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涉淫犯罪广于性犯罪、腐化犯罪。本文以“淫欲”为基点 ,通过考察“淫欲”表现方式 ,进而展开涉淫犯罪种的属性的具体表现 :性欲型犯罪 ,受挫型的淫欲相关犯罪 ,性交易行为及其前手、后手犯罪 ,淫秽物品犯罪。从而提炼出“涉淫”的价值内涵、涉淫犯罪之概念。  相似文献   

2.
系列犯罪案件尤其是系列杀人犯罪案件有着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亟需引起重视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传统的犯罪学理论以"犯罪行为人"为中心,但是系列杀人犯罪属于"非常态犯罪",某种程度上,被害人的行为在加害被害互动关系中起着重要作用,需要全面、客观的分析。以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的产生关系为视角,并以2016年8月破获的甘蒙"8·05"系列强奸杀人残害女性案为样本进行分析,探求系列杀人犯罪案件的内在特征、生成原因及防控之路。  相似文献   

3.
系列杀人犯罪案件数量近年来有明显上升趋势,其中以女性为侵害目标的系列杀人案件占大多数.本文对30起案例中的犯罪人从9个维度、被害人从3个维度进行实证分析,结论认为:(1)系列杀人犯罪有一定规律性;(2)被害人中有一部分属于有责任被害人;(3)系列杀人犯罪人不全是变态者.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预防系列杀人案件发生、提高社会综合治理能力的启示,以期为预防、减少此类恶性案件的发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互动关系是故意杀人罪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最基本的关系。在杀人犯罪前、犯罪中和犯罪后这三个阶段,被害人与犯罪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促成、影响甚至推动了杀人犯罪的产生和发展。在杀人犯罪行为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被害人过错这一因素是客观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当前农村犯罪的基本情况是侵财型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极为猖獗,黑恶势力犯罪在局部地区比较突出,杀人、伤害犯罪案件仍然偏多。但就对农村治安局势的危害而言,最值得关注的是黑恶势力犯罪、侵财型犯罪以及系列性的杀人、伤害犯罪和各种苗头性犯罪。有鉴于此,有关方面应以稳定农村社会治安局势为基本价值目标,做好对相应犯罪活动的控制和打击工作。  相似文献   

6.
与传统的侵财犯罪相比,涉第三方移动支付侵财犯罪行为人与被害人并没有面对面的接触,犯罪行为模式也与传统盗窃、诈骗等犯罪有所不同,理论界与实务界对该类新型案件的定性存在一定的争议。涉第三方移动支付侵财犯罪中虽然被害人对于财物的去向并没有明确的认识,但仍因为犯罪行为人"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做出了错误的处分决定,符合诈骗类犯罪的行为特征。同时根据该类具体模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被害人主动操作型与犯罪人主动操作型两种,前者应定性为诈骗罪,后者应定性为信用卡诈骗罪。  相似文献   

