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金 《中国减灾》2010,(7):58-59
温室气体、战争、瘟疫、干旱、洪水、饥荒、飓风、疾病,甚至意外伤害,这些以我们的经验无法推测的危机事件,正是改变我们个人命运甚至整个世界的关键力量。尽管人类社会的文明和科技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我们还是不得不一次次承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毁灭性重创。有灾难发生,就有研究灾难的学问诞生,就有反思凝结。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网络化、市场化和多极化是 2 1世纪人类发展的重要趋势 ,这四大趋势虽未改变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 ,但其中的新增变量正在改变着人类的生活世界和思维世界。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我们认为 :实现中国现代化的第三步战略目标正面临着全新的挑战 ,回应这一挑战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加强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探索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客观要求。现代化事业是中国几代甚至几十代人的苦心追求 ,其间既有模仿西方而惨遭失败的教训 ,也有独立封闭探索现代化之路的历史曲折。一般认为 ,中国的现代化事业最早肇发于近代 ,历经三个重要时期 :模仿现…  相似文献   

3.
尽管世界民俗学已有近一百五十年的历史,可是民俗学的基本理论格局始终未能建立起来。甚至“什么是民俗”这样的基本问题,民俗学家们也还没有达成比较一致的共识。整个民俗学的理论还有待进一步的发展。每当社会处于变革之中的时候,人们自然会特别关注民俗。民俗学能在本世纪初移植进中国并落地生根,正是因为当时的中国处于变革之际。现在,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整个社会对民俗的关心使学界响起了加强民俗学理论建设的呼声。既然世界上并没有现存的理论可以借用,那就让我们从最基本的工作做起;既然我们现在来谈“民俗”还缺乏共识,那就让我们从民俗之“俗”开始讨论。鉴于英美学者的观点在世界民俗学  相似文献   

4.
新冠肺炎疫情可谓全球治理领域最显著的危机,甚至可以称之为第一次非传统安全领域的"世界大战",其不仅使世界经济遭受全方位冲击,也使反全球化风潮愈演愈烈。在这次全球性"黑天鹅"事件中,美国威信被削弱,欧盟离心离德,世界多国面临复杂考验,由此带来不同的经济图景、全球化图景、政治图景等。疫情之后,我国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或将更为复杂,只有尽快从疫情中恢复,我们才能更有底气地应对挑战,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重庆行政》2018,(3):I0001-I0001
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我们认识世界、改变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我们把握规律、追求真理的指路明灯。一句话,马克思主义是真理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自抗日战争胜利后的50多年的时间,中国民族的整体生存,基本上没有遭到大规模外敌入侵的威胁。但在2003年的春天,中华民族却再一次到了最危急的时刻”,整个民族面临一个共同的敌人:这个敌人不是人类世界的敌人,而是未知世界的微生物病毒。但它像日本鬼子一样,如果民族不团结起来,我们就会受到它的统治和奴役,甚至毁灭我们整个民族!不过,也正是这样的时刻,成为重构民族国家认同的最好契机。人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必须获得一种文化的和民族的归属感,否则无法形成完整的自我观念。民族认同则是在危机时刻迸发出来的一种超党派、超种族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是一句被说烂了的名言。但若换成:读一本好书,我就能改变世界——你信不信呢?一本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命运,一个世界的命运,甚至改写人类的历史。美国人曾写过一本名叫《影响世界历史的16本书》的书,其中包括:马克思的《资本论》、牛顿的《自然哲学和数学原理》,当然其中还有一本希特勒的《我的奋斗》。  相似文献   

8.
有一种非常通行的说法:网络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生活习惯,改变了它所能改变的一切。那么,网络给人大工作带来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意味着什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 这显然是一个非常现实并且很有意义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火车出站已经5个小时了,可我和他还是没说过一句话。现在正是黄昏。我曾经读过一组关于三峡的诗,特别清晰地记住了其中的两句:黄昏这种悲艳的情境/使整个世界陷入混沌。确切地说,是悲艳和混沌这两个词让我十分喜欢。在我的感觉中,正是这种悲艳和混沌使黄昏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10.
<正>"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p6)这是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十一条原则中的最后一条。恩格斯把这个提纲称为"科学世界观的天才萌芽"。这第十一条应该就是科学世界观的核心所在,因为其中所论及的是如何观世界,亦即用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去对待世界。解释世界和改变世界都涉及对世界的态度和方法。解释世界可以不改变世界或改变不了世界,而改变世界则必须解释世界并且要解释得正确。正是在能否以及如何正确地解释世界从而改变世界的问题上,可以区分出不同的世界观,就是像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这样的根本区别,也可以在此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1.
多彩人生     
正《佛光菜根谭》说:"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艺术家,可以彩绘自己的人生世界;每一个人都是自我生命的工程师,可以塑造自我的美好形象。"人的一生中,往往随着因缘际会改变而有所改变。每个阶段,我们要用什么心态去面对自己的人生?去塑造自我的生命?有以下四点:第一、世界是人生战场:有人说,美国是儿童的天堂、青年的战场、老年的坟场。严格说来,其实这整个世界都是我们的战场。因为人从出生,就有不断的境  相似文献   

