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瞭望哨     
《瞭望》1996,(29)
近日京城某大报的一个有影响的随感专栏里,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保护文化瑰宝》。文中举了常见的一些不伦不类的“成语”:百衣(依)百顺,饮(引)以为荣,别具一革(格)……并且指出,这种移花接木的做法,弊端不容忽视:它破坏了成语固有的文化底蕴;在社会上以讹传讹,尤其对中小学生容易产生误导作用;从法律的角度讲,践踏成语是一种违法行为。文章“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并行动起来,把净化广告用语也作为一个重点来抓。” 文章写得好。发表在大报上,有分量。 但在同一个版面上,一则商业广告又着实吓了人一跳!那上面赫然写着—— “秤”心如意,北京衡器。 谁都看得出,这是“化用”成语“称心如意”。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文汇报》刊出署名文章,分析了公民道德状况中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某高校的一项调查表明,100%的学生强烈反对校园里的不文明行为,但也是这100%的学生承认,校园里的种种不文明行为,就发生在自己或同学身上。 文章认为,两个100%看似奇怪,实际上正触及了我国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现象:缺乏一种对人和对己一致的普遍的公共道德标准。 这说明,不少人在公民道德问题上有一种“人格分裂”和“双重标准”:对各种不文明行为、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既深恶痛绝又身体力行。我们当前进行的公民道德建设,难就难在人们不是…  相似文献   

3.
往低处走走     
我有一亲戚,位居某名牌大学校长,但他的朋友有很多是平民百姓。对工作,他是一位好领导,工作起来,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在空闲的时候,他更愿和朋友在一起,谈谈诗画,聊天打牌,打牌输了,一样钻桌子,一样贴纸条,他常说的口头禅:“人生本来就短暂,没有必要成天把自己包装起来”,他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在他家里,教授、老师可以随便在冰箱寻找自己需要的饮料和啤酒,也可以毫无顾忌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用担心校长大人给自己穿“小鞋”。  相似文献   

4.
自从中央作出开展“三讲”的决定,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的风气较之先前浓厚得多了。比如说,领导班子开会,研究“三讲”怎样讲好;领导在各种类型的学习班上。干部会上、群众大会上“三讲”;一些相当级别的领导干部还写出有关“三讲”的文章在报刊上发表。这一切似乎都在说明一个问题:如今的“三讲’克经很不错了。这在相当程度上是对“三讲”的误解。“讲”,在辞典上有几种不同的解释。可以作“说”解,也可以作“讲求”解。“三讲”的“讲”,释义应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这里好有一比:旧时不是有“讲武堂”吗?这“讲武堂”的“讲”…  相似文献   

5.
(一)当政工干部决二十年了,总的一个感觉:很累。认为我没有本事的人,有,但不多。自己曾被评为局标兵、局级拔尖人才;省煤炭行业劳模、优秀知识分子;在各级以上报刊发表数十篇论文,一些做思想政治工作的经验体会文章,还作过人家的教材,给人家讲过课。认为我有权势的人,可能有,但很少。企业的宣传部长不同于地方的宣传部长。记得一次为订阅报刊的事宜,地方宣传部门的一位同志听说我作不了主,生气地质问:“那你这宣传部长管什么?”我告诉他:“我这宣传部长什么都管,就是什么都拍不了板。”没本事,没权势,我自己这样认定自…  相似文献   

6.
1961年,周总理出访归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到机场迎接他。第二天,周总理看到一张报纸上刊载他回京的消息上有“周恩来总理神采奕奕地走下飞机”时,不由得紧皱眉头。指着报纸对值班秘书说:“你打个电话,问一下这条新闻是谁写的,叫他马上到我这儿来一下。”那位记者很快赶到西花厅。周总理放下手中工作,又拿起那张报纸说:“我们现在国家遭难,人民受苦,我周恩来凭什么还‘神采奕奕’?”那位记者知道错了,只好向总理检讨。同时也汇报说,他当时写这则新闻时只考虑了国际方面的情况,没有考虑国内方面的因素,因此出了差错。周恩来略一…  相似文献   