7.
以贵州发生的非侵财型暴力团伙犯罪为分析样本。非侵财型暴力团伙犯罪的犯罪人多为年轻成年男性,以低学历的农民和无业人员为主。犯罪多由琐事口角纠纷引发,酒后犯罪多,被害人存在过错的特征明显。犯罪多发生在夜晚的街头,且暴力程度深,后果严重。特定情境诱因的影响和情境氛围对犯罪人的刺激,无聊症候群导致犯罪人生命存在感缺失的内心体验,以及暴力亚文化的侵染等是非侵财型暴力团伙犯罪生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杀人犯罪侵犯公民最基本的生命权,是性质最恶劣的犯罪。对各类杀人犯罪中被害人自身、被害人与加害人的关系、被害时间、被害地点出现的一些特征进行统计和归类,并进一步分析其出现的深层原因,同时在杀人犯罪的预防方面,提出了坚持社会、社区、个人三层次,并引入情境预防,从而实现多维度预防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被害人同意行为量刑上的意义是指被害人的同意行为虽不阻却犯罪的成立,但可以作为从轻、减轻处罚的理由。对于牵涉到公共利益的个人权益,被害人无权自由处分。经被害人同意而杀人的,对行为人应当从轻、减轻处罚.具体应充分考量行为的动机、被害人同意的原因、产生的社会影响等。帮助自杀的。对精神帮助者一般可不追究刑事责任,对物质帮助者视情节可以从轻、减轻处罚甚至不以犯罪论处。经被害人同意造成严重伤害的。如为避免被害人更大危险的,被害人同意行为应当认定有效。同意被拐卖的,被害人同意行为不能阻却拐卖妇女罪的成立,但可作为从宽处理的量刑情节。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街面侵财型犯罪日益突出,已经严重危害到人民群众的财产和人身安全。在治理街面侵财型犯罪的过程中,对其实行社会化预防,是一种超前的治理手段,具有从本质上消除犯罪的意义。街面侵财型犯罪的社会化预防可以按照犯罪学的理论,依照犯罪预测、抑制犯罪动机、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预防重新犯罪等分步实行。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系列杀人犯罪已构成了对公共安全的严重威胁。要最大限度地遏制系列杀人犯罪,仅依赖公安机关“命案必破”的机制和单兵作战是不够的。社会应该从系列杀人犯罪的成因着手,针对性地建立以公安机关为中心,社会各部门及公民参与的防控网络和打击系统,形成完善的集立法、司法、社会、防范和侦查对策为一体的惩治对策体系,这样才能以打击系列杀人犯罪为突破口,实现打击刑事犯罪的整体推进,实现社会公共安全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12.
在因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死刑立即执行的案件中,判决书中通常对被告人都会有杀人手段残忍这样的描述,但是手段残忍却一直没有形成一个具体的适用标准。故意杀人案件中手段残忍应定义为犯罪行为人在实施杀人行为时故意增加了被害人除死亡以外的痛苦。而杀人手段残忍的认定应结合犯罪嫌疑人在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和犯罪实行阶段的行为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13.
刑法中犯罪形式多种多样,贪财图利是侵财型犯罪的主观方面动机之一,文章通过分析机遇型贪财图利犯罪行为发生的机制模式,籍此找到预防此类犯罪的正确方法,减少犯罪损失,创造良好的社会治理环境,为实现中国梦筑牢坚实的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犯罪实施过程中,犯罪动机受外界情境等因素影响可能发生现场转化,其包括恶性转化和良性转化。被害人在犯罪现场的积极应对,可以促使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向着良性方向转化,进而弱化甚至放弃犯罪行为,使被害人免受或者少受伤害,从而达到控制犯罪、预防被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盗窃犯罪被害问题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盗窃犯罪始终是最主要的侵财性犯罪,抑制盗窃犯罪需重视盗窃被害问题。盗窃被害人男性青壮年流动人口较多,白天被盗多,被盗者具有疏忽等特征。减少盗窃被害需要多策并举,普及和推广被害人研究成果,加强针对性预警,减少被害人的疏忽性,加大查处力度,提高盗窃犯罪成本。  相似文献   

16.
犯罪情境因素是近年来公安机关在打击多发性侵财犯罪侦查实践中广为应用的一种分析方法,其理论基础为犯罪机会理论、理性选择理论和犯罪心理强化理论.多发性侵财案件中的犯罪情境因素包括对犯罪地点因素的分析、对犯罪时间因素的分析、对被害人因素的分析、对社会控制因素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系列入室盗窃犯罪距离个体差异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列入室盗窃犯罪距离是研究系列侵财犯罪的空间特征的重要途径,系列入室盗窃犯罪距离与入室盗窃行为人的犯罪前科、犯罪持续时间、使用的交通工具以及选择目标有关,而与犯罪行为人的年龄、犯罪次序、次数、团伙犯罪、盗窃财物价值大小等因素无关或没有显著相关关系,这是一个具有地域特征的犯罪空间行为模式。基于系列入室盗窃犯罪距离的规律性,为打击系列侵财犯罪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盗窃电动自行车犯罪是近年来最常见和多发性盗窃犯罪,为当前防控侵财性犯罪的重点、难点,也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该类型犯罪的高发有社会防范薄弱的因素,也有潜在被害人(群众)过错方面的因素。提升盗窃电动自行车犯罪防控成效应加强被害预防,重点是减少被害人过错、强化被害防范意识和完善停车基础设施等。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比较突出,故意杀人、伤害、抢劫等严重刑事犯罪不仅破坏社会治安秩序,而且直接侵害被害人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长期以来,由于立法对维护被害人利益重视不足,导致被害人在遭受犯罪侵害之后难以有效恢复,常常形成不稳定因素,影响和谐社会构建。因此,为了切实保障被害人权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笔者就刑事被害人国家救助开展调研,并提出建立被害人国家救助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论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保护张振高梁卫东一犯罪被害人是指正当权利或合法权益受到犯罪行为侵害的个人或群体。这里的犯罪是指行为人触犯了国家现行刑事法律的作为或不作为。由于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于何为犯罪的规定有所不同,所以,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