的重点是政府机构改革。政府机构改革应该主要通过两方面来推进:一是政府自身内部进行改革调整,二是通过外部力量对政府进行机构改革。政府对自身机构运作的有效性最有发言权,政府机构改革应该充分发挥政府的主观能动性。但是,由政府来改革自身的机构也有局限性,中外行政体制比较表明,政府具有“机构扩张最大化趋势”,政府总是希望获得最高的行政预算、最大的行政权力和最有利的行政职能,建立最大的行政机构。因此,政府自身很难完全解…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既是1998年政府机构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又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共十六大召开以后的第一轮政府机构改革。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总体方向是促进传统政府职能的变化,从实质上改变高度集权的政府管理模式。改革开放以来的四次较大的机构改革逐步体现对传统管理体制、管理方式、管理职能的变革要求,根本目的是要改变政府权力与市场的关系,以及由此主导的政府与企业部门、与事业部门、与社会的关系。1998年机构改革基本上改变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政府机构设置的格局和模式,完成了政府机构改革的“脱…  相似文献   

12.
政府机构改革,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行政管理体制,包括政府机构设置、管理职权划分、管理制度制定三个方面,也可以分作行政组织、人事行政、决策体系三个方面。必须使三者协调一致,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制,才能有效运行。我国以往几次机构改革,虽然取得了...  相似文献   

13.
一、创新政府管理理念从上个世纪初到现在,政府管理的类型大体上有三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统治型或管制型政府,是一个按照科层管理的理论来建立的行政机构,政府与社会、企业、公众的关系是一种管制和被管制的关系。第二种类型是管理型政府,主要特点就是把经济分析和经济管理的一些模式,引入到政府的行政管理和公共管理之中,政府与社会、企业、公众的关系是管理和被管理的关系。第三种类型是服务型政府。所谓服务型政府,是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社会和公众为主体,以提供公共服务为特征、以发展为主题、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目标的政府行政模式,这种类型的政府,是以全新的服务理念为支撑,以创新和改革行政模式为动力,不断地把政府建设成为高效廉价、民主法治、勤政廉洁的政府。这样的政府类型集中体现了以下新的管理理念:一是坚持“公众本位权力”的管理理念。服务型政府强调:公众是一个社会的主体,公众权是一切权力的基础,政府权力是公众权力的派生。在政府、社会、公众的关系上,不是政府拥有社会和公众,而是公众拥有政府和社会;政府的行政管理如同企业管理,二者可以运用同样的管理原理(管理者就是经理,被管理者就是顾客),在整个政府行政过程  相似文献   

14.
建立和完善中国公共行政体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进入2 1世纪,中国加入WTO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迫切需要继续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民主政治建设相配套的公共行政体制。  一、新世纪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  中国对行政体制改革目标的认识和定位,是随着改革的深入而不断深化的。1 982年,针对行政管理权力过于集中,机构臃肿,干部队伍严重老化以及领导职务终身制等问题,提出了下放权力、精简机构和干部队伍“四化”方针。1 98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提出了转变职能、精简机构、精简人员、提高效率以及克服官僚主义、逐步理顺政府同企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但执法体制、监督体系、行政调解机制、信访制度等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问题的解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原则,确保政府全面依法履职,完善政府机构设置与职能配置改革立法,健全行政立法体系;并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优化政府法律事务改革,完善行政调解机制,深化信访制度改革,推进对政府行政权力的监督制约,使权力在阳光运行。  相似文献   

16.
政府经济行为是指政府作为国家权力机构所具有的经济职能的具体运作,也就是政府管理、组织、调控和指导经济发展职能活动的总和。在我国,近二十年的改革,打破了旧体制的枷锁,改变了过去那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统得过多、管得太死”的政府经济行为。然而,改革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与市场经济相伴随的一系列问题,需要继续深化改革来解决这些问题,其中能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途径就是从把握中国经济发展命运的政府经济行为上着  相似文献   

17.
我认为,政府流程再造是当前地方政府行政体制创新的基本选择. 地方政府体制的创新能力主要受制于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职能定位和不定期理方式因此,创新政府体制的关键在于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和调整政府职能定位,而政府流程再造则是当前政府体制创新的基本选择.  相似文献   

18.
盈竹  张惠 《小康》2005,(10):21-22
创新之处《小康》:此次改革的创新之处在哪些地方?毛寿龙:海淀区公共委的成立,是政府和事业单位关系的改革,打破了原来行政管理机构中政府机构直接领导事业单位的做法。事业单位从行政领导中摆脱出来,是个好办法。另外,在组织形式上,是一次创新。通过这项改革,政府不再直接管理单位,可以理清政府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关系,事业单位的监管职能不必受政府管制,还可以通过该机构和政府保持联系。贠杰:总体来说,海淀区公共服务委员会的成立,在行政改革的方向上是正确的,有了政事分开的基础,因此有着积极的意义。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们这么多年在搞…  相似文献   

19.
以大部门体制为导向的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实质是围绕政府职能转变对政府权力规模与结构的重构,是政府规模适度化与政府结构合理化的逻辑选择。从政府职能、规模、结构的三维互动关系出发,作者认为,“大部门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政府职能的“到位”、政府规模的精简、政府结构的合理,从而实现政府绩效的最大化。因此,必须以决定政府规模与结构组合的内在因素,即政府部门问的关系、政府职能的结构、政府权责的匹配作为“大部门体制”改革的抓手。  相似文献   

20.
正市县领导说推动台州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要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一个重要切入点和着力点来抓,以政府的率先转型带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转型。改革首当其冲的是政府自身改革。而政府职能的转变,关键又在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这是重要的体制机制创新,是行政权力的再规范、政府服务的再优化。要通过这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在简政放权、规范权力运行、调整机构设置、优化办事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上下功夫,最大限度地服务基层、方便群众。——中共台州市委书记吴蔚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