7.
《理论视野》2008,(10):12-12
《人民日报》10月8日发表汪晓东的文章说,10月7日是中国传统的重阳节。说来有些失望,浏览当天的新闻,人民网当天做了一个大型调查:“又到一年重阳节、老人节,您为父母做了什么?”结果是,约一半的人回答“我不太清楚哪天是重阳节”。  相似文献   

8.
我国三次思想大解放的历史回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晨曦 《理论参考》2008,(7):53-56
一、1978年,一篇署名文章打破“两个凡是”神话,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拉开序幕 1978年5月10日,有多名理论工作者参与写作修改,由胡耀邦同志亲自审定的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理论动态》第60期全文发表;第二天,光明日报全文转发;第三天,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全文转载,新华社向全国发通稿,几天之内,该文迅速传遍神州。  相似文献   

9.
时下,翻开报刊,打开电视,只要是有关党的建设方面的文章和新闻,经常有“工程”二字出现,什么“三大工程”、“一十百千工程”、“关键工程”等等,不胜枚举,几乎到了时时处处必言“工程”的地步。那么,究竟该怎么看待这里的“工程”呢?  相似文献   

10.
庆典似灾     
《团结》2001,(4):45-45
《半月谈》日前发表署名文章说,近年来,中央三令五申狠刹大吃大喝之风,但这股歪风却依然刮个不停,有人竞因此醉死在酒桌上,某局长醉死歌舞厅的事件,也曾轰动全国。这些干部之所以敢于如此放肆地大吃大喝,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有招待费给他们托底。招待费不仅为领导干部大吃大喝开了方便之门,也为其他一些腐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的领导干部将私人花销列入招待费报销范围,有的腐败分子甚至把嫖娼费用也列入招待费开支。在一些单位,招待费成了无底洞,什么肮脏的东西都往里塞。文章说,怎样才能制止  相似文献   

11.
余焕椿 《党政论坛》2008,(22):22-22
197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标准只有一个》的思想评论。文章虽短,却是《人民日报》理论部精心筹划、撰写而成的。评论指出:“真理的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除了社会实践,不可能再有其他检验真理的标准。”文章发表后,在读者中引起不同反响,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认为真理标准应该是两个,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相似文献   

12.
《党政论坛》2009,(6):32-32
收听广播是邓颖超晚年的主要“消遣”方式,然而这种“消遣”并非单纯意义上的休闲。 1988年7月的一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播出了一篇《人民日报)头版发表的有关保护检举人权利的报道和评论员文章。邓颖超听后,她深为揭发人的安全担忧。于是,她专门给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信访局和人民日报社编辑部写去一封信:  相似文献   

13.
薛鑫良 《民主》2008,(2):35-38
近年来,一些报刊发表了关于毛泽东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在延安“挨骂”的文章。有些内容并不符合史实。  相似文献   

14.
文慧  秋红 《瞭望》2005,(30)
事件回放:2004年10月27日起,一则“消息”经各大报刊网站转载,传遍了国内外。该“消息”全文如下:《美国<洛杉矶时报>10月4日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评选——中国最受尊敬大学及校长排行榜》:美国《洛杉矶时报》10月4日,首届中国最受尊敬中国大学及校长由美国50州高等教育联盟(全美高等教育联盟)进行问卷调查产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8万份,收回有效问卷5万份。本次活动是国际社会首次对中国高等院校及校长个人魅力进行的一次名誉测评。中国私立大学首次进入前10名,该所私立大学西安翻译学院位于中国西部,在校学生4万名,是中国最大的私立大学。2004年12月12日,《西部发展报》头版观察哨栏刊登署名“××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唐勇的《“西安翻译学院”排名全国第十?》的文章,对上述消息的存在性和真实性进行质疑,并称这条“新闻”的始作俑者完全达到了自己期望的传播效果。文章登出后,国内相关机构、媒体、网站纷纷对西安翻译学院提出质疑、批评、丑化甚至诽谤。一时间,有关西安翻译学院在美入围“中国最受尊敬大学排行榜”一事,被炒得沸沸扬扬。  相似文献   

