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民俗学的研究表明:一定的民俗是人类特定时期社会实践的产物,它伴随着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而产生,也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变革而变迁。但是,民俗文化既然是上层建筑,是意识诸形态之一,它如同其它社会意识形态一样,一经产生便会相对脱离社会生产力的变革,而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民俗文化的变迁往往落后于社会生产力的变革,这便是民俗文化与社会生产力之间所不可避免的异构现象。这些落后于社会生产力的民俗文化又反过来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而使对民俗文化进行改革——移风易俗,成  相似文献   

2.
荆学民 《前进》2003,(8):36-37
早在1922年,梁启超就说过这样的话:“信仰是神圣,信仰在一个人为一个人的元气,在一个社会为一个社会的元气。”他认为当时中国社会最大的病根是没有信仰,因而,改革“最要紧的是确立信仰”。历史在进步,我们的时代早已不是梁启超所处的时代,但就社会结构发生急剧变革这一点而言,却有着一定的共同之处的,这就是,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中国,信仰问题已成为全社会普遍的极为关注的问题。在目前的情形下,我们有理由认为,信仰问题已不仅仅是一个“民间问题”,不仅仅是理论或学术问题,不仅仅是个人精神自由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牵涉整个社会、整个…  相似文献   

3.
《创造》2011,(10):86-87
“如果不能阻止发展,那就让发展是绿色的吧!”这是当今世界各国形成的共识,也是中外沟通中交集最大的共同语言。在我国,“绿色经济发展”已逐渐显露出中国特色,而“十二五”规划更是成为中国首部绿色发展规划,这标志着中国进入“绿色发展时代”,也标志着中国发动和参与了世界绿色革命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4.
民俗学和历史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历史学的眼光来看,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信仰和民间文学,都是社会的存在,也都是历史的一部分。按照中国历史学的传统来说,历史书里也常常记载不少的民俗材料。在所谓“史部”的著作里,也有专门记载民俗的书。现在我们把民俗学跟历史学分开,是因为二者研究的主要对象不同,研究的方法和任务也有很大的不同。把它们分开,有利于二者的发展。但这两者,也不能完全分离。研究历史,不能完全摆脱民俗的研究。研究民俗,也常常要采用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5.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西方一些国家先后炮制出“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随着中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及和平外交政策的实施,这些论调逐渐失去市场。最近,西方一些人士又提出“北京共识”即“中国模式”的概念。这一概念的提出,表明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道路认识的深化,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国内学者对中国现代化的发展的理论概括,这一理论侧重于纵向考察。“中国模式”则是西方学者从全球的角度和世界的眼光对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概括,侧重于横向比较。两者有着共同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国模式”是相对“华盛顿共识”提出来的,它既不同于欧美模式、日本模式,也不同于拉美模式、印度模式,是对“华盛顿共识”的否定和超越。“中国模式”即社会主义模式,它的成功必将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复兴产生示范性影响。◆◆“中国模式”还在探索发展中。我们决不能陶醉于已有的成绩,必须走创新发展之路,使“中国模式”更加完善,更具有世界魅力。  相似文献   

6.
从民俗学和通俗小说的俗的同源性、表现对象的共通性以及民俗类型性特征等角度研究现代通俗小说,可以看出,通俗小说与民俗学之间互相包涵、互相观照,存在广阔而共同的理论空间,中国现代通俗小说具有非常丰富的民俗学意义。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提出了一个新的可期待的社会理想。这个社会理想在21世纪有没有可能成为中国人共同的奋斗目标?二十多年来,几乎谈到每个问题总是争执不休,共识很难形成,但现在在社会必须和谐的问题上已经形成一个共识,而且和谐背后所凝聚的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所讲的这种“和为贵、和而不同”的和平、和谐的基本价值,似乎得到了中国大多数人基本认同。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这是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期阶段”。可是我们注意到,在  相似文献   

9.
一 我国资源性资产管理的现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资源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高,我国对资源性资产的管理有了明显加强,但就整个管理情况看,现在仍未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把资源作为“资产”进行管理的机制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还没有建立起相应的制度。目前的基本情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地分析国情,作出了我国还处于社会壬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这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壬义理论的重要事础,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这是江泽民总书记1997犀5目29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毕业典礼讲话中谈到的。党的十五大,江急书记在报告中重申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会王义初级阶段的事不特征和主要任务,指出;“我们进一切从实际出发,霞人的实际就走中国现在处于井格法可用处于社去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对我们的工作有艺回自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张华  熊惠平 《求索》2011,(3):204-205,219
鲁迅对民俗及原始文化抱有浓厚兴趣,从小接受民俗文化洗礼,从感性的民俗认识到理性的探索,他始终在民俗中认识世界,感悟苍生。他的创作受民俗学影响至深,民俗环境的世俗情境给予了鲁迅无穷无尽的创作源泉与创作活力,因而成就了他透视中国文化,审视中国国民性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12.
媒体声音     
生活在中国的世界 当前,中国对周边的事物享有重要的话语权已成为共识。但是,大多数人没有注意到,北京还想设定至少是帮助设定国际社会的新规则。美国中国问题研究专家挛成说:“北京现在想坐上首席的位子,成为全球机构的主要设计者”。早年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这样的大型国际机构,是以美国为首的少数国家建立的,  相似文献   

