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网络的出现给人类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是也带来了许多相关问题,如网上黑客的攻击、色情内容的传播、信息欺诈等,广大青少年也深受其害。认识网络接触中青少年被侵害及相关保护问题,有助于网络道德建设,加快青少年网络体系建设的步伐,使社会注重青少年网上行为教育,进一步完善有关政策法规,使青少年在网络接触的过程中,尽量少受网络信息的侵害。  相似文献   

2.
在日本,青少年接触手机网络不良信息而造成的犯罪案件时有发生,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日本政府通过出台《交友类网站限制法》、《加强青少年网络环境安全法》等法令,并推广使用手机网络过滤软件等措施,较为有效地保护了青少年免受手机网络不良信息的侵害。日本的经验做法对我国正在开展的净化手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好奇心强,自制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有限,很容易受到网络中有害信息的侵害与困扰,给自己的思想意识及身体健康带来极大的影响,正确的引导他们合理上网能保证青少年的身心安全与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青少年社会网络与其权益保障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社会网络是社会保障体系之外的社会援助体系,青少年的社会网络对其权益保障起着保护作用,另一方面,青少年权益遭受侵害的重要来源正是其社会网络,而青少年在权益遭受侵害时又多会求助于自己的非制度性的社会网络,并且青少年社会网络的结构要素如网络规模、角色类别次数等也是其权益遭受侵害的生成性因素。在青少年权益保障中,社会网络承担的是“守门人”角色,围家应当承担的是“守夜人”角色。从社会网络的角度视之,不仅可以看出青少年维权的缺失面,也可为其权益保障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及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青少年利用网络实施或者参与实施盗窃、诈骗等侵害财产权益的犯罪越来越多,在一些网络涉黄淫秽案件中,广大青少年成为主要的受害者,但也有一些青少年称为了违法犯罪参与者。以前的这些网络犯罪或者可以称为网上犯罪,它们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以网络或者网络技术为实施犯罪的重要工具。而如今的“尊龙名社”案反映出的问题却又不同。  相似文献   

