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体,在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之后将面临着怎样的命运,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还是顺利实现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目标?其关键因素在于东亚网络生产体系的生命力如何.东亚生产网络体系具有产生“中等收入陷阱”的内生形成机制,但人口红利的消失、要素成本的上升并不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然因素.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根本在于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能否像日韩那样实现产业结构升级,顺利地从中等收入国家跃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关键要看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格局是否会发生变化和逆转.根据中心国家经济结构的调整趋势,全球经济的总体格局在长期中不会发生实质性的变化,东亚网络生产体系所受到的外部冲击不可能持续.因此,由外部冲击所导致的“中等收入陷阱”危机是可以避免的,以区域网络生产体系为依托的出口导向型的经济增长模式仍然具有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同舟共进》2012,(3):3-3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增长,对是否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担忧和争论也益愈增多。什么是"中等收入陷阱"?为何有观点认为中等收入反而会阻碍转型?中国会不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如何跨越"陷阱"?对已步入中等收入阶段的中国,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正视并给出答案。  相似文献   

3.
李伟 《政策瞭望》2014,(2):51-52
经济转型升级是现代化进程始终面临的课题,也是当今中国面临的最为紧迫的课题,关系到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系到能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和迈人高收入社会.关系到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4.
“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由世界银行于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是指国家或地区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进入中等收入以后,向人均GDP1万美元以上的高收入迈进的过程中,由于不能实现转型发展,反而使经济陷入停滞甚至衰退、社会陷入动荡甚至崩溃.经过35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程,2013年中国人均GDP达到6629美元,已经成功跻身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陷阱”现象也不同程度地显现.如何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部分典型国家和地区发展为例,在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和地区的成败经验基础上,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玉环县为例,探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政协天地》2013,(8):51-52
为什么有的国家能成功避免中等收入陷阱,而有的国家却不能?像拉美一些国家是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从19世纪70年代工业化开始起步,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快速增长和后来的停滞甚至倒退,至今仍未走出中等收入阶段,其中一些共性因素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6.
【"馅饼"还是"陷阱"?】 世界银行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首次提出"中等收入陷阱"的概念。它的意思是说,当一个国家从低收入阶段攀上中等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000美元以上)的平台后,会面对两难局面。一方面是工资水平提升后,失去了低廉劳动力价格的优势,无法与低收入国家竞争;另一方面是尚未有足够实力,在尖端技术研发方面与富裕国家竞争。两方面的夹击会形成“陷阱效应”,中等收入国家因此会面临经济增长的停滞期,并可能长期走不出来。  相似文献   

7.
郭巍青 《传承》2012,(7):80-81
“中等收入陷阱”这个概念引发了关于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发展路径的反思,这是它最积极的一面。概念的复杂性产生一个问题:中等收入是一个馅饼,还是一个陷阱?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我们曾对中等收入的馅饼满怀期待。结果到手之后发现不过尔尔。我们刚刚摆脱低收入忧虑,或者更准确地说,还没能完全摆脱低收入的忧虑,紧接着就发现中等收入将是更大的忧虑。这叫做“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似文献   

8.
许正中 《时事报告》2010,(12):28-31
当前,中国人均GDP已经超过5600美元,迈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喜的是,中国保持了50余年GDP年均增速9.8%的纪录,当前经济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忧的是,中等收入发展阶段的各类陷阱己不同程度地凸显。9月13日,世界银行行长佐利克在北京举行的中国与世行合作50周年座谈会上再一次表示,目前摆在中国面前的新问题是“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9.
王韵 《前沿》2013,(9):89-94
根据世界银行的分类标准,中国已跻身世界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正在向高收入经济体转型。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一过程中经济体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文章分析了中国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可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和风险。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的问题,实现经济增长的一个基本前提是成功实现经济转型,经济转型需要建立、发展新兴产业和产业升级,与此相对应要有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的跟进,而创新能力和科技进步依赖人力资本的积累,所以就主要问题而言,应对措施有经济转型和产业调整升级、创新和科技进步以及发展教育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许瀚文 《时事报告》2010,(12):33-35
在东亚地区,文莱、中国港澳台地区、日本、韩国、泰国、新加坡等经济体在发展过程中,都较为顺利地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例如,最具代表性的日本和韩国,都仅仅用了五六年左右的时间就轻松完成了3000~5000美元的跨越,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也只用了10年左右的时间。此外,以香港、新加坡、台湾为代表的新岁:经济体,在转轨过程中也迅速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1.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已经由原来的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矛盾亦随之爆发,中等收入陷阱将会是中国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巨大挑战,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如果把过去从低收入国向中等收入国的转变称为第一次转型,那么中国经济面临着第二次转型。在未来的10年乃至30年,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成功实现由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3.
在国际金融危机倒逼下。中国最大的发展引擎是什么?近期,在调研中与多位权威专家交流后,记者了解到,抓住“新四化”(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提供的发展空间.用好“新四化”深度融合的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以“新四化”作为推动经济继续向前发展的主要抓手,中国有望以高速或次高速再增长20年,达到经济总量世界第一,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从而改变全球经济版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我国已进入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发展阶段,预计到2023年可以跨越中等收入国家的最低门槛。实施梯度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发展战略,是符合中国国情的现实选择。其基本路线图是:由局部跨越,到大部跨越,再到整体跨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继续向高收入国家水平迈进,建设一个“富裕社会”。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迈上高收入国家水平,必须实施综合性的国家战略,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  相似文献   

15.
未来10年。将是中国梦想成真的最后一段征程:跨过“中等收入陷阱”,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按照世界银行标准成为发达国家俱乐部成员,并历史性跃居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中国人均GDP已达到4415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规定,我国已步入高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将向高收入国家跃升.国际经验表明,在这一阶段,极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根据国际经验和我国的具体国情规避我国“中等收入陷阱”应主要改变收入分配失衡的格局,具体对策是: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从“低价工业化”增长机制转变为共享式增长机制;大力发展农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政府大力支持微型和中小企业的发展,通过促进就业来控制和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加强对再分配领域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均GDP已经突破世界银行的上中等收入标准,正式跻身于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经历改革开放30余年高速发展的中国,未来面临更多全新的严峻挑战,要想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思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8.
李连根 《求索》2012,(4):78-80
"中等收入陷阱"是世界经济发展中的现实问题。我国已经跨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由于收入分配差距悬殊、产业结构升级受阻、技术创新困难加大、人口红利减少以及社会事业与经济发展脱节等原因,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创新社会治理,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9.
田春生 《人民论坛》2013,(8):6-7,256
中国需要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加以高度的认知和关注。尽管目前尚难断言我国正在陷入所谓"转型陷阱",但是需要承认,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阶段与其他市场经济国家的跨越具有很大的差异性,也存在更多的困难,这使得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过程更为艰巨。  相似文献   

20.
少年中国论     
经过百年奋斗,今日中国具备了少年体格、少年自信、少年前景,梁启超所呼唤的少年中国已经转化为美好现实。少年中国的最大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包括硬实力的复兴与软实力的复兴。这是民族之梦,也是个人之梦。还要看到,少年中国正面临成长的烦恼,需要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对外,主要是跨越“修昔底德陷阱”,走好和平发展道路;对内,主要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走好和谐发展道路。为此,少年中国需要培育少年精神,养志气、去骄气:养朝气、去暮气:养静气、去躁气:养勤气、去奢气,只要人人永葆少年中国之精神,一定能够实现少年中国之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