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产品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人们目前对转基因技术以及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还没有作出准确的判断,故而造成了当前全球范围内对此问题的激烈争论。我国作为转基因产品的贸易大国,要积极地完善标识制度、完善立法,积极地参与国际条约的谈判、维护自身的经济安全和利益,从而大力发展我国的转基因产品贸易。  相似文献   

2.
追问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耀东 《前沿》2004,4(12):206-210
转基因技术的研究方法不能保证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它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利用转基因技术开发转基因食品,可能会带来一些社会问题,也存在生态风险,还可能会影响到可持续发展.我们的策略是在社会与技术的复杂相互作用中找到合理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孟雨 《前沿》2011,(1):110-112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不断发展,转基因食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越来越大。由于转基因食品本身安全性问题没有得到科学的确认和经济、文化等因素,由转基因食品引发的国际贸易争端也越来越多。世界贸易组织下的TBT协议、SPS协议、TRIPS协议对转基因食品贸易问题的规定与《生物多样性公约》《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规定有冲突的地方。中国作为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大国,要积极加强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生物的研究,积极参与世贸组织谈判,参与制定新的规则,大力发展我国的转基因产品出口贸易。  相似文献   

4.
王小琼 《理论月刊》2006,(4):107-110
随着转基因技术的兴起和转基因产品贸易的发展,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WTO框架下与转基因产品直接相关的协议包括《SPS协议》和《TBT协议》。这两个协议的相关条款在对转基因产品贸易适用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法律问题。改进的办法是拓宽WTO规则,纳入消费者优先原则。另外,我国转基因产品立法也存在不足,需根据WTO规则进一步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5.
作为现代科技的产物,转基因食品性能卓越且潜力巨大。其在保障食品供给、提高营养价值、增强人体免疫力等方面作用突出。然而,由于科技与监管的双重问题,转基因食品在安全性方面存在风险。风险来源决定防范路径。以科技为依托的内在风险化解路径,受限于技术和认识水平,难以有效防范风险;以健全法律的外在化解风险的路径,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而立法层级低、缺乏系统性、内容不完善等问题还需要通过专门立法和完善法律内容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10,(2):72-73
近来。由于农业部去年底批准两种转基因水稻、一种转基因玉米的安全证书。转基因水稻的安全性在我国引起广泛关注。 2010年2月初.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表示,加强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是顺应农业科技的发展方向和必然趋势之举。对待转基因产品,应采取科学慎重的态度。 针对转基因水稻的质疑和辨析,本刊综合新华社等相关报道,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转基因技术在美国和欧洲的认知及传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许晶 《前沿》2006,(2):204-208
二十一世纪是生命技术的世纪,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引发了一场新的科技革命。近二十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现已被逐步应用于医学、农业等方面,转基因技术、药物设计、基因疗法等新兴技术正走向实用。农业利用转基因技术,不断培育成功转基因谷物、大豆、水稻等抗逆、抗病高产作物,为人类解决粮食、能源问题带来了新的契机。然而转基因技术也带来了不确定的风险和伦理问题,在世界各国都引发了激烈争议。由于公众对于转基因技术和它在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应用缺乏认识,以致对科学持怀疑甚至反对的态度。美国和欧洲制定了严密的法律法规,在积极推动技术发展的同时,通过教育、媒体宣传,大型的教育计划等手段让公众了解转基因技术。提高公众理解科学的水平是促进国家繁荣、提高公共决策和个人决策的质量、丰富人们生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转基因技术自问世以来,就面临着巨大的争议。随着全球人口增加,环境恶化,要想养活更多的人口,转基因似乎成为了人类迫不得已的选择,但是转基因技术可能存在的风险也是重大问题。就我国目前来看,在技术上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所以大力发展转基因技术应该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方针,同时面对转基因商业化的浪潮,我国应该建立“基于产品而不是技术”的监管模式,再加以“生态保险”和“食品安全保险”等方式,提高转基因产品抗风险能力,力图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通过转基因的应用促进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最终使得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转基因技术造福社会。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问题至今尚无定论,国内外对于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保障的直接规定相对比较少。对比分析国外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相关立法,我国转基因生物安全法律保障机制应以风险预防为首要原则,公共利益原则为优先,以公众参与原则和消费者知情原则为辅。以此立法理念和原则设计保障制度,重点加强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保护、提高公众参与度,完善民事损害赔偿制度,增设公共基金赔付制度等。  相似文献   

10.
<正>转基因问题既是自然科学问题,也是哲学问题。民众在讨论转基因是非的时候将挺或反的对象(是产品亦或是技术)常混为一谈。盲目推进转基因农产品市场化步伐将进一步激化民众与政府、专家之间的矛盾,不利于国家稳定、社会和谐。关于农业转基因的讨论,存在针锋相对的两派,但都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即转基因问题既是自然科学问题,也是哲学问题,讨论时大家都忽略了哲学层面的问题,犯了一些逻辑性错误。首先,"特定转基因产品的风险"与"转基  相似文献   

