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俊红郭进 《群众》2023,(18):51-52
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深入践行“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使命要求,江苏坚定不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牢固确立“聚力创新”的鲜明导向,立足产业基础优势和科技综合实力,聚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强省建设不断取得突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构建高效能国家创新体系的过程中,江苏有能力也有责任继续走在前、做示范,  相似文献   

2.
陈发棣 《群众》2023,(6):6-7
<正>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是江苏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省的关键支撑和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乔旭 《群众》2022,(3):15-16
<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立足“两个大局”,全面响应新时代新要求,江苏高校要牢记“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光荣使命,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迫切需要向科技创新这一关键变量要答案。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以科研组织力焕发原始创新生命力,实施科研攻关“全生命周期”组织管理,  相似文献   

4.
吴新明 《群众》2023,(18):4-5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长三角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勉励江苏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赋予江苏“四个走在前“”四个新”的重大任务。省委十四届四次全会作出《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谱写“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新篇章的决定》,明确提出建设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以下简称“协同区”)。南通将坚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全力推动协同区建设,助力长三角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相似文献   

5.
吴海瑾 《群众》2023,(3):14-15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进入第二阶段,布局和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是其关键举措。新的一年,江苏省委明确要求在江苏经济发展、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国际竞争合作“三张版图”上审视南京,书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相似文献   

6.
王峰 《群众》2022,(4):33-34
<正>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创新作为江苏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全国重要的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努力建设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鱼米之乡”,“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这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划出了重点、指明了方向。宿迁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抓手,以国家级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为契机,不断提升农业园区化、融合化、数字化等发展水平,全方位引领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宋艳红  韩子睿 《群众》2024,(3):51-52
<正>习近平总书记2023年在江苏考察时指出,中国式现代化关键在科技现代化,要求“江苏要在科技创新上率先取得新突破,打造全国重要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使高质量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科创载体是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阵地。近年来,南京市鼓楼区大力推动高新区、孵化器、硅巷等科创载体建设,促进以企业为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8.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决策,核心就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使我国到2020年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曾庆红副主席在杭州考察时强调:“小康大业,人才为本。科技创新,人才为本。”建设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省份、创新型城市,人才是关键。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人才,尤其在创新型科技人才。没有一支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作支撑,要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小康大业,人才为本,自主创新,人才先行。“十五”期间,我市人才人事工作围绕科技、经济和社会的创新发展,从体制机制入手,不断探索新思想、实践新方法,给各类人才特别是为创新型人才提供“想干事的机会,能干事的平台,干成事的回报”。  相似文献   

10.
沈觅 《群众》2023,(7):10-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要求江苏“着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为江苏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相似文献   

11.
李源潮 《群众》2006,(5):4-8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战略决策,也是实现“十一五”规划乃至长远发展目标的战略支点。我们要坚决执行党中央这一重大战略决策,深入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实科教优先方针,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创业,在全国率先建设创新型省份。一、加快科技创新是江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江苏所处的发展阶段和特殊的省情特点,决定了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科技生产力作为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基本路径,把建设创新型省份作为决定江苏未来命运的战略决策。加快科技…  相似文献   

12.
邓逸民 《群众》2020,(15):61-62
县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县域经济的发展决定着最终的国富与民安。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在于科技创新。近年来,江苏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高度重视县域科技创新工作,始终坚持以创新型县(市、区)建设为抓手,支持县域开展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县域科技创新取得了长足进步,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海安5个县级市成功获批建设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去年,我省68个创新型试点县(市、区)创造了全省近70%的地区生产总值、近85%的专利和近80% 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县域科技创新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13.
张宁 《群众》2022,(4):29-30
<正>作为全国百强县前三甲、首批国家创新型县(市)建设单位,张家港市发挥基层首创精神,在全国首创“企业创新积分制”,采用指标量化的办法对企业创新行为按类打分,将积分结果与政策兑现、荣誉表彰、人才房补贴、金融支持等挂钩,有效破解科技创新“评价难”“申报难”“兑现难”等现实困境。目前,企业创新积分制已在全国59家国家级高新区中试点推广。以“量化”方式建立企业创新评价体系,以“集约”方式推动科技支撑政策集成,以“数字”方式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效能。  相似文献   

14.
吕方 《群众》2011,(11):20-22
党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江苏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需要创新文化的引领、支撑和推动。我们应该深入认识创新型社会中文化与创新的关系,认识文化发展的规律,依托江苏优秀文化资源,大力推进江苏创新文化建设,使文化强省建设为“美好江苏”的创造性未来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5.
《群众》2006,(5):1-1
最近.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作出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要求全省经过10年左右坚持不懈的努力。率先建成创新型省份,使江苏成为创新体系富有特色、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机制健全高效、创新人才高度集聚、创新文化鲜明活跃、创新环境愈益完善的地区;全省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科技引领发展能力显著增强,科技研发投入、科技进步贡献率、对外技术依存度、专利授权量等主要创新指标提前达到国家的要求,科技进步综合水平排序居于全国前列,部分产业自主研发能力和技术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加速从“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提升,基本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从传统的投入拉动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变,基本实现从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的跨越。  相似文献   

16.
张兴中 《群众》2012,(8):40-41
编者按:科技演绎奇迹,创新提升发展。科技创新是科学发展的第一动力,党的建设是科技创新的重要保证。在江苏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要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整合资源的核心作用,把党建的新成效转化为科技创新的新优势,努力把江苏建设成为创新型经济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作出了“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决定.对于全省上下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干好“一三五”、实现“四翻番”,建设“两富”现代化浙江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杭州市江干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立足城区的功能定位、区位优势、资源禀赋,坚持把“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城区”作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着力点,打好“科技创新引领、信息产业带动、人才培育支撑、金融服务保障”系列“组合拳”.积极探索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版”的江干实践.为加快推进国内一流现代化中心区建设增添新动力。  相似文献   

18.
宁波市第十一次党代会和“两会”提出,要加快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发展创新,人才为本,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在人才,重点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科技创新是提升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宁波市委、市政府在2006年作出了《关于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去年市党代会又提出要努力建没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核心是要推进科技创新,关键是要培植和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力.包括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对外开放、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等方面的创新。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科技创新的水平。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则是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知识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保障。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鼓励科技创新,在关键领域和若干科技发展前沿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一批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