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初期,中国东北由于具有独特的地缘位置、社会环境等因素,成为最早接触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地区之一。这种传播并不是偶然和无序的,而是客观地体现于传播媒介、传播地域、斗争模式三维进路之中。传播媒介方面,起初以俄国工人为媒介到后来以文字和社会组织为媒介,由单一走向丰富;传播地域方面,体现为"北下"和"南上"两个方向;斗争模式方面,体现为东北地区的工人运动由"自在"走向"自为"。这三维进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散木 《同舟共进》2009,(6):52-55
中共党史上,谈起马克思主义运动的先驱,有"南陈北李"之说。这是指中共正式成立之前,南下的陈独秀和北京的李大钊分别最早开展中共的创建组织工作。此外,还有"南杨北李"之说——这里的"南",就是南国的广东,而"杨"则指杨匏安(广东省珠海市香炉湾畔,有杨匏安烈士的铜像),"北李"仍指李大钊。  相似文献   

3.
周恩来是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共产党人之一,其早年的革命理论与实践活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密切相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阶段,周恩来坚持在斗争中捍卫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在深入研究中国国情中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在思想方法与工作方法上坚持实事求是精神,在具体革命实践中诠释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在探索总结武装斗争经验中开创军队建设新局面,从而卓有成效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4.
陈独秀综合运用多种路径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包括:构建以《新青年》杂志为中心的报刊传播阵地;发表《马克思学说》等重要文章予以正面传播;组织翻译出版《共产党宣言》等多种马克思主义著作;通过展开《社会主义批评》等著名演讲进行大众传播;在与三大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斗争中进行批判传播;结合创建中国共产党和领导党的初期革命活动进行组织传播。这些传播路径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的科学总结,无产阶级争取解放斗争的学说,共产主义运动的指南。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件大事。马克思主义何时介绍到中国?怎样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一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走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在中国近代思想界产生了重大的震动,摆在大家面  相似文献   

6.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打破国民党封锁,争取世界反法西斯外援力量的支持,采取了多种策略积极提升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主要表现为:冲破共产国际指示束缚,构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塑造良好国际形象,提升党的革命话语影响力。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升马克思主义国际话语权的实践探索具有丰富的启示意义,在新时代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中的现实启示可以总结为:讲好中国故事,创新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话语的内容表达;拓展话语媒介与载体,提升“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效能;打破西方话语垄断,坚持与错误话语作斗争,掌握国际话语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多种理论思潮的比较、筛选中接受并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及其中国化提供了起点。十月革命根本改变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发展的态势与路径,使我国革命的国际参照与国内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具备了或然性条件。伴随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探索国家发展道路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演进发展,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或然性逐步向必然性转变。历史启示我们,必须认清时代潮流,开展时代斗争,履行时代使命,顺应时代要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并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群众》2021,(14)
正北京,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主阵地、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孕育地之一。100多年前,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在这里唤醒民智、传播真理、建立党的早期组织、发动工人运动,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光辉印记。北大红楼、李大钊故居、《新青年》编辑部旧址(陈独秀旧居)、陶然亭慈悲庵等早期革命活动旧址,记录着党的先驱们求索道路、传播真理、开展斗争的艰辛历程。  相似文献   

9.
新文化运动由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比较新文化运动之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新文化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以及五四运动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表明新文化运动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关键时期,这是外在和内在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既有外来文化的传播,也有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值得重视的是,马克思主义传播过程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如大同思想等,反映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的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舆论斗争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产生、发展和中国化的全过程。在指导无产阶级舆论斗争实践中,马克思主义舆论斗争思想不断丰富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涵盖斗争原则、斗争载体、斗争手段、斗争策略等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总体而言,党性原则是舆论斗争的根本原则、大众媒介是舆论斗争最为重要的武器、批判揭露和监督批评是舆论斗争的重要手段、灵活斗争策略是舆论斗争的重要保障。马克思主义舆论斗争思想富有实践特性和与时俱进理论品格,为新时代舆论斗争提供了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恽代英承接陈独秀、李大钊等早期共产主义者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不断的自我扬弃中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者的思想转变并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力旗手.他关注青年,教育青年逐步划清马克思主义与反马克思主义、非马克思主义的界限;他注意从中国实际出发,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恩主义,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独特见解.恽代英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进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张申府 《春秋》2013,(4):4-8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马克思主义迅速传人中国,给正在寻求解放道路的中国人民提供了思想武器,也为新文化运动增添了新的内容。北大成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一个中心,一支以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和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文化新军开始组成。1919年,爆发了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继而发展成为全国各阶层群众参加的一场规模宏大的政治运动。工人参加了斗争,显示出这个阶级的巨大威力。五四运动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新东方》2015,(4)
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理论武器,期间在中国的传播可谓是其整个中国传播史的一个光辉时期,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抗战时期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面对国民党的政治高压和人身迫害,广大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毫不畏惧,为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传播作出了重大贡献,推动了国统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时代化、本土化的发展。总结抗战时期国统区的爱国知识分子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经验,对于当今广大爱国知识分子进一步探索和完善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路径,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代中国的民粹主义思潮在正反两方面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民粹主义思潮对于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的推动主要体现在民粹主义的反资本主义倾向、民粹主义核心观念的流变、民粹主义的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以及民粹主义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初步中国化等方面。而民粹主义所含有的反智主义和农业社会主义错误思想则对马克思主义早期传播产生负面影响。从总体上看,民粹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罗啸啸 《传承》2012,(10):34-35
作为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载体——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已有百年历史。恩格斯的著作始终是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恩格斯的著作在中国的传播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了积极巨大的作用。恩格斯著作在20世纪初期到中国共产党成立前期在中国的传播对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学习者有着深远的影响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具有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王玲仙 《前沿》2011,(24):58-60
中共在延安的13年,不仅是我们党由弱变强、转败为胜的13年,更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辉煌13年,是马克思主义成功实现其中国化转型的黄金时期。在长达13年的时期内,我们党通过行之有效的手段展现出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丰富图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效果,传播的整体性、科学性、有效性、大众性、实践性凸显,传播范围也进一步扩大。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生根,党的指导思想开始步入科学化的完善历程。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传播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历程的关键阶段有其鲜明的特征,其中许多独创性的历史经验,仍然具有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以实践辩证法为哲学根基、以辩证矛盾观为根本方法,彰显人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遵循,并将意识形态作为核心向度。中国共产党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的内涵意蕴与辩证智慧,使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在理论守正与创新中孕育产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得到发扬、在斗争本领的涵养与强化中得到传承、在意识形态引领和争论中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斗争精神是确保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核心品质,强化斗争精神的矛与盾以提升斗争能力、巩固斗争精神的本与基以强化自我革命、深化斗争精神的谋与略以提升治理效能、保证斗争精神的质与效以汇聚建设合力。  相似文献   

18.
贺金莲 《求索》2007,(7):119-120
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能够在中国得到迅速广泛的传播,并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所接受,从社会文化因素来看,一是中国面临的文化危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迅速广泛的传播提供了历史契机;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与马克思主义具有价值契合性,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适宜的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主要涉及历史分期、队伍组成、传播途径和方式、传播内容、传播特点等方面。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与中国的国情及革命实践紧密结合,一开始就带有中国化的特色,这个特色表现出思想上的创新性,这个特色也恰恰符合马克思学说的精髓即实践唯物主义,而不带有教条主义的僵化特征。在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回顾和反思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先开始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之初,完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其逻辑前提为:理论本身被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的先在条件;基本理论的完整传播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的内在基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理论自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确立的根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