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人类社会发展观的演变与现代化进程是紧密相关的,因为发展观的演变不仅是一种思想理论的演变,更是社会变迁、进步与发展所要求的。发展观的演变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从经济增长发展观到综合发展观,再到以人为核心的发展观,直至今天的科学发展观。而与发展观相对应,社会管理的侧重点也发生了相应变化,从经济管理到综合管理,再到人性管理,直至科学管理。对于符合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要不断坚持贯彻和落实,把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应用到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从发展就是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演变,体现了人类对发展问题的认识日渐深化。新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现代化发展的崭新的思维理念,它的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二是邓小平的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扬弃了传统发展观,是对发展观的深化和超越;它的提出源于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现实,是对发展问题的准确把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综观新中国的发展观,经历了赶超式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在科学发展现统率下,必须实现从初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确立"又好又快"的经济发展新模式,改变发展理念,从"以物为本"转变到"以人为本",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知识经济与科学的发展观有着紧密的联系.从现代化理论的视角看,知识经济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理论参照系,它既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趋势,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历史机遇和现实途径.能否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要求规范发展,关系到我国对现代化进程中各种风险的防范,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化的视域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全面深化了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的实质是实现现代化,科学发展观通过突围发展"困境"进而指明了现代化的真正出路。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也是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选择过程,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真正超越,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发展观"。从实践形态讲,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展和完善的正是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7.
龚万达  黄婵 《前沿》2010,(13):147-151
发展观是一个国家在发展进程中对发展及怎样发展的总的和系统的看法。新中国发展观的演进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始终把"加快发展"放在首要地位——以赶超为目标的"增长型发展观";又快又好——逐渐形成经济可持续发展观;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对发展问题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已经开始了实践进程。提倡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并与发达国家同步开始了对"碳交易"的探索。中国已经在发展观念上实现了从增长到发展,再到科学发展的转变。  相似文献   

8.
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德文 《政策》2004,(7):38-3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一、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展观演变的结果。传统的发展观以物为中心,包括极端的环境保护和单一的经济增长两种倾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强调通过“物”  相似文献   

9.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要求。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推进甘肃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全面小康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发展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主题 ,而科学发展观便是保证中国的现代化顺利进行与健康发展的理论依据与行动指南 ,为此 ,在环境问题上 ,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中 ,建立起合乎和谐的自然观 ;在对人与技术的反思中 ,建立起合乎智慧的技术观 ;在对人与人关系的反思中 ,建立起合乎道德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指出:“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以及国外经济发展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始终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构建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认真贯彻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这对于我们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顺利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又一次飞跃和升华。在当前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历史进程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必须切实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精神实质融入到反腐倡廉工作的全过程,以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3.
建国6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经历了从最初发展观形成的雏形到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四个阶段的演变.从这些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发展观在遵循着民族性、整体性、人民性、开放性、和谐性、实践性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在继承的基础上又不断的进行扬弃升华,创造性地转换传统发展观,充实和发展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新发展观之所以是科学发展观,是因为它是在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中形成的,是对建国以来经济发展模式进行科学理论思考的产物,是对建国以来中国决策层几代发展观进行辩证扬弃的结果。中国发展观的历史演变过程以及科学发展观形成的历史逻辑表明,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是一个艰巨的过程,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作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5.
面对不同的国际、国内情况,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提出了不同的社会主义发展观。几代领导人的发展观,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最后发展为科学形态即科学发展观。从理论创新、发展理念与国情演变相统一等角度探讨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轨迹,可以更加深化人们对科学发展观的研究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是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是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我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看,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是知与行的关系,两者有机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一、科学发展观从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的战略思路等方面引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观是理论层面的东西,指的是一定时期人们对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的认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曾出现过…  相似文献   

17.
从历史上来看,不同时期出现不同的发展观并推动着人类的发展。每一种发展观都有它科学的因素,但也有它不足的层面。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并非一蹴而就,它积淀了前人发展观的科学因素,抛弃了不科学的成分。在此,本文从发展观历史演变的角度来探讨科学发展观与其他发展观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铁路跨越式发展思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对加快推进铁路跨越式发展实践,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十分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发展观的演进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的演进经历了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增长 +结构改善 +社会进步再到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 +结构改善 +社会进步 +后代人的发展三个阶段。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涵盖了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与政治发展、与文化发展、与自然发展等多重关系 ,构成了一个新型的综合发展理念 ,是对传统发展观的发展与创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要树立以人为本发展观、统筹兼顾的协调发展观、“代际公平”的可持续发展观和正确的干部政绩观 ,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和人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0.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不仅体现科学理性,而且体现人文关怀,它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结合在一起,充满了人文意蕴。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在总结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对以西方为主体的现代化模式的反思,也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现代价值的重新认识。一、科学发展观体现经济发展向人本主义的回归科学发展观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用科学的理念来定义发展,并确立发展目标;另一方面是通过科学或利用科学的手段实现发展,并达到发展目标。因此,科学发展观涉及科学和发展两方面的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