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金融危机形势下贫困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高校大学毕业生数量的逐年增加及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进一步严峻,贫困大学生就业更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难点.本文侧重从外在因素和自身因素两方面分析贫困生的就业问题,并面对多变形势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贫困生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首都高校适应社会需要、保障创新型城市建设中高素质、强能力人才供应的大问题。为此,民盟北京市委2006年对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对应届毕业生、高校、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大学生就业状况与观念、单位需求状况、高校专业设置与市场职位适应状况等,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提出相关建议,供政府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需求调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纲 《新东方》2009,(12):46-49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非常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难更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党中央国务院、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政策,加大了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支持力度,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提供了较好的客观条件。同时,教育工作者也需要从理论和实践层面继续加大对大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素养的研究,以期帮助大学生从主观条件上增强个人实力,从而成功就业。  相似文献   

4.
从高校视角探讨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金融危机的到来,原本积重难返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更加严峻,加上高校不合理的专业设置和教学质量的下滑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就业,因此,从高校的视角研究应对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大学生就业对策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笔者认为从短期来看,高校应大力宣传和落实国家和各省市就业优惠政策,借鉴牛津大学的经验,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使2009年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从中长期来看,高校根据社会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技术要求、岗位设置和人才需求,选定专业的教学目标,明确专业方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整合各类办学资源,健全各类教学规章规范办学行为和教学制度,充分发挥各类办学资源的综合育人效益,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根本上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5.
高校毕业生就业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引起社会、学校、毕业生及家长的广泛关注 ,深入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就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谈一己之见。  相似文献   

6.
新闻背景:2008年,辽宁省普通高校毕业生总数预计将达到22.9万人。比2007年增加了4.2万人。随着就业高峰的到来,制约辽宁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问题也愈发凸显,尤其是就业总量矛盾和专业结构性矛盾。使毕业生就业难度加大。因此。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的做法不失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2008年北京地区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抽样调查表明:大学生就业率较低,就业形式多样化,影响因素多元化,就业意愿和预期偏高,就业行为不太积极,未就业毕业生希望继续得到母校帮助.大学生要提高就业能力,高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服务,政府要完善就业市场环境,以共同推动大学生成功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8.
程样国  欧阳润 《前沿》2009,(7):52-55
高校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消除大学生就业歧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归纳了大学生就业歧视的几个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建立国家宏观调控、法制完备、市场规范、高校指导、媒体监督的和谐就业体系,实现大学生和谐就业。  相似文献   

9.
非正规就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新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和就业形式不断变化。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非正规就业作为缓解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方式,已经初显端倪并将日益发展。大学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不仅具有非正规就业的一般特点,还具有就业层次较高、人力资本利用程度相对充分、流动能力较强和创造性与发展性突出的特点。要促进大学毕业生非正规就业,必须转变大学生就业思想观念,增强其就业能力;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和大学毕业生就业户籍管理制度,消除各种就业制度壁垒;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非正规就业氛围。大力鼓励大学毕业生参与非正规就业,形成正规就业与非正规就业并存、相互促进的就业格局,是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兼具前瞻性和现实性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0.
钟捷 《就业与保障》2012,(11):26-27
本文针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现状及当前高校毕业生的能力素质,从理顺大学生就业正确思想、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完善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等方面给出了提高就业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王新宏 《前沿》2013,(10):188-19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强调把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作为工作重点。明确"十二五"期间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长效机制,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长期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抉择。  相似文献   

12.
沈鑫泉 《人民论坛》2013,(12):156-158
由于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人数增加、毕业生供需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预期过高、缺乏正确就业观等,导致大学生毕业面临就业难问题.由此,要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长效机制,建立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构建职业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建立全员化的就业服务力量,构建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渠道.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总量不断增长、结构性就业问题凸显、学历要求逐年提高,总体呈现出“高增长,低就业”的态势。因此,各大高等院校都非常关注就业指导问题。作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参与者和执行者,辅导员是该项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如何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作用,使其可以更好地指导大学生就业,对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文章简要回顾和概述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和辅导员相关指导工作现状,明确了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方面发挥的作用,分析了辅导员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结合实际探讨具体工作的实施开展路径,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高质量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周振 《就业与保障》2023,(1):121-123
国家大力支持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通过探索就业创业的新路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国家经济与产业结构的变革。面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双创”视域下的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更是层出不穷。如何在这样困难的情况下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实现就业创业提质增效,是高校在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中面临的首要难题。文章基于“双创”的内涵,对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重要性展开了分析,重点论述了高校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挫折,并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5.
尹鸿祝  吕诺 《半月谈》2003,(12):6-8
进入6月,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再次引起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和关心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政府和有关部门正在千方百计广开就业渠道,为大学生就业积极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严峻,随着经济危机影响的加深,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势更加趋紧.大学生们也就越来越多地受到就业挫折的困扰.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就业挫折理论分析入手,对大学生就业挫折进行调查研究,有针对性地寻找切实能够帮助大学生战胜就业挫折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探讨大学生就业挫折的教育途径,以提高当前大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并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7.
当前,高校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存在着对就业前景感到迷茫、择业期望值普遍偏高、就业意识严重滞后、对相关就业政策缺乏了解等问题。针对此种情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高校、大学生及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力量,才能有效调整大学生的择业期望与标准,使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相似文献   

18.
本刊记者 《理论月刊》2008,(1):F0004-F0004
2007年11月上旬湖北省社科联在武昌召开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专题研讨会"。会议分析了新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特点及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进行了研讨。与会专家指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政府应出台推动就业及创业的相关政策,取消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种种政策限制,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积极疏通就业渠道,不断完善就业市场;高校的教育体制改革要主动适应市场,适时地调整专业结构,制订和实施行之有效的就业指导工作方案,努力培养出既具备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相应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大学生应调整自己的就业心态及价值取向,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转变重性别、地域的用人观念,做到人尽其才,量材施用。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我区高校毕业生人数达18.1万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程度超过以往,被称为"史上最难就业年"。为促进大学生就业,我区高校"走出去"访问用人单位、收集就业岗位;自治区教育厅增加"双选会"规模和场次、组织培训和企业现场招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挥"五个途径"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采取"四项举措"提高就业创业能力,通过"三大措施"引导毕业生向基层就业。至2013年11月底,我区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达95.04%。  相似文献   

20.
为更好地促进残疾人大学生就业,中国残联日前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多渠道促进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据介绍,目前全国平均每年约有8000名残疾人大学生毕业。和健全人一样,这些残疾人大学生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为此,中国残联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3年高校残疾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中要求,将高校残疾人毕业生作为残疾人按比例就业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