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0世纪90年代,给长江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一批又一批新的发展机遇。今天,世界上已有众多的经济战略问题研究专家断言:未来最有希望的世界经济新的增长区在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又在东亚地区,东亚地区又在中国,中国又在长江经济带。 长江中游——华中地区以其承东启西,联南结北的地理优势,构成了我国东西南北、水陆空讯交汇的十字路口,又有武汉、长沙、合肥、南昌、郑州等中  相似文献   

2.
武汉城市规划,首先要解决武汉城市发展的定位问题,也就是说,应该在什么范围、什么意义上认识武汉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最近,我在几个场合都讲过这么一个观点:未来最有希望的增长区,就世界范围来说是亚太地区,就亚太地区来说是东亚地区,就东亚地区来说是中国,就中国来说则是长江经济区。而武汉则处在长  相似文献   

3.
4月上旬,长江技术经济学会成立大会暨学术报告会在武汉隆重召开.上海市计委总经济师胡延照,从世界经济格局与走向的大角度,畅谈了浦东开发开放与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等问题.他突出强调,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机遇不会太长,时间在15—20年之间,而不是整个21世纪”.“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机遇只有15—20年”胡总经济师在报告中,首先用长波理论,精辟分析了世界经济形势对上海、浦东以及长江流域经济的影响.他说,世界经济重心正在向亚洲太平洋地区转移.进入90年代以来,在全球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亚太地区经济一枝独秀异军突起,已逐步形成从俄罗斯的海参崴—图们江经济开发区—朝鲜半岛—环渤海湾—日本沿海经济带—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台湾—闽南金三角—华南经济圈—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经济起飞带.这一地带目前已成为国际资本流动最活跃的地区.他接着说,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其特点:重新转移首先是生产转移,再是增长中心转移.“目前东亚经济高速发展,正在形成东亚经济带.东亚地区将成为世界性的生产基地和贸易基地”.有人认为,就世界范围来说,未来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区,是  相似文献   

4.
<正>亚太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心,随着中国在地区中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越来越成为亚太经合组织中极其重要的成员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世界经济增长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安全环境均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5.
亚太地区一直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心,随着中国在地区中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越来越成为亚太经合组织中极其重要的成员2012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在世界经济增长与亚太地区,特别是东亚地区安全环境均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6.
亚太地区是目前世界上最具活力的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更是带动新一波经济增长的发动机。而亚太地区内贸易与投资关系非常密切,是维持这一地区经济增长的保证。据统计,这一地区区内商品贸易比重从八十年代初的60%上升到70%,产品结构也从垂  相似文献   

7.
长江流域是古代文明的摇篮,也是现代文明的中心。长江与黄河同为“母亲河”,都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从历史变迁的视角来看,长江流域自魏晋南北朝以后逐渐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心。世界经济学界的有识之士认为,21世纪世界经济的希望在太平洋地区,太平洋地区的希望在中国,中国的希望在长江经济带。中国的经济学家则预言:长江经济带将成为21世纪中国经济“最大的驱动轴”和“最大的增长区”,成为推动全国经济东西联动与全面振兴的“最佳战略扁担区”。为了推动长江流域的开放与开发,党和国家明确提出了“以上海为龙头,发展区域经济”…  相似文献   

8.
(一) 长江,横贯中国,流经1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自古以来就以“舟楫之利”著称于世。这条经济带拥有18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3亿多人口,自然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是中国文化、科技、教育、生产能力最强的区域,工业、农业和国民生产总值均占全国的40%以上,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近年来,围绕着加大长江流域开放开发的力度,党中央国务院相继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召开了“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经济规划座谈会”,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一致指出:要充分认识开放开发长江、长江三角洲及沿江地区的战略意义,抓往重点,搞好联合,发挥整体优势;举行了两次全国性对口支援三峡库区移民工作会议,全国揭开了兴建三峡工程的序幕;继上海、南通、扬州、镇江、南京对外开放后,又先后作出了对外开放芜湖、九江、武汉、岳阳、重庆、黄石、宜昌、万县、涪陵等沿江城市的决定;随后又将武汉、南京列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所有这些都充分地表明,长江流域面临一个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步伐的大好时机。不少专家预言:二十一世纪世界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区在亚洲、亚洲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区在中国,中国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区在长江! (二) 长江沿岸有4座特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下的中国与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成为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亚太地区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活跃最快的地区.近年来,亚洲国家的经济总量已经占到整个世界1/3的份额,特别是亚洲新兴国家在21世纪正发挥着世界新经济发动机的作用,在改变世界格局的同时也在重新塑造着各自在世界的定位,在全球治理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是亚洲各国难得的机遇.在亚洲崛起的过程中,各经济体间的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必然带来国家间的矛盾,制约着亚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各国不同发展道路的选择和发展形态,在全球治理中扮演的不同角色也会对其他国家造成一定的影响.面对亚洲将成为21世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中国影响的扩大,"9·11"后一度无暇顾及亚太的美国高调重返亚洲,加强战略部署,加剧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这对保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繁荣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1993年11月20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领导人在美国西雅图召开了非正式会议,发表了《经济展望声明》,认为即将进入21世纪的充满活力的亚太地区,必将在世界经济中起重要作用。西雅图会议的召开本身就意味着亚太时代即将来临。那么,亚太地区尤其是东亚地区目前的经济格局是怎样的?今后在这个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经济角斗场上,美日两个超级经济大国谁将唱主角,我国又将采取什么对策?带着这些问题,走访了我国著名的亚太问题专家黄范章教授。 记者:黄教授,您对亚太地区的经济形势有着透彻的了解,请您向读者介绍一下目前亚太地区的经济格局好吗? 黄教授:好的。在东亚以及整个亚  相似文献   

