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论执政的制度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爱党  谢峻峰 《求索》2007,(8):130-132
伦理实体是伦理精神与伦理制度的合一。执政的制度伦理是执政制度所体现的伦理精神与执政的伦理精神的制度性安排。执政的伦理精神只是主观的东西,必须通过具体的制度安排才可以在现实的执政活动中体现出来,现实的执政制度是否具有合法性也必须经过伦理的反思才可以得到确认。  相似文献   

2.
精神损害既可因侵权导致,也可因违约导致。然而,我国现行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却只承认和支持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排斥违约精神损害赔偿。这种状况直接影响到合同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维护,影响到司法的公平与正义。本文在对他国与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考察和分析对比的基础上,论述了违约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与合理性,提出了构建我国违约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3.
陈思琴 《前沿》2009,(2):133-136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是指国家对因其侵权行为给公民造成的精神损害承担赔偿的责任。我国现行《国家赔偿法》没有关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通过比较研究日本、韩国及我国台湾地区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的相关规定,并结合我国社会现行的立法和实践状况,提出在我国《国家赔偿法》中应建立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并为该制度的建构提供相应的立法建议和条文设计。  相似文献   

4.
1937年12月首都南京失守后,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大规模对日军事抵抗,蒋介石针对全面抗战以来,尤其淞沪会战及南京保卫战中军队暴露出来的各种弱点和缺陷,在对军队的一系列讲话、训词和指示中反复阐明民族精神、抗战精神以及各种纪律,组织和指导将官训练班、军官训练团的教育和训练,并在军队幕僚制度、激励制度和抚恤制度等军队现代化制度建设方面付出了努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民政府军将领和士兵的军事素质及作战能力,为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及以后持久抗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物质生活的日益丰富,人们更加注重于精神领域的感受。建立和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护公民合法权益的必然要求。我国现行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仍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需要在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建立国家侵权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制定统一的精神损害赔偿计算标准。  相似文献   

6.
公务员制度的精神孔昌生公务员制度代表着一种精神一一现代人事行政的精神。这种精神体现了现代人事行政科学的发展规律和趋势,反映了人类进人现代社会后在自我管理和管理社会方面所达到的先进水平。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使公务员制度生成后便以非凡的进力风行世界;正因为...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建工作必须以政治工作融入和服务中心任务为载体,着力健全融入和服务的制度,不断完善融入和服务的机制,在融入中加强,在服务中创新,在落实制度中提高党建工作的质量,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保证作用。  相似文献   

8.
暂予监外执行是我国刑罚执行的一项重要制度,体现了行刑过程中的人道主义精神。这一制度的严格执行既关系到监管改造工作的顺利开展,也关系到罪犯正当权利的保护。鉴于目前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应着力加以完善,以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元明 《人民论坛》2013,(7):198-20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指向是坚守社会主义制度,这与马克思主义精神是一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是对社会主义的制度认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体现了对坚守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认同及其精神支撑和动力支持,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对社会主义制度的道德认同和维护。  相似文献   

10.
民事法律体系对精神损害救济的逐渐承认与完善,引发了一系列精神损害救济制度设计的革新。在劳动法律体系中,对劳动争议引起的精神损害的救济尚无明确规定。现实中,受害者只能援用民事法律,特别是《侵权责任法》对自己的精神利益进行保护。由于法律制度的衔接不畅,劳动者的精神利益得不到很好的保障。我国的劳动争议精神损害救济制度亟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1.
性犯罪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赔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奸妇女、奸淫幼女、猥亵儿童等性犯罪是严重侵害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被害人多为妇女、儿童。这类犯罪的一个共同特征是精神损害巨大,而没有或者只有少量物质损失。根据现行刑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只能就物质损失要求赔偿,法院对精神损害赔偿请求不予受理。本文围绕性犯罪案件中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及其赔偿问题展开论述,对目前刑事诉讼立法限制被害人提起精神损害赔偿的做法表示了不同意见,目的在于引起立法机关、审判机关对这类案件被害人权益的重视,进而完善立法,将被害人的精神损害尽早纳入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12.
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法律制度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损害赔偿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民事法律制度,目前尚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本文从我国民法的基本理论出发,对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对精神损害赔偿主体应进行合理界定;对精神损害赔偿范围应从人格权、身份权以及国家赔偿等多角度做适度拓展;对赔偿标准应在理解立法原意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司法实践进行正确把握。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新的国家赔偿法确立的国家赔偿制度已经正式实施,文中结合新旧国家赔偿法几个相关问题的比较,说明新国家赔偿法在赔偿范围、赔偿程序等方面具有的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4.
对于作为要求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公安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确定,法律规定还不够完善,从而损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文章从我国公安行政损害赔偿的范围、公安行政损害赔偿的范围的影响因素和界定原则、我国公安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立法缺陷及调整我国公安行政损害赔偿范围的建议等四部分,对我国行政损害赔偿的范围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关于国家赔偿标准的问题与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赔偿法》规定的赔偿标准是一个与民事赔偿标准不同的低赔偿标准,在8年的实践中暴露出诸多缺陷。当初确定低标准的认识,现在看来是不正确的。国家赔偿的标准,应当在总体上高于民事赔偿标准,应当坚持完全赔偿原则、充分实现赔偿功能的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公平原则。建议在国家赔偿标准方面进行修改:一是扩大赔偿范围;二是取消最高幅度限制;三是应赔偿全部直接损失和合理的间接损失;四是增加精神损害赔偿;五是增加惩罚性赔偿;六是提高人身损害的赔偿标准;七是财产市值计算要有利于受害人。  相似文献   

16.
违法行政行为与民事行为混合侵权情况下,行政赔偿和一般民事侵权赔偿责任应当如何分担和衔接,是困扰司法界的一个难题。而且《国家赔偿法》并未规定可以对赔偿义务机关以外的共同加害人实施追偿。新颁布的《物权法》第二十一条明确规定错误登记的赔偿责任及登记机关对其他民事侵权人的追偿权,对实现不动产登记的法律价值和社会价值,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多因一果的损害承担行政赔偿责任的行为范围和赔偿责任种类进行探析,阐释《物权法》对登记责任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虽然在施行之初保护了人民的合法权利,但现在的不完善已经影响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也就不能很好的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利,甚至影响当事人合法权利的正确行使。本文对国家赔偿法划分为行政赔偿和司法赔偿两部分,并对它们的现状作简单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题和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错误拘留"和刑事赔偿中规定的"错误拘留"的含义是不同的。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错误拘留"不必然引起国家赔偿后果,而符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合法拘留"却可能成为刑事赔偿中的"错误拘留"。这种"合法"的"错误拘留"的赔与不赔在实践中存在很大的争议,直接影响到司法机关对错拘案件的处理,直接影响到受害人获得国家赔偿权利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是一种特殊侵权责任。过错责任原则不完全适应机动车侵权责任;严格责任原则也并非是合理选择。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应当是过错推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的某些规定究竟确立何归责原则并作出相应规定,仍有探讨和修改的必要。  相似文献   

20.
作案人在作案过程中除了留下各种各样的物质痕迹外,还会留下潜在的心理痕迹,通过对现场物证痕迹的勘查.动态分析作案人实施犯罪的心理过程,有助于侦查人员明确侦查方向、缩小侦查范围,弥补现场物质痕迹的不足.同时能够对案件中的物质痕迹起到实质的相互印证、相互补充、相互引中的作用,进而促使侦查人员加深理解案情,客观地把握整个犯罪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