12.
曾经,服务业是经典经济学教科书中的一国国内不可交换的部门。如今,美国或将积极推进服务业的可贸易化,使其成为一种新型的工业形态。此举,将会甚至正在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伊拉克战争与国际石油战略格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石油历史学家、剑桥能源研究协会主席丹尼尔·耶金曾说:“一个不同的伊拉克政权将改变整个地区的平衡;一个不同的伊拉克将意味着一个不同的波斯湾。”如果将这句话再引申一下,我们甚至可以说,一个不同的伊拉克将意味着一个不同的国际石油秩序。  相似文献   

14.
林上元 《黄埔》2013,(4):4-5
讲到中华民族,毛泽东同志曾经动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土地之上”。  相似文献   

15.
人物资讯     
白岩松 在2006中国主持人电视论坛上,白岩松发表对中国电视的公开反思:“我们当初是带着改变世界的态度来的,而现在的情况是,世界改变着我们。充满了阿谀逢迎,实在乏善可陈。”  相似文献   

16.
程鹏  李平 《前沿》2012,(7):99-101
由于供应链的复杂性和内、外环境的不确定性,风险管理模型很难预测事故的发生,由此将黑天鹅理念融入供应链风险管理之中。针对供应链风险管理中经常运用的专家调查法,依据黑天鹅理念揭示的人类思维存在的缺陷,提出专家作出判断时应使用认知模式的思维方式,并初步探讨了基于黑天鹅理念的专家调查问卷格式;对于供应链运行中的黑天鹅,风险管理者应转变思考方式,抓住机会,采取相应决策,成为黑天鹅事件的幸存者和获益者;依据黑天鹅理念的不对称性,提出风险决策的具体过程。  相似文献   

17.
新冠肺炎疫情,是二十一世纪迈入第三个十年伊始飞入人类社会的“黑天鹅”,也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量,对全球走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叠加共振,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2020年,人民论坛曾就“疫后世界的可能图景”进行了深入探讨。时至今日,疫情防控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一些新的生活图景和政治经济格局逐步展现,这一问题依然是值得我们持续关注和深入探讨的重要问题。疫情常态化之下,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新趋势与新动向?经受了疫情考验,社会心态更趋成熟稳定,共同体意识进一步强化。  相似文献   

18.
刘世强 《半月谈》2020,(7):86-87
就影响面、冲击力和破坏性而言,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新世纪以来最大的“黑天鹅”事件,而这只“黑天鹅”的到来,也让一些国家间的关系悄然生变。西方联盟嫌隙加深面对疫情冲击,美国政府执意将“美国优先”进行到底。  相似文献   

19.
放大的“可能”:读《中外青年比较研究》谢维和人们看重去年,社会所以关注青年,不仅在于他抓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性,而更多地寄望于其潜在的可能性。在“青年”这一主语之后,永远伴随着一种无限的规定性:他们可能是……,他们也可能是……正是这一连串有待填充的省略号,使青年成为时代的宠儿、社会的娇子。而且,人们不难看出,青年的地位也往往与这种可能性的大小成正比。无疑,在闭关自守的传统社会,青年的可能性受到极大的限制。所谓“三岁知大、七岁知老”正是反映了和概括了在狭隘存在中人们对青年的期望与评价。而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广泛交流、渗透和影响的今天,青年的可能性也相应地得到巨大的扩张。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黄志坚教授主编、中国青年出版社近日出版的《中外青年比较研究》一书,正是从理论与现实的结合上,把世界青年带到了中国青年面前,又把中国青年推向了世界。它使我们在青年这一有待规定的主词后面,看到了一种更为放大的“可能”,也同时从这种放大的“可能”中,产生了更多的思虑。如果说,我们过去更多地只是从建设一个现代化的中国去看待中国青年的可能性,那么,把整个世界格局作为判断和分析的参照系,则必须是今天中国青年对未来的考虑思路。《中外青年比较研  相似文献   

20.
范钧 《观察与思考》2006,(24):59-59
<正>“囚徒困境”更多的是导致博弈各方的多败俱伤,甚至使整个社会福利带来重大损失。“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句古话虽然过于极端,但揭露了人性中的理性自利一面。在很多时候,个体理性带来的却很可能是集体的不理性,如果每个人都仅按照自利的原则行事,其结果往往是所有人都遭受损失。博弈论中的“囚徒困境”,正是对这一现象的真实写照。在我们的日常社会经济生活中,“囚徒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