6.
网络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新的东西。作为当代青少年,他们利用网络获取了大量资源和信息,开阔了视野。但他们当中也有一些人经不住网络的诱惑,上网成瘾。迷恋网络游戏不仅能使青少年的道德认知紊乱,而且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影响青少年正常的人际交往。网络成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网络因素、青少年自身因素、家庭学校教育因素以及管理层面的因素。防治的要旨是提高防范意识,改善教育方法,加强网络立法,抑制网络糟粕。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互联网上的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犯罪心理形成的影响就是其中之一。文章主要分析了互联网上的色情信息、暴力信息以及互联网的虚拟性和隐蔽性对青少年形成性犯罪心理、暴力犯罪心理和诈骗犯罪心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关的防范措施,以期对解决这一现实严重问题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对网上青少年隐私的侵权现象,因其主体的特殊,日渐成为网络社会的又一热点与难点问题。个别网络公司与不良行为者采用“小甜饼”“网络臭虫”等技术手段非法刺探、搜集、滥用网上青少年隐私,这不仅严重侵害了广大青少年的人格权,而且直接危害其身心健康。对此,在立足现有法律法规监督、约束、惩罚的基础上,我国还应该通过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成立专门机构、加强法制宣传及鼓励主体自律等,逐步提高对网上青少年隐私权的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9.
网络黄毒治理与未成年人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互联网在为人们带来美好生活前景的同时,也不可避免被利用来产生负面影响,“网络黄毒”即是突出表现,严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本文论述了网络黄毒的现状与危害以及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网上扫黄的相关法律措施并对第三者的责任追究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网络有害信息与青少年健康成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有害信息是网络时代严重侵害青少年安全,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导致其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的诱因之一。本文分析了网络有害信息的危害,提出了防御网络有害信息侵袭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葛凤 《法制博览》2013,(7):21-22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网络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随之而来的是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当前我国网络犯罪主体低龄化明显,因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受到侵害的也多为青少年。基于网络犯罪主体与受害主体低龄化的交互分析,呼吁净化网络环境、强化网络监管,保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引领青少年慎重对待网络,学会判断网络上的真与伪、美与丑、善与恶,增强网络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2.
编者:别让网络“网”住孩子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并为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但是,夹杂在网络上的诸多不良信息,也给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侵害的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以致荒废学业,引发网络病症,甚至因网上交友不慎而走向犯罪。对此,有人称之为“网络问题”。在近年来本刊编辑部收到的来稿来信中,有不少就涉及这个问题。其中,一位署名小蕾的女孩,还在来信中诉说了她被网络“网”住而沦落的经过。她说:“从初二开始,我的行为有了巨大的变化,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上网,OICQ ICQ E-mail吸引着我稚嫩的心灵。上网认识了许多当初我眼中所认为的好朋友,其实不然,那些人简直是……我不知该怎么来描述他们”。但她就是抵挡不住这个诱惑,以致厌学,弃学,先后三次离家出走,和那些“网友”厮混在一起。没有钱花了,就去偷别人的手机。她说:“公安念我还小,给我吃了一个警告处分。现在学校已作出让我退学的决定,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这种因迷恋网络而走上邪途的孩子,相信谁都会感到不安和揪心,何况,类似小蕾那样的情况,在当前青少年中并不罕见。所幸的是,“网络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和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还成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3.
聚焦“网络问题”——网吧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者:别让网络“网”住孩子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并为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但是,夹杂在网络上的诸多不良信息,也给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侵害的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以致荒废学业,引发网络病症,甚至因网上交友不慎而走向犯罪。对此,有人称之为“网络问题”。在近年来本刊编辑部收到的来稿来信中,有不少就涉及这个问题。其中,一位署名小蕾的女孩,还在来信中诉说了她被网络“网”住而沦落的经过。她说:“从初二开始,我的行为有了巨大的变化,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上网,OICQ ICQ E-mail吸引着我稚嫩的心灵。上网认识了许多当初我眼中所认为的好朋友,其实不然,那些人简直是……我不知该怎么来描述他们”。但她就是抵挡不住这个诱惑,以致厌学,弃学,先后三次离家出走,和那些“网友”厮混在一起。没有钱花了,就去偷别人的手机。她说:“公安念我还小,给我吃了一个警告处分。现在学校已作出让我退学的决定,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这种因迷恋网络而走上邪途的孩子,相信谁都会感到不安和揪心,何况,类似小蕾那样的情况,在当前青少年中并不罕见。所幸的是,“网络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和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还成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4.
编者:别让网络“网”住孩子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并为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但是,夹杂在网络上的诸多不良信息,也给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侵害的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以致荒废学业,引发网络病症,甚至因网上交友不慎而走向犯罪。对此,有人称之为“网络问题”。在近年来本刊编辑部收到的来稿来信中,有不少就涉及这个问题。其中,一位署名小蕾的女孩,还在来信中诉说了她被网络“网”住而沦落的经过。她说:“从初二开始,我的行为有了巨大的变化,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上网,OICQ ICQ E-mail吸引着我稚嫩的心灵。上网认识了许多当初我眼中所认为的好朋友,其实不然,那些人简直是……我不知该怎么来描述他们”。但她就是抵挡不住这个诱惑,以致厌学,弃学,先后三次离家出走,和那些“网友”厮混在一起。没有钱花了,就去偷别人的手机。她说:“公安念我还小,给我吃了一个警告处分。现在学校已作出让我退学的决定,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这种因迷恋网络而走上邪途的孩子,相信谁都会感到不安和揪心,何况,类似小蕾那样的情况,在当前青少年中并不罕见。所幸的是,“网络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和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还成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5.
编者:别让网络“网”住孩子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并为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提供了广泛的空间。但是,夹杂在网络上的诸多不良信息,也给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侵害的能力相对薄弱、缺乏分析能力的青少年带来了负面影响,以致荒废学业,引发网络病症,甚至因网上交友不慎而走向犯罪。对此,有人称之为“网络问题”。在近年来本刊编辑部收到的来稿来信中,有不少就涉及这个问题。其中,一位署名小蕾的女孩,还在来信中诉说了她被网络“网”住而沦落的经过。她说:“从初二开始,我的行为有了巨大的变化,一放学,第一件事就是上网,OICQ ICQ E-mail吸引着我稚嫩的心灵。上网认识了许多当初我眼中所认为的好朋友,其实不然,那些人简直是……我不知该怎么来描述他们”。但她就是抵挡不住这个诱惑,以致厌学,弃学,先后三次离家出走,和那些“网友”厮混在一起。没有钱花了,就去偷别人的手机。她说:“公安念我还小,给我吃了一个警告处分。现在学校已作出让我退学的决定,我不知道该怎么办?”面对这种因迷恋网络而走上邪途的孩子,相信谁都会感到不安和揪心,何况,类似小蕾那样的情况,在当前青少年中并不罕见。所幸的是,“网络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警惕和关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还成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相似文献   

16.
近日,沪上某区出了一个“尊龙名社”案,一些青少年在网络上互相呼应,酝酿进行一些出轨活动,所幸发现及时,使事情解决于萌芽状态,涉案青少年也幸免于严惩。与此同时,一些调查也显示,此类情况,近年呈上升趋势。如何认识这一问题,特别是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何以从根本上消除问题产生的根源,这是笔者今天想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网络的迅猛发展,对青少年产生着极大的诱惑。而青少年之所以成为上网的主力军,还有其自身的心理原因。网络不仅为青少年的交往、情感宣泄、增长知识等心理需求的满足提供了便利,也为青少年追求新鲜刺激、休闲娱乐和表现自我等心理需要的满足大开了方便之门,同时,也可能给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本文拟从探讨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的概念、法律规制及其防范对策出发,以期帮助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我国青少年网络法制教育、对网络场所的执法力度、网络执法队伍及执法人员水平建设、网络法制建设、对青少年网络犯罪的国际合作,以有效防治我国青少年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9.
网络是人类高科技的结晶,它给现代人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无与伦比的便捷,极大地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给公民带来的负面影响,其中青少年网络暴力现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分析网络暴力有关问题,研究必要的预防措施,在当前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事件层出不穷,已经给社会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对当事人家庭也是一个无法挽回的灾难。本文针对青少年网络相约自杀现象,分析其产生原因、消极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