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8年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这就是“通货紧缩”。 所谓通货紧缩,一般是指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减少及货币购买力的提高。其特征:一是商品或劳务的价格持续下跌,二是货币供应量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2.
全球通缩环境下的中国经济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雪野 《理论前沿》2003,(19):35-36
按照经济学理论的一般解释,通货紧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概念,通常指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这样一种经济现象。目前国际上对通货紧缩的普遍理解为“与货币和信贷供应紧缩同时发生的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2003年3月,摩根士丹利首席经济学家罗奇撰文指出,中国是引致全球通货紧缩的因素。但笔者认为,自2002年底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一直坚挺,截至2003年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已经连续5个月保持上升态势,国内通货紧缩压力已经明显趋缓,相反国际通货紧缩的压力却不容忽视。一、国内通货现状分析高盛公司在2003年初公布的一份报告中预测,…  相似文献   

3.
通货紧缩,这不仅是中国面临的新问题,也是一个全球性的新现象。中国的通货紧缩是在全球性生产过剩,周边国家货币大幅度贬值,经济急速下滑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出现的。当前通货紧缩的产生,是我国经济运行中深层次矛盾在新形势下的集中反映。根本原因在于企业长期低效与社会改革不配套所致。因此,治理通货紧缩的关键是从供给方着手。一方面,通过调整和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有效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提高人们的经济预期,扩大有效需求。最后,通过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农民收入,拓宽农村市场。  相似文献   

4.
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自1998年开始发生了通货紧缩,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会不会导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下降?这是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应考虑的重大问题。本文运用国际经济的历史资料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100多个国家价格总水平与经济增长实证分析的框架,对中国1993年以来的价格总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认为,通货紧缩会导致经济增长率的下降,判断通货紧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必须区分通货紧缩的初始条件以及通货紧缩的速度和幅度。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通货紧缩是个新的经济问题。目前,关于通货紧缩,还有很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观点。本文以物价下跌或商品供应量缩减来判断通货紧缩,并认为通货紧缩只要不超出限度,也会有利于经济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6.
1998年,中国经济形势出现了通货紧缩的征兆,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也相应地由“适度从紧”转为“扩大内需”。本文分析了通货紧缩产生的原因,对经济发展的危害,并从几个方面阐述了我国制约通货紧缩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国工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代表们解释了中国在面临经济下行压力时所做的选择:“一种是扩大赤字,增加货币供应量,但这样做今后可能有副作用。第二种是坚持不扩大赤字,不再超增发货币,货币政策既不放松也不收紧。保持定力,稳定政策。”李克强用“骑自行车”来比喻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稳”不意味着不动,“不动就会像骑自行车,会摔下来,  相似文献   

8.
按照经典经济学理论的定义,通货紧缩是指由于货币价值含量上升而造成的名义物价下降。通货紧缩一般用来形容通货、信用的收缩,但并不是所有的通货、信用收缩都会带来名义物价下降。如在经济衰退时期也会出现物价下降,但这时的物价下降是由于商品价值量减少引起的实际物价下降,而并不是由于纸币价值量(含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央行的银根不断放松,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持续超过国民经济增长率与物价变动率之和,但货币政策的效果仍然不佳。一个可能的解释就是:在超额货币供应的同时,出现了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主要是由经济转轨过程的特殊性所致。当前货币政策的重点应在保持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的情况下,通过外生变量来影响并控制货币流通速度,同时防止货币流通速度的非正常加速而诱发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10.
当前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是正确的 ,但其中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也存在着几个问题。诸如 ,“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当的货币政策”的概括和称谓不甚科学 ;反通货紧缩用货币量的单纯扩张不能解决问题 ,重点应放在调整货币分布结构上 ;“搞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不可取 ,用通胀治通缩很可能带来滞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