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往论及政策协商,多指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协商,较少论及执行过程中的协商。其实,不仅公共政策制定时需要协商,公共政策执行也需要协商。公共政策执行协商是协商民主在政策执行过程中的运用。它彰显了社会主义民主价值,引导政策目标群体的利益表达,可以调适政策执行人员与利益群体之间的矛盾冲突;执行协商需要界定协商的主体、客体及协商的形式等构成因素。推进公共政策执行协商有序开展和常态化,必须规范执行协商范围,构建执行协商程序制度,明确执行协商主体责任、建立责任追究制度,规范执行协商方式、拓宽协商渠道,构建公民协商意见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2.
何方 《理论导刊》2007,13(5):46-48
公平、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取向。公共政策因具有利益协调的功能,成为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工具和手段。由于公共政策在现实生活中存在某种程度上的价值缺失和偏差,从而引发了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阻碍了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为了抑制公共政策的价值偏差,充分发挥其作用,必须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利益均衡机制、利益表达机制以及政策回应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共政策执行的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钱再见 《理论探讨》2001,4(5):72-73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着多种风险因素 ,如政策合法化程度、政治目标的弹性限度、政策执行信息的非完备性、政策执行者的利益倾向性和目标团体的影响力 ,等等。针对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所存在的种种风险因素 ,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 ,提升政策合法化程度、加强对公共政策执行的监督、强化政治社会化功能 ,从而增强政策执行的风险意识 ,降低政策执行风险 ,提高政策执行效率。  相似文献   

4.
公共政策过程中的政府利益及其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慧军 《理论探讨》2007,(2):135-138
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政府在选择政策方案时坚持怎样的评价标准,将影响公共政策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执行公共政策的过程中,各级政府是否能够按照政策目标的要求获得各自的利益,也将深刻地影响公共政策的总体效果。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实施者和供给者,其政策取向相应以社会和国家的整体利益为目标,在社会中保持一种公正超然的地位。但由于政策过程中政府利益的存在,在政策实践过程中又往往与该价值目标发生分离,应然与实然相冲突,从而降低政策实效。因此在政策实践中要分析政府利益产生的原因,构建良好的利益协调机制,避免政府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产生冲突,达到一种良好的利益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5.
刘雪明  钟莉 《行政论坛》2011,18(2):54-57
政策转移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政策转移现象在各国公共政策活动中日益增多。为促进公共政策的有效转移,确保公共政策的转移成功,可采取的主要策略是:构建学习型政府组织,提升政策转移能力;树立科学的指导思想,制定正确的转移战略;加强政策转移的宣传,赢得政策对象的支持;拓宽信息获取的渠道,确保政策信息的全面性;健全制度环境,促进转移政策的本土化;强化绩效评估,及时反馈转移政策的运行状况。  相似文献   

6.
公共政策平衡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社会要发挥公共政策在平衡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一些不和谐现象的政策根源,初步构建"公共政策平衡理论"的框架,并阐述该理论三个组成部分的主要内容:(1)缺陷理论.对有缺陷的公共政策进行分类,分析缺陷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2)更新理论.从政策更新的事实出发,分析了政策更新的原因、内容和原则.(3)循环理论.从揭示公共政策的循环性特征出发,分析政策循环的原因,指出公共政策的循环规律及其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公共政策执行过程是一个典型的委托一代理模型,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作为代理人的政策执行者基于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诉求,利用作为委托人的政策制定者的信息劣势、监管漏洞以及风险的分担机制,通过不作为、虚假执行和歪曲执行等方式,致使政策执行偏离预先设计的轨道,进而造成政策目标的落空或扭曲.本文将信息经济学中"道德风险"的概念和理论引入公共政策执行过程研究,以中央政府作为委托人,地方政府作为代理人,将地方政府虚假执行政策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称为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在参与约束和激励相容约束均无法满足的条件下,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各地方政府之间基于自身利益而选择的博弈策略.央地之间的博弈具有"斗鸡博弈"的特征,具有层级隶属关系的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符合"智猪博弈"的特点,而同级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则属于典型的"囚徒困境".笔者在对上述主体之间的博弈策略分别予以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以"利益整合"理念为主线的规避政策执行中道德风险现象产生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保护城镇弱势群体的利益是当前中国构建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决定了公共政策必然以社会公正作为自己的价值诉求,因此,政府要通过公共政策调整,关注并解决弱势群体问题,实现社会富裕文明,保证社会公平公正。对其实施的政策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弱势群体实行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关怀,要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就业问题;健全合理的税收制度,重视政策创新;加快建立社会保障和福利体系;构建对弱势群体社会关怀体系;建立健全城镇弱势群体的政策诉求表达机制;通过健全法律机制对弱势群体在医疗与教育方面实行保护。  相似文献   

9.
对我国公共政策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社会利益结构的重大变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使公共政策参与问题的研究显得更为迫切和重要。目前,我国公共政策参与中面临公共政策主体不完备、公共政策参与的组织化程度较低和政策参与渠道不广泛、参与不平衡等问题。促进我国公共政策参与方式的完善,除代议制和公民投票外,还应从三个方面着手,即:界定公共政策主体的职能,增强民间主体特别是弱势群体的参与地位;拓展政策参与渠道,将社会讨论引入政策过程之中;大力发挥社会团体在政治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从公共政策视角探讨政治信任,对于提升政治信任具有重要意义。在公共政策视角下,政治信任主要包括政策问题建构信任、政策规划信任、政策执行信任、政策评估信任以及政策终结信任五个方面。政治信任主要来源于公共政策动态运行的各个环节中。提升政治信任的途径主要有:建立和完善政策利益诉求表达回应机制;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政策决策机制;厘清府际关系和完善执行监督机制;培育和发展第三方评估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