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是谁?当古希腊的哲人们争论“始基”、“自然”时,苏格拉底就提出:“认识你自己”!“你自己”──“你”,无疑是指“人”(“个人”、“众人”、“人类”)。那么,哲学要揭示的,究竟是什么“样”的“你”?一、超越“死亡”:哲学的“人文”指向“你”的“本质”问题,是与“死亡”问题密切相关的。“你”即使作为生活中的“同一个人”,也具有三种“不同”的“意义”:就“自然时限性”言,“你”是“必死”的人(“必死”表征“你”的“时限性”);就“社会时代性”言,“你”是“会(懂得──怎样去)死”的人(“会死”表…  相似文献   

2.
何谓“官赏”工程?一言以蔽 之,它是地方官“做戏”做出 来的,“造假”造出来的,专供上司“雾里看花”、“坐车观花”的,只有“官赏”价值,无实际功能。人群众称之“面具工程”、“造孽工程”、“腐败工程”。 某地,近10年来每年都搞一次“三高农业示范区”工程。各乡镇为了达到“官赏”不下车的标准,不惜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有的乡镇还勒令学生、教师停课,帮助突击开沟挖渠铲草皮,逢河搭桥筑车道,冒雨割稻抡现场。还有的乡镇,耕掉农民种下去的麦子,在路边搭起几十座“蔬菜大棚”、“花木人棚”,以显示农业产业结…  相似文献   

3.
“要重视”,“要提高”,“要加强”,“要落实”,“要强调”,“要狠抓”,“要动员”,“要学习”……翻开报纸就可以看到,现在“要”成了某些官员的头号门头禅,常年“绕口令”。“要”让基层、让百姓、让受众,耳朵磨出了茧,眼睛长出了疔。  相似文献   

4.
如今“官”字在群众的眼里变得不可亲近了,形象也不那么好了。“他们当官的捞足了,养肥了,真正为群众着想的能有几个”?当然,这不能责怪群众,是干部队伍中某些人吃、拿、卡、索、占等以权谋私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难怪群众对“官”员们另眼相看。其实,据《汉书》记载,“五帝宫天下”时的官,是掌秤的。“机者,钵、两、斤、钩、石屯,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秤看准星,。X儿要公平。所谓“官犹公屯”:官府叫“公门”,官车叫“公车”,法庭叫“公堂”,衙投叫“公差”,还有“公务”、“公文”等等。不知什么时候起,“官…  相似文献   

5.
这次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四位一体、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有机统一。其中,“照镜子”是前提和基础,只有照准、照透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才能有的放矢、不放空炮,教育实践活动才能不走过场,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瞭望哨     
《瞭望》2000,(42)
隐性公款旅游种种袁敏杰 陕西 慑于禁令纪律,显性公款旅游有所收敛。然而,又有一些改头换面的隐性公款旅游“悠哉游哉”: 一曰假公旅游。找个借口,弄个差事,玩个花样,美其名曰“公干”,却尽“公干”天南地北那些名胜景点,一切费用,“名正言顺”、理直气壮地公家报销。 二曰互相旅游。“兄弟地市”、“兄弟县区”、“兄弟部门”、“兄弟单位”,你来我往互相游,你热情接待我,我热情接待你,“互相报销”旅游费。 三曰下基层旅游。一个电话、一声招呼,或上级部门人员“下基层”旅游,或上级部门领导携家带口下来“阖家游”,下级…  相似文献   

7.
高强 《理论导刊》2000,(11):34-35
自戊戌变法开始启动的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受到了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群体至上”、“权力至上”和“胜者至上”等传统观念的制约作用尤为突出。   一、“群体至上”等观念的实质   “群体至上”是以群体为本位,重群体轻个体的价值观。从老子的“不敢为天下先”,孔子的“克己复礼”,孟子的“善与人同,舍己从人”,到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从“树大招风”、“出头的椽子先烂”等古训,到“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的新格言,都打上了“群体至上”的烙印。“群体至上”是在小农经济、血缘宗法制度和封建专制政治的合…  相似文献   

8.
“现在时”这个概念,许多人不懂,汉语语法中是没有这个概念的、“现在时”在英语语法中是相对于“过去时”、“将来时”而言。“现在时”是个动态概念,是当前的、发展的。说不定这会儿的“现在时”,一会儿就成“过去时”,明儿的“将来时”,待会儿就成“现在时”?说为官是个“现在时”,不是发明,更谈不上创造、江泽民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警示全党干部,“参加革命为什么?当干部做什么?身后留什么?”此“三问”,其实质就是警戒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毕竞为官是个“现在时”,当常思身前身后事。  相似文献   

9.
唐渡 《学理论》2009,(7):63-64
党中央决定,从2O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如何学习好实践好科学发展,使这次活动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从“真学”和“真用”两个方面进行论证。在学习中提出了“三真”的观点,即“真钻”、“真信”、“真懂”;在实践中提出了“三体现”的观点,即“体现在工作计划中”、“体现在发展生产中”、“体现在群众生活中”,用“真学”、“真用”的态度来学习好实践好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0.
看报纸,听广播,泡会海,听到的领导人的讲话多是告知别人“应该如何如何”,诸如“应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应该走群众路线”“应该为人民办实事”,“应该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筝等,然而.生活中让人常常看到的却是与“应该如何如何”相反的东西,如“一心一意为地方的、部门的、行业的利益服务”,“走官方的、领导的、少数人的路线”“为老婆、孩子、亲友办实事”,“为自己的权和利奋斗终生”之类。这种“应该如何如何”与“实际如何如何”的反差,使人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有些人原本就知道“应该如何如何”,只是不照着“…  相似文献   

