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8 毫秒
1.
从破锁方式的规律谈锁痕检验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在不同时期破坏锁和开锁作案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规律,工对各个时期锁痕检验的方法和手段进行了阐述,对锁痕检验及现代锁具检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先进开锁技术传入我国,入室盗窃的作案手段也日新月异,由传统的撬门别锁逐渐向专业化、职业化和智能化发展。犯罪分子利用技术开锁作案,以致在锁具上面无撬、压、砸等破坏痕迹,使得痕迹检验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对盗窃案件中"软钥匙"类技术开锁方法进行归纳分析,从其开锁原理入手,将此类技术开锁过程进行分解,分析开锁过程中形成的痕迹位置及形态特点,并通过近年来破获的典型案例进行论证,总结出该类开锁方法特有的痕迹特征,以便做好此类案件的现场勘查和案件串并,从而有力地打击技术开锁犯罪。  相似文献   

3.
犯罪分子利用技术性开锁方式开锁作案,因锁具本身无撬、砸等破坏痕迹,技术性开锁痕迹检验工作面临严峻的挑战。公安机关应从加强行业管理、加强对当前技术性开破锁方法及留痕规律研究以及建立健全犯罪信息交流机制等多方面着手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4.
论刑事案件中的假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案件中的假象具有如下基本特性:预谋性、必然性、多样性,识别假象的方法主要有:1 从反常现象中发现疑点;2 利用现场环境和遗留痕迹分析识别;3 从作案活动是否符合作案一般规律进行识别;4 依据事实自述与现场态势比较识别;5 运用科技手段检验识别。  相似文献   

5.
技术开锁类案件社会危害较大,现场物证痕迹易受到破坏,如何充分提取并综合利用现场痕迹物证是该类现场勘验工作的重点所在。本文针对技术开锁类案件现场各种痕迹物证的勘验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了深入剖析,对该类案件的现场勘查起到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一、盗窃案件的特点 盗窃案件形式复杂,罪犯作案手段多样。有的先踩点再作案;有的提前潜入现场,伺机行窃;有的别锁破门,席卷钱物;还有“路贼”、”“车盗”,专门在铁路、公路沿线扒车越货或袭击货、客车上的司机、乘客等等。当前,盗窃案件的基本特点是:  相似文献   

7.
实际案件中经常碰到技术性开锁的情况,能否正确判断开锁的种类,对于正确分析案件性质、提供侦查线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知识了解不同工具开启十字锁形成痕迹的特征,再通过实验验证其准确性。在实验过程中,采用不同四爪开锁工具,分别对同一类型的十字锁进行技术开启实验;利用显微镜对锁具内遗留的痕迹进行观察和拍照,对不同工具开启十字锁形成的痕迹进行分析总结。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四爪工具开锁痕迹在圆头弹子﹑锁芯内侧都有明显的差异。通过锁具上的痕迹特征可以区分十字锁是否被四爪工具开启﹑分析判断开锁工具的种类,进而为分析犯罪现场进出方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现场勘查中,除了收集提取各类痕迹物证外,还应着手发现一些相关的犯罪信息,如作案规律、作案手段、因果关系等。通过这些犯罪信息,寻找破案的方法和手段。从因果关系人手可查清犯罪嫌疑人与当事人有无一定的关系,判断是否熟人作案。从作案规律人手可掌握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规律,判断其进行再次犯罪活动的时间、地域;根据事先获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犯罪现场进行详细勘验,提取了有价值的痕迹物证;通过检验尸体,推知死因和作案手段;对现场的分析切中要点,从而使案件顺利侦破。  相似文献   

10.
目前,从现场的实际情况看,工具撬压痕迹的出现是日趋上升,而手印、足迹等逐渐下降。狡诈的犯罪分子掌握了一些反侦察手段,在现场利用各种手法来掩饰或破坏自己作案时的痕迹,使手印,足迹明显下降。但工具撬压痕迹是立体痕迹,一旦罪犯在现场破坏目的物、障碍物时形成工痕,是不易被破坏掉的,因此,研究如何提取和利用工具撬压痕  相似文献   

