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确认执行能力是案件执行的内在要求和实现条件 民事案件的执行是当事人权利义务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这在司法实践中已逐渐引起重视;但对执行能力,却很少具体探究,有些案件即因“无执行能力”而搁浅。这种习惯的思维定势,形成了执行工作的障碍,使有执行能力的人规避法律,逃脱执行;无执行能力的人的案件又未能及时中止执行,以致执行案件逐年堆积。 我们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力点在于准确认定民事执行能力。所谓民事执行能力,是指负有义务的  相似文献   

2.
要做好经济纠纷案件的执行工作,仅仅依靠执行人员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将执行的基础建立于办案的全过程,即从受案起就为执行工作创造可行条件,使案件审结以后,当事人能够自觉履行,即使不能自觉履行,必须移交执行的,也一定要确有执行的可能性。自一九八四年以来,我们坚持这样做的结果,收效很好。一九八四年和一九八五年我们共审理经济纠纷案件二百九十件,已自觉履行的二百八十三件,占百分之九十七点六。移交执行的七件,占百分之二点四。  相似文献   

3.
一 近年来,我们审理的经济纠纷案件,有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中、小集体企业和个体企业多,它们的资金少、财产少、银行一般没有存款,这种债务人,偿还拖欠款十分困难。针对这一情况,虽然我们在审理和执行工作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促使债务人履行义务,但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案件执行不了,执行难的问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我们把行政相对人在法定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机关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而行政机关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的案件,叫非诉讼行政执行案件。目前法律对这类案件有关问题的规定并不明确和具体,因此,有必要对如何受理非诉讼行政执行案件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受理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的条件和范围 非诉行政执行案件符合以下六个条件,人民法院都应予以受理:一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在法定期限内对该具体行政行为提起诉讼;二是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法定期限内不履行该具体行政行为;三  相似文献   

5.
一、为什么研究永正法律关系经济纠纷案件特别是债务案件,经过一、二审再转入执行,往往时过境迁,被执行人发生很大变化,或分立合并,或人去楼空。那么怎样才能执行此类案件呢?这就要充分利用承受法律关系,查找出被执行人的财产承受者代位履行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书、调解书、裁定书确定的义务,执结案件。民事诉讼法第213条为我们提供了利用承受法律关系执行案件的依据。该条规定:”作为被执行人的公民死亡的,以其遗产偿还债务,作为被执行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的,由其权利义务承受人履行义务”。我们将这种被执行人与其权利义…  相似文献   

6.
民事案件执行难,许多案件审结后执行不了,致使调解成了“空调”,判决成了“白判”。这不仅严重侵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人民法院的严肃执法的形象。 1991年4月9日公布的《民事诉讼法》,对案件的执行期限,即何时将案件执行完毕,未作明确的规定,使“执行难”问题更加明显的暴露出来。司法部门在解释这一问题时作了这样的说明,由于民事执行工作复杂,涉及面广,政策性又强,不宜硬性规定执行完毕的期限。笔者认为这点说明并不能作为不设立执行完毕期限的理由。首先,《民事诉讼法》规定了一系列的执行措施,包括自愿执行和强制执行方面。有这些措施来保证案件的执行,完全可以用足用够。如有钱可以执行钱,没钱可以执行物,无钱无物可以采取诉讼中止的办法将执行案件中止,这样既可以迅速将案件执行完毕,  相似文献   

7.
案件执行的宏观把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上个世纪90年代始,人民法院的案件执行活动就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尤其是经济领域出现的矛盾给执行员带来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促使各级人民法院为解决执行难问题进行了艰难探索。把案件执行活动作为一个连接于案件审判工作的整体来认识,是最普遍、最通俗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它使我们看到了法院判决书的权威性有赖于后续执行过程和结果的有力证明。可以说,这一认识,是摆正了案件执行工作应有的位置,指出了执行活动的根本意义。但是,随着执行活动的进一步展开,尤其是这次民事诉讼法对相关执行程序的修改,加深了我们对执行活动的宏观认识。比如以下五个方面是很明白的问题,但却有反复体会的必要,它会在不同的执行经验和逻辑规则的接引下表现出内涵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8.
基层法院执行难问题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层法院作为执行的主阵地,担负着全国80%的案件执行。但基层传统的文化背景、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得基层法院的执行现状并不乐观,案件的实际执结率不尽人意。一、基层法院"执行难"极具代表性的三类案件第一,离婚案件。在农村离婚案件执行实务中,由于执行地点的特殊性(大多在被执行人住所中进行)、家族势力的参与性、农村社会舆论的影响等原因,极易造成当事人之间、当事人亲属之间的矛盾尖锐对立,引发事端,严重影响和阻碍了案件执行。其中涉及子女抚养权,探视权的执行案件难度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9.
根据我们对沧洲市两级人民法院审结的一审经济纠纷案件执行难的情况进行的调查,从1984年到1987年5月底,沧州市两级法院共审结一审经济纠纷案件848件,标的金额1447万元。截止1987年5月底未执行或未完全执行的案件76件,标的金额144万元,分别占结案总数的9%和9.95%。这76件未执行案件,1984年审结的1件,1985年审结的26件,1986年审结的48件,1987年1至5月底审结的1件。由于这些案件长期不能执行,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护,致使法律的严肃性和人民法院的威望在群众的心目中产生了一定程度的不良影响。 通过对以上76件到期未执行或未完成执行的经济纠纷案件的分析,阻碍执行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七种:  相似文献   