11.
任万明  赵征 《学理论》2009,(27):96-97
戴震他从多个方面展开对意见之理的探究和批判。在戴震看来,阻碍人们获得理义和真理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即“私”和“蔽”。“私”乃是“欲之失”,“蔽”乃是“知之失”。为了避免和克服“以己之意见”为理,达到“心之所同然”的理义,就必须“去私”、“解蔽”。“去私”的关键是实行“忠恕”之道,“解蔽”的途径和方法则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  相似文献   

12.
干部能上能下,是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解决干部能“下”的问题,关键在于确定什么样的干部应该“下”,怎样让他们“下”来,如何安置“下”的干部。要转变“官”念,创造干部能上能下的良好环境。从加强舆论宣传和思想教育人手,破除“唯官是尊”、“上荣下辱”:“下必有错”、“不犯错误不下台,不到年龄不退职”等错误思想认识。要正确界定不称职或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具体标准,解决好干部“下”的标准过于笼统、不具体、难以把握的问题,切实做到“上”能服人,“下”有依据。  相似文献   

13.
迎风 《党政论坛》2008,(2):31-31
说起“秘密社会”,大多数人可能对此并不陌生,因为我们经常可以在港台影片和武侠小说中见到诸如此类的组织,例如“天地会”、“三合会”、“小刀会”、“青帮”、“哥老会”,等等。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再一次强调了这样的要求:“认清形势,把握大局,齐心协力,真抓实干。”在人们的印象中,“真抓实干”这四个字,已经讲过很多遍了。不仅中央领导讲,省、市、县、乡各级领导也都讲。但现在的情形怎样呢 ?应该说,有许多的地方,确实是“真抓”了,“实干”了,但也有不少的地方,却仍是在“假抓”、“虚干”,一些工作在一片“落实”声中“落空”。 像山西绛县的“科技大跃进”,像河南洛阳娱乐场所的“防火工作”,像海南某县上级领导检查完就解散的“水利工程”,你能说是“真抓”么 ? 让人难以区分的是,“…  相似文献   

15.
日前,有机会到苏北某一偏僻小村进行社会调查。刚进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写在墙面上那林林总总的标语口号:“要脱贫,先养禽”、“要致富,先栽树”、“经济迈大步,集资先修路”、“粮食创高产,先扩水稻田”。正当我驻足凝视那条“要想达小康,先把电话装”的标语口号时,一位老农一本正经地向我投来一句话:“这叫我们到底‘先’干啥?” 凡事这应“首先”、那须“第一”,这要“大干快上”、那是“当务之急”,不仅使群众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而且还加重了百姓的经济负担。到头来,只能是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标语口号,作为置身于…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一方面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另一方面社会失序的现象此起彼伏,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一些社会成员人生观、价值观扭曲。诸如“腐败”、“基层权力失控”、“潜规则盛行”、“道德沦丧”、“拜金”、“被精神病”、“染色馒头”、“地沟油”等成为描述当今社会现象的话语。  相似文献   

17.
“假日旅游”在神州火爆,尤其在今年“五一”的7天假日中,全国有超千万的人出门去外地旅游、观光,陶冶情操,活跃心身,又拉动内需,繁荣市场,真是好处多多,可贺可嘉。 但依我之见,“假日充电”确也很必要。如今是“知识经济”、“信息爆炸”的年代,知识、信息就是财富,各行各业、各界人士都离不开、少不了对知识的充实提高,对信息的开发与应用。“假日旅游”诚然是好,“假日充电”也很必要,不必一股劲儿地往“出门旅游”道上跑,也不妨提倡“假日充电”,促进自我素质水平的不断提高。趁“假日良机”,在家里或去图书馆、阅报…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在本性上是讲“大道”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这个大道,便与善有关。儒家说“止于至善”,道家说“上善若水”。这里所说的“至善”、“上善”,很接近我们现在所说的“大爱”。墨子主张“兼爱”,在百家争鸣的时代,儒家和墨家是“显学”,也就是说,“至善”和“兼爱”的理念是当时中华文化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瞭望》2001,(11)
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张毅君: 加入世贸后,应该说是有利有弊,可能从眼前看某些领域、某些产业还是弊大于利、但是一味地保护不一定能发展民族产业,比如中药材、丝绸等“国宝”,由于我们的后期加工能力较弱,大钱还是让外国人赚去了。而对外开放市场,也不一定就扼杀了民族产业。十几年前,当“三洋”、“东芝”、“松下”横扫中国市场以后,很多人都说“狼来了”,当时“雪花”、“伯乐”等名牌纷纷“落马”遭淘汰。但是,如果没有日本电器进入国内市场竞争,我们今天就不会有“海尔”。“长虹”等畅销世界的名牌产品。这难道不是…  相似文献   

20.
牢记“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共延安市委副秘书长曹世玉邓小平理论体系的核心问题是“建设四个现代化”、“发展社会生产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小平同志把它称为“大道理”、“硬道理”,其它一切工作、“小道理”,都要服从这个“大道理”、“硬道理”。如何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