13.
民俗学界"女性民俗的研究"并非主流,其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女性的民俗文化探源"和"女性主义的民俗批评"两方面。中国民俗学者从学科发生始就关注女性研究,但其研究成果分散且不相对独立。"女性民俗研究"的内涵,应从研究客体和研究主体两个层面来进行分析,"女性民俗"作为一个独特的研究视角,在整个民俗学界已经得到肯定,"女性民俗"的观念意识也在逐渐形成,而这毫无疑问带来民俗学研究发展的新契机。  相似文献   

14.
当现代化的脚步跨进高山峡谷,跨进原始老林,跨进至今还弥漫着传统文化的氤氲的哈尼族地区的时候,一场经济的、文化的、情感的、心灵深处的变革,便不可避免地降临了。人们也许并未意识到哈尼族新文学的诞生所具有的深刻意义,但哈尼族作家自己却是清醒地意识到了的。存文学不无自豪地说过:“哈尼族是一个百万以上的山地民族,过去没有一个作家和诗人,现在既然给我们提供舒枝展叶的条件和机会,我们当从这高山峡谷间捧起一捧泥土,举起一块石头,托起一座大山,或者一片厚厚的荫凉,是让世界认识我们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5.
传统中国社会发展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变革的过程。在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中国,恐怕已没有人能够否认:“变”就是发展,就是进步;“变”既是历史,又是现实,更是未来。当今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任何人都置身其中,不能回避。如何看待这一变革,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现实问题。但要深入认清这场社会变革,还离不开对整个传统中国社会的变革作一长时段的系统考察。因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影响至深且巨。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其《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指出:“通过中国历史可以最好的了解中国,这是因为:与其他民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是世俗化的社会,是崇奉“实用理性”的社会。既然世俗,既然“实用”,当然也就没有必要一定要成为精英,更不必要也不可能人人成为精英  相似文献   

17.
左从林 《群众》2014,(9):29-29
绿色消费,是一种尊重生命、尊重自然、尊重规律的消费行为,是一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已成为世界消费发展大趋势,它包含了“理性与责任”等元素。绿色消费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变革,是对原有消费方式、消费理念的变革。既然是变革,就得拿出变革的勇气与定力、责任与担当,以对子孙负责的态度,从点滴做起,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在中国的召开,使整个社会对数学投入了更多的关注。从中国是否已成为世界上的数学强国,中国何时能出现世界级的数学领袖人物,到本届数学家大会特地安排的“中国少年数学论坛”,人们把最终的目光聚焦到青少年的数学教学、青少年的“数学素质”上,因为他们是开创21世纪“数学王国”的生力军。社会期待着数学巨匠的早日出现,社会更期待着有更多的具有严谨、周密数学思维的普通劳动者。正如美国数学教育界的文件《人人关心数学教育的未来》中指出的:“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美国人需要为生存而思考,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他们需要数学式的思维。”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陶冶青少年一代,启迪他们,充实他们,通过数学学科的学习,培养青少年的“数学素质”,促使他们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整个民族的公民素质,是数学教育最主要的宗旨。怎样培养青少年的“数学素质”,以此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培养那些方面的“数学素质”?正是我们要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民俗学研究视野与现代文学国民性主题的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林红 《求索》2008,(11):185-187
民俗学研究是五四文学探求“国民性”改造的重要部分,五四时期,在启蒙思想的影响下,民俗学研究首先以学术的视角拓展了国民性研究的视野,使“国民性”反思突破了五四初期的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层面而进一步延伸到民俗文化的深层,也使“国民性”改造的启蒙思考真正贴近了乡土国民的精神世界。正是民俗学视野的介入,也使得现代文学在开创之初就以乡土为文化指向而获得了启蒙与审美的双重深化,使民俗社会中符合自然人性的本真状态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国民性”改造也因此获得了可汲取的本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正确的分析国情,作出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十五大报告进一步强调了这个理论,为其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第一,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与党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紧密结合起来。十五大报告指明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而我们不仅要从一般理论上搞清楚“什么是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