11.
<正>转基因危害往往是长期、潜移默化、多方面的,不能轻言"安全"。在转基因问题上积极研发慎重推广。主粮绝对不可以推广转基因。转基因"安""危"问题争论,焦点集中在转基因产品是否安全,特别是主粮该不该推广转基因品种。这不是一般的打"口水仗",是涉及13亿人民健康、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民族兴亡的大事。少数研究转基因技术的权威、专家、院士或政府官员信誓旦旦、斩钉截铁保证:"只要通过转基因安全评价,获得安  相似文献   

12.
<正>市场化使科学不再是科学,技术不再是技术,教育也不再是教育。关于转基因的讨论是具有哲学意义的"一般性"问题。在转基因产业化和市场化问题上开展社会监督是必要的。首先,转基因问题到底是什么问题?大多数科学界人士认为转基因问题是科学问题。如是这样,那么大多数非科学界人士应该没什么发言权。但是,大多数对转基因持反对意见的人(反转派)不把它当作科学问题,他们认为这是一个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问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1974年,美国生物化学家科恩将金黄色葡萄球菌质粒上的抗青霉素基因转到大肠杆菌体内,揭开了转基因技术应用序幕;1996年,世界首例转基因作物产业化;2014年,全球转基因作物达25亿亩。自从转基因技术诞生之日起,关于它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息,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如何科学认识转基因技术?转基因技术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如何避免转基因技术带来的风险?相关专家学者从不同视角解读转基因的"是"与"非",希望对读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4.
赵庆东 《前进论坛》2014,(11):50-51
<正>对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国际上没有统一说法,争论的重点应在转基因食品是否会产生毒素、是否可通过DNA蛋白质过敏反应、是否影响抗生素耐性等方面。虽然各国目前已经试种的转基因植物超过4500种,可是获得政府批准上市的品种仅40个,不到1%。这说明各国政府对此仍采取谨慎的态度,在技术因素之外,还有生态健康和社会伦理等因素需要权衡。植物里引入了具有抗除草剂或毒杀害虫功能的基因后,它们所提供的食物对人体  相似文献   

15.
方新 《中国人大》2010,(5):21-21
在传统的食品安全问题之外,近日网上讨论得比较多的是关于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最近农业部批准了水稻和玉米等主要农产品作物转基因的生产许可证,在国际上,对这种大宗的主要食用的转基因农作物批准生产许可也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6.
热词     
大米转基因 即通过人为改变大米的基因使其拥有更好的性状。它可能更具抗涝、抗旱、抗虫害等性质,这些对人体是无害的;也可能增加了大米里的蛋白质含量等,这些对人则是有益的。然而,转基因玉米会杀死男性的精子并导致不育,这一点国外一家研究机构已经证实。据悉,转基因研究最先进的国家——美国明确规定转基因食物不准进入人类的粮食市场,也就是说,在美国,转基因食物是不被政府允许作为食物的。日前,中国农业部也已明令禁止转基因水稻商业化种植和销售。  相似文献   

17.
黄大昉 《时事报告》2009,(10):63-68
2008年,全球25个国家共种植18.75亿吨转基因作物。从1996年到2007年,转基因技术使粮食产量提高1.41亿吨,如果用传统方式实现这种增量,需要增加6.5亿亩耕地。预计到2010年,全球转基因作物市场价值将超过150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转基因食品占据了一定的市场,由此也引发了公众对转基因食品安全的担忧和争议。不管安全不安全,转基因食品已经遍布市场,无论是哪一方占了上风,都无法改变食品存在的事实。那么,转基因食品到底安不安全?能不能吃?《民主与法制》近期刊登文章《转基因食品能不能吃,该听谁的?》,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进行了分析。文章认为,对于尚存争议的转基因食品,应该充分给予民众知情权、选择权、安全权及话语权。  相似文献   

19.
<正>政府在管理层面工作做得更好一些,既有利于争议平息,也有利于转基因技术健康发展。如果政府部门在监管工作上总是"慢半拍",无疑会加剧公众对转基因技术的质疑。积极开展有公信力的转基因科普宣传,树立公众对转基因的科学认知,营造良好的科学氛围。党中央国务院对转基因技术发展战略,态度是明确的。这在相关中央文件中都有明确表述。国家同意设立"农业生物转基因研究重大科技专项"也表明对转基因技术研究发展的支  相似文献   

20.
正9月8日近日曝出的新疆转基因玉米违规种植,让转基因问题重回公众视线。几位刑法学家接受采访时表示,刑法介入转基因的非法种植与扩散势在必行,但是否就按照非法经营罪的罪名处理则有争议。有专家提出,应对此设立一个新的罪名,即基因技术罪。多位法学专家认为,现在只是强调转基因食品安全的监管,而不是一味否定转基因食品。现有私下交易或者流出转基因食品因为违反的是安全与程序监管,要证明其危及公共安全很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