11.
攀供是指共犯或有牵连关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本案被告人的揭发。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6条的有关规定,无论共犯攀供被理解为证人证言还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来设计、改造攀供制度,明确地规定共犯攀供的使用规则,协调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刑事司法中,对被害人研究的关注早在我国宋代便有记载。"被害人研究"是"三定侦查法"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属于"定性质"范畴,并贯穿于整个"三定侦查"体系。被害人的研究意义体现在:一是可以推断案件的起因和背景,发现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相互联系,解读犯罪行为人;二是可以推断犯罪行为人的犯罪动机和惯技行为,为案件串并提供帮助;三是可以更好地预测犯罪行为人下一个最可能的侵害目标,对侦查破案及安全防范均有益处。被害人研究应该重视被害调查研究,重视被害预防研究,重视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技对侦查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对侦查的对象——刑事犯罪的影响体现为:在手段方面进行科技化改造,在领域方面促使其进一步增大;对侦查能力的影响体现为对侦查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及对侦查理念的进一步拓展;对侦查法治的影响体现为侦查法治的文明化程度不断提升与现代科技为侦查法治带来了一些争议性问题;对侦查学的影响体现在侦查学和刑事技术学的融合和分化的发展过程。在现代科技的语境下,刑事侦查要辩证地对待现代科技的影响,促进侦查能力、侦查法治和侦查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作为文物大国,我国一直是文物犯罪的高发地。走私文物罪是文物犯罪的重要类型之一,其犯罪手段隐蔽,犯罪性质恶劣,造成的危害后果难以挽回。文物的独特价值决定其本身无法复制和仿制,文物一旦被偷运出国门,对我国文化遗产的损害不可估量。由于暴利驱动和犯罪方法的不断升级,走私文物犯罪集团作案手段的智能化和国际化,使得我国文物保护的任务日益艰巨。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完善立法、加强执法、强化管理、扩大宣传、密切国际合作等,寻求有效的防控文物犯罪、特别是预防走私文物行为的综合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闽台交往的日益频繁,涉台犯罪问题日渐突出。一方面,台籍不法分子与本地违法犯罪人员互相勾结,利用地理优势,实施跨境作案,职业化、有组织化趋势明显;作案手法多样,智能化程度高,隐蔽性强,反侦查意识强,且往往集多种犯罪于一身,社会危害性较大。另一方面,公安机关在打击防范台湾人犯罪工作中存在着诸多问题。近期“陈江会”给对台工作带来了新的历史机遇,也给两岸警务协作提供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公安机关必须从两岸刑事司法协作机制、涉台日常管理制度、涉台刑事情报信息交流共享机制、强化案件查处等方面着手,同时着力宣传教育,降低犯罪率。  相似文献   

16.
攀供是指共犯或有牵连关系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对本案被告人的揭发.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6条的有关规定,无论共犯攀供被理解为证人证言,还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做法来设计、改造攀供制度,明确地规定共犯攀供的使用规则,协调理论与实践的矛盾.  相似文献   

17.
如何维护国(边)境的出入境管理秩序,预防和减少偷渡案件的发生值得各国执法者深思。我国公安机关应结合出入境管理工作,分析新形势下偷渡活动的基本状况和主要手法,探究新型偷渡犯罪的发展动向和规律,并提出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8.
试论警察院校体能课程改革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警察院校体能课程的改革既要有利于学生掌握技术,又要有利于提高健康水平,从而适应公安事业的发展需要。为此,应从观念、指导思想、教材等方面去设计改革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警察出庭作证制度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文 《公安理论与实践》2008,18(3):21-24,29
警察出庭作证在西方法治国家是一种通行做法,并且具有多元的诉讼价值。在我国,建立这一制度虽然有其必要性,但目前在观念、体制、立法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障碍,因而条件并不成熟。当务之急,是为该制度在未来的建立做一些铺垫性的、基础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20.
用分权与制权对强制侦查实施控制,控制原则需遵守法定、比例、审查的三大原则。对强制侦查的审查方式应依法确定,确定其与案情相适应的法律尺度和审查方法。我国对侦查行为的审查方式是内部审查、监督审查和法庭审查。我国的司法审查需要改革,需要完善现有强制侦查审查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