15.
史飞翔 《各界》2014,(11):1-1
1926年,刚从欧洲游学归来,始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金岳霖发表了他回国后的第一篇哲学论文一一《唯物哲学与科学》。在这篇文章中金岳霖深情地写道“世界上似乎有很多的哲学动物,我自己也是一个,就是把他们放在监牢里做苦工,他们脑子里仍然是满脑子的哲学问题。”纵观金岳霖的一生,他本人的确是一个“哲学动物”,而且是一个天真烂漫、特立独行的“哲学动物”。  相似文献   

16.
1957—1976年,是中共党史、共和国史上著名的20年“左”倾时期。这20年“左”倾,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1989年春,胡乔木在美国发表了“中国为什么犯了20年‘左’倾错误”的讲演。这一讲演在国内多家报刊发表后引起相当大的反响。胡乔木的论文主要是讲了20年“左”倾错误形成的五大原因。本文想探讨一下“左”倾错误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力图使我们对“左”的错误认识更全面、更深刻。  一、20年“左”倾错误表现在各个领域20年“左”倾错误的首要特征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其指导思…  相似文献   

17.
《党章》规定:"党的各级组织的报刊和其他宣传工具,必须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这既是对党的宣传工作的纪律的要求,也是对党的宣传工作所赋予的光荣职责.党的所有宣传工具,包括党的报刊、新闻、广播、电视等,都必须无条件地执行《党章》的这一规定,努力完成党所赋予的光荣任务.一、党的宣传工具的党性原则党的宣传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部分党的报刊、新闻、广播、电视等是党的舆论工具,是党团结人民、鼓舞人民、教育人民的强  相似文献   

18.
瞭望哨     
《瞭望》1999,(45)
不敢“入选”因为写过一些文章,所以不断收到“文集”、“人才库”之类编委会寄来的信函。内容大意是:我的文章水平很高,达到了某某标准,经审阅有关资料,认为我是同行业中的位使者,决定将我入选他们编辑的“人才库”一书。在要求入选者寄简历、照片的同时,还要求订书若干册,并汇寄书款。乍一闻此消息,我有点受宠若惊;冷静一看信函的全部内容,方知这是销书的‘浮段”。于是,想来想去,不敢“入选”。一日:我不是同行业的使佞者。所谓“使使者”,应当是在同行业中,作出过重大贡献,或学术上有独到建树的人,而像我这样在报刊上…  相似文献   

19.
文萃精华     
文萃精华本刊编辑部:为了更好地反映各地作者来稿的内容,满足更多的作者发表作品的欲望,我们决定从今年起增设“文萃精华”栏目,将从大量的来稿中,摘取一些文章的数据、观点和材料发表。江苏教育学院康:《187名成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据笔者对江苏某...  相似文献   

20.
一位教师进修实验学校校长 在与澳大利亚进行教育交 流后不禁叹服:那里的学生比我们学习轻松,而学习质量比我们高得多。孩子的作业量不多,但都需要动脑筋才能完成,教师在培养学生想像力上大做文章。这位校长很有感触地说,一所学校有生命力,是因为学生喜欢到它那里上学。将来我们学校也应朝着这个方向走。 “小鸟从笼子里出来 还会不会飞”“减负”不能把孩子减到大街上无所事事。全国人大代表、武汉文学院副院长池莉在今年“两会”期间的这一呼吁,与北京市五中校长吴昌顺的忧虑不谋而合。吴校长说,我们与法国巴黎一所中学是姊妹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