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2 毫秒
1.
张兰英 《前沿》2005,4(5):210-212
中国近代各种文化思潮的冲突与对立和知识分子对现代化的选择是一个相互交织、相互融合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反思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文化建设与经济基础变革的关系, 建立起合理的文化运行机制, 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  相似文献   

2.
韩洪涛 《求索》2005,(8):56-58
发展问题实质是个实现现代化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对发展本质的科学揭示,在世界众多的发展理论中独树一帜;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的创新和确立,对中国现代化战略的转型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现代人文主义技术哲学的反思作为反思之反思,其主观意图是深度挖掘包含于人文主义技术哲学中的理论意蕴。我们的目的不是排斥那种具有悲观性人文主义者的技术哲学,我们需要以正确的态度和方式来面对技术。构建一个合乎我们时代的技术观,合理地处理好自然与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从而避免由技术而引发的社会危机。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全球发展经验的理性反思和总结,是对人类发展观念的扬弃与超越,是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科学总结.本文主要从历史与现实的视野,分析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必然成果.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的发展观,它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发展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扬弃了传统发展观,是对发展观的深化和超越;它的提出源于中国现代化实践的现实,是对发展问题的准确把握,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伍新林 《求索》2008,(12):106-107
科学发展观既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哲学的集中体现,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的理论升华,深刻蕴涵着发展观与发展哲学、发展实践之间的内在关系,也深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基本规律:哲学指导与实践反思的相融互动。应该在发展哲学与发展实践的内在统一中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熊海萍 《传承》2009,(22):32-33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的现代化的发展是其重要的核心内容,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反过来,人的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进一步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及丰富其内涵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的现代化的发展是其重要的核心内容,而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人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根本的保障;反过来,人的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进一步促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实施及丰富其内涵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开放的发展的思想体系,我们应当以开放性的视野,从一般与特殊的统一上思考这个理论体系的意义与价值。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理论、实践的创新,破解了并继续破解着现实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史上的四个"世纪难题":反思和调适改革开放同社会主义的关系,坚持在改革开放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反思和调适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的关系,创造性地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反思和调适民主政治同社会主义的关系,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反思和调适人的发展同社会主义的关系,确立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新发展观。我们应当以开放的态度,从全人类发展的高度,从"中国向度"和"世界向度"的统一上,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创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拓展。  相似文献   

10.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唯物史观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决定与“历史合力”相统一的观点,强调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要统筹社会全面协调地发展,充分考虑人的主体价值;科学发展观深刻揭示了当今时代人与自然关系所发生的新变化,从人、自然、社会的辩证关系出发,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充分注重到尊重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的目的需要的重要性,并强调要将两者有机地统一于现代化的实践中,这也丰富和发展了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人的目的性相统一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并对如何认识和推进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理念,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和举措,这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相统一的思想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共产党人树立的科学发展观,是在借鉴人类发展的智慧,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经验教训,继承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发展思想基础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它反映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它使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更加合乎规律性,更加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王世涛 《桂海论丛》2010,26(6):32-36
科学发展观产生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它所强调的"以人为本"的实质和核心,深刻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科学发展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本真精神,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实践和理论的深入发展和主体自觉。其中"人"的内涵是多层次的,"以人为本"与社会发展是统一的,"以人为本"的中国共产党的人学观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的。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源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是现代化建设实践的理论升华。人始终是现代化建设的主体和动力,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现代化建设要着眼社会全面变迁的综合发展,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现代化建设要从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这个大局出发,坚持统筹发展。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集约型的现代化模式是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从现代化的视域看,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全面深化了对现代化发展规律的认识。发展的实质是实现现代化,科学发展观通过突围发展"困境"进而指明了现代化的真正出路。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也是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与选择过程,科学发展观实现了对"传统发展观"的真正超越,是指导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现代发展观"。从实践形态讲,科学发展观不断拓展和完善的正是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或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5.
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方略,努力建设现代法治国家,既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又是保障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对当代法治建设提出了新要求科学发展观关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发展的价值目标、社会成员权利的保障和社会利益的分配等,解答了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的统一问题,这与建立现代法治社会的要求存在着契合之处。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但强调以人为本和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这要求当代中国要…  相似文献   

16.
从以人为本之理念出发,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制度的建构应指向人之生存与发展置身于其间的关系中所存在的突出困境和矛盾,并以此确立其制度体系和路径选择。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从人之生存与发展基本权利的制度保障问题方面出发,以发展成果共享和民生问题的解决为着眼点,建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公共服务制度;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从人之社会主体地位的制度保障问题出发,以保障人是社会的主体及应有的民主权利为着眼点,建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公众参与制度;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制度保障问题出发,以人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资源的保护及人之环境权的保障为着眼点,建构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环境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17.
梁佩 《传承》2009,(6):46-47
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趋势,但发展过程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发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合理性时,不仅要协调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要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对发展实践进行反思、寻求发展合理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8.
发展是社会前进的必然趋势,但发展过程并不一定是合理的,发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合理性时.不仅要协调好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要协调好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从而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当前,"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是对发展实践进行反思、寻求发展合理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的两种语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方科技批判理论立足于发达工业社会,对科学技术成为意识形态进行了批判。转型期的中国,发展经济、科技兴国正加速上升为一种意识形态。然而由于语境的不同,解读中国科技现状不能简单直接搬用西方科技批判理论。中国有必要建立本土化的科技批判理论,反思科学与现代化的关系,预测、引导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必须坚定不移地加以落实。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之问关系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和谐,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