10.
陈贵树 《山东审判》2005,21(6):39-40
近年来,由于案件判决后得不到及时执行或执行不了而造成的“执行难”,不仅成为困扰、制约人民法院发展的突出问题,同时也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据有关资料,全国近几年平均每年的民事案件中具有财产内容的就有450万件左右,进入到执行阶段的案件大约在250万件左右。也就是说,有一半以上的案件在法院判决后或法律文书生效后,当事人没有自动履行,需要法院去强制执行。虽然近年来,我们通过推行执行体制改革,加强执行管理,提高执行艺术等措施,工作效能有了很大提高,但“执行难”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被执行人难找、被执行财产难寻、异地执行难…  相似文献   

11.
去年,我院执行庭受理标的百万元以上的经济执行案件48件,这些大案绝大部分是无效合同、买空卖空、违法经营引起的,执行的难度大,遇到的阻力和干扰多。一年来执行庭严格依法,大胆实践,克服困难,排除阻力,不断总结,逐步摸索出执行大、难案件的有效做法,实现执行标的41716000多元。我们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12.
对于仲裁裁决的执行我们一向没有任何成见,相反,在实践中北京地方法院在执行仲裁裁决的过程中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谨慎:对于仲裁案件,我们从来都是交给更有经验的执行法官负责执行。  相似文献   

13.
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169条规定,申请执行期限双方或者一方当事人是个人的为一年,双方是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的为六个月。然而,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因超过时效而申请执行的案件时有所见,应如何处理,看法不尽一致。为此,我们分析了七件超过时效申请执行案,发现案件超过申请时效有以下几种原因:一、由于不了解申请执行期限的法律规定,致超过申请执行的时效。申请方无法律上正当理由,而由于认识错误,不懂法,自以为案件一俟判决或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院未执行经济案件每年以30%左右的比例猛增。据统计,1993年审结经济案件1762起,未执行案件564起,执行率为68%;1994年审结2152起,未执行案件737起,执行率65.8%,未执行案件比去年增加了30.7%,执行率比上年降低2.2%。未执行案件的大幅度增加,使法院的判决书、裁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求经济纠纷案件执行难的原因,研究加强执行工作的对策,最近,我们调查剖析了绍兴市中级法院经济审判庭的42件未执行案件。未执行案件执行难的原因,既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客观原因主要是: 1.企业倒闭,资不抵债,无偿付能力,是执行难的主要原因。这些被执行人往往由于是一哄而起的乡村办的企业或公司,有的因生产或经营不景气而亏损倒闭,有的因资不抵债,缺乏偿付能力。如江西弋阳县旭光综合垦殖场铁沙分场诉越山(乡)山下周磨料厂  相似文献   

16.
民事裁判的执行不同于刑事裁判,民事裁判最终能否执行,根本的因素在于债务人有无财产可供执行。一些案件之所以最终不能执行,属于民商交易风险的体现。为了弄清案件不能执行与民商交易风险的关系,做好树立执行新理念的宣传、研究工作,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执行局到经济活动较活跃的晋江市就执行不能与民商交易风险的关系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统计得出的数据我们调阅了晋江市人民法院2000年1月1日—2001年12月31日共3146件执行不能案件,并采取了听汇报、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进行调研,得到了第一手资料。现将…  相似文献   

17.
谢忠强 《法制与社会》2013,(19):167-168
本文对房屋腾退执行案件柔性执行问题进行了探讨,主要从房屋腾退执行案件类型、房屋腾退案件强制执行存在的难点、关于柔性执行的实践与探索以及柔性执行方法及其可行性四个方面展开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一、我省法院委托执行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特点(一)我省法院委托执行案件的基本情况从调查统计情况看,近几年我省法院办理委托执行案件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委托执行案件数量占执行案件总量的比  相似文献   

19.
论家事案件之执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爱武 《河北法学》2006,24(1):72-78
家事案件执行具有不同于一般民商事案件执行的显著特点,这类案件的执行,并不仅仅是简单地强制实现判决书上确定的权利,还需要顾及相关当事人的情感和将来良好关系的维持.解决这类案件执行难的问题,必须首先完善我国的现行立法,对家事案件执行设专章加以规定,以便执行人员树立新的执行理念,真正实现家事案件的执行目标.  相似文献   

20.
查封浅释     
查封是人民法院强制封存当事人的财产,限制其处分的一种方法和措施。查封可以在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适用,也可在民事案件和经济案件的执行过程中适用。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查封同案件执行过程中的查封是有区别的:一、案件审理过程中的查封是诉讼保全措施中的一种方法。为保证以后作出的法律文书能够顺利执行,案件执行过程中的查封则是一种执行措施,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或通过查封、变卖、收购的强制执行措施来直接为执行判决服务。两者性质不同。二、案件审理中的查封对象限于诉讼保全裁定规定的物品,它可以是原告的,也可以是被告的,还可以是原被告共同所有的财产,而案件执行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