11.
美、德、日等主要发达工业国家目前仍是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但是,进入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呈现出一个鲜明对比:以美、德、日为代表的主要发达工业国家的经济增长持续减缓,甚至衰退,而以亚洲、拉美、东欧国家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却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突飞猛进.这一趋势的发展,使许多经济学家坚信,未来25年,全球经济格局可能出现150年来最剧烈的重组.而在这种趋势中,亚太地区又是经济发展最有活力、增长最快的地区.近年来,亚太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高速发展,贸易增长迅速,投资增势旺盛,高科技日新月异,区域合作加强,全面发展的势头一直走在世界前列,尤其是中国所处的东亚.如果说,以美国为首的北大西洋区域在20世纪初取代了过去500年由欧洲独领风骚的世界经济重心,标志世界经济重心移位的话,那么,当我们要跨入21世纪的时候,全球经济新秩序的重心必然是在亚太地区.当今,经济已成为国际关系中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王永志 《前沿》2007,(6):201-203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随着东亚国家经济的腾飞,亚太地区作为世界新的经济中心崛起,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冷战后,亚太地区政治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出现了中、美、日、俄、东盟“五极力量”相互制衡的局面。其中,中美两国对亚太地区政治格局的演变起主导作用,而中美日三角关系是该地区关系的核心内容和关键因素,三国间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冷战后亚太地区政治格局的形成和演变。中国在亚太地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地位要求其选择和制定自己的“亚太战略”。  相似文献   

13.
刘从德  侯立 《前沿》2012,(12):6-8
东北亚地区一直以来就是大国力量交汇、冲突频发之地,也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冷战还没有完全结束的地区。东北亚的安全问题关系到世界局势的稳定,特别是亚太地区的安全。所以,东北亚安全合作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由于种种原因,东北亚安全合作在现实中陷入多重困境,本文希望通过地区主义路径寻找突破困境的出路,为东北亚安全合作开启新篇章。  相似文献   

14.
张全生 《传承》2010,(24):128-129
近年来,随着东亚地区经济的逐步攀升,东亚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领域的影响越来越备受关注。冷战结束后,东亚地区的安全局势以及多边安全合作机制问题凸显出来,为国内外学者所关注。东亚地区多边安全问题直接涉及我国的国家利益。东亚地区的现实安全局势复杂不稳定,引起中国对东亚地区多边安全的利益关切,而中国在地区多边安全上的影响又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5.
环境社会学20世纪诞生于美国并成为一门显性的社会学分支学科。东亚地区是社会、文化多样性最典型的地区之一,东亚各国或各地区面临的环境问题及解决的方式也具有多样性。但由于历史和地理方面的原因,东亚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式仍有诸多相似之处。环境社会学家也在不断地建构环境社会学这门学科,并积累了一定的成果。为了加强交流,共同构建东亚地区的环境社会学学科,2013年11月在河海大学举行了以"多样性:环境与社会"为主题的第四届东亚国际环境社会学学术研讨会。来自日本、韩国和中国等国家或地区的学者在研讨会上围绕着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长江是我国的最大河流,贯通我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跨越西南、华中和华东三大经济区.干流流经10个省、市、自治区,几百条大小支流辐射南北,延伸到8个省、自治区.它的流域面积180万Km~2,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1/5,而人口密集,占全国总人口的1/3多.流域内气候温和、土壤肥沃、矿藏丰富,水资源也比较充沛.年入海水量近1万亿m~3,占全国的37%,水力可能开发量2亿KW,占全国的53.4%.全流域的工农业总产值各占全国的40%.有人认为,未来最有希望的经济增长区,就世界范围来说是亚太地区,就亚太地区来说是中国,就中国来说则是长江经济区,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相似文献   

17.
国际旅游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世界最大产业之一。据世界旅游组织(WTO)资料统计,1993年全世界接待国际旅游人数已达5亿多人次,国际旅游收入3240.8亿美元。国际旅游业的崛起引起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关注,纷纷致力于国际旅游业的发展。在此过程中,东南亚是目前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强劲的地区。云南省作为中国旅游业发展最迅速的省份之一,又是与东南亚在地缘上最为接近的地区,因此如何加强中国旅游业的国际性合作,实现与国际旅游更大范围的接轨,就成为云南与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发展中最引人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冷战结束使世界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走向缓和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但至今仍有极少数国家习惯于用冷战时期的观念和思维来看待和处理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问题,用旧的观念来解释新的现实,用过去的战略来规划未来。为了整个亚太地区现在和未来的安全与稳定,亚太各个国家都在积极探索亚太地区新安全现,并以此制定对世纪亚太地区安全战略。在关于冷战后亚太安全的形势、前景、机制、政策。战略等各种要素中,安全观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关于亚太安全各种理论、政策、战略的出发点。因为有什么…  相似文献   

19.
城市集聚理论与中国城市化战略调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的集聚功能是支配城市发展与布局模式的主导形式。为适应中国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中国的城市化必须重视构建大城市群,形成以城市为区域发展极的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新体系。具体包括:创建世界第六、第七大城市群,建立中国沿海城市集群经济带,建立长江流域的城市群,构建西部地区城市群。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中国与亚太地区的国际经济环境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黄仁伟一中国经济连续高速度增长已经在国际上引起高度关注。从1992年开始,某些重要的国际思想库和国际组织已经开始把中国列为世界经济前3位的经济大国。这种夸大的估价在本质上是“中国威胁论”在经济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