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林川 《瞭望》2000,(39)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9月10日和11日在维也纳召开第111次部长级秋季例会,商定今后6个月的石油政策。会议是在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上涨,美国、欧盟和亚太经合组织纷纷呼吁欧佩克增加原油供应的背景下召开的。最近,世界原油价格一再突破10年最高价。油价居高不下不仅严重影响石油进口国的国计民生,而且危及世界经济健康发展。因此,这次欧佩克会议备受国际社会的关注。 去年以来,世界原油价格暴涨。欧佩克在今年3月份和6月份两次提高原油日产量,都没能达到稳定市场的目的。国际市场油价在欧佩克和其它石油生产国提产前后…  相似文献   

2.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已经连续上涨了18个月,而且至今未有见顶的迹象。 两年前,油价曾长时期陷于低谷,徘徊于10美元上下,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连续三次减产,方才遏止住跌势。从去年3月起,原油价格开始缓慢回升。有跌有升,这本来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进入2000年后,油价一路攀上每桶30美元的高台阶,在将近六个月的时间内居高不下。尽管欧洲人围住加油站抗议示威,尽管美国总统威胁要动用战略储备平抑油价,尽管欧佩克半年期间连续三次增产,那泊价却不降反升,且“坐三望四”,大有拿下40美元一桶新高的势头。 国内一…  相似文献   

3.
欧佩克能否左右世界石油市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年半时间里,国际市场 的原油价格飞涨,欧洲布兰 特(Brent)价格从1999年2月的最低点(9 .41美元/桶),涨到今年6月份的平均30美元/桶,美国西得克萨斯中质油(WTI)的价格在6月份曾接近35美元/桶,达到海湾战争以来的最高点。今年3月和6月的两次欧佩克(石油输出国组织,英文简称OPEC)会议都成了世界媒体的焦点。主要欧佩克国家能源部长的只言片语都可以让石油价格上升或下降几个美元,最近的例子是沙特阿拉伯石油部长7月3日的谈话,宣布沙特等国将增产每天50万桶油,第二天Brent的价…  相似文献   

4.
刘昕 《瞭望》2000,(41)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近来屡创1990年海湾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引起各方人士担忧。9月27日和28日,被人们寄望的“稳定石油市场的中坚力量”─—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在委内瑞拉首都加拉加斯召开自创建40周年后的第二届成员国首脑会议,并发表《加拉加斯声明》,强调欧佩克的团结,重申它对稳定原油市场所作的承诺。欧佩克共有11个成员国,除了正受到联合国制裁的伊拉克,其它10个成员国的原油生产配额是每天2620万桶。加上伊拉克生产的300来万桶,欧佩克的原油日产量目前超过了2900万桶,几乎占全球产量的…  相似文献   

5.
李钢 《瞭望》2001,(49)
美国“9·11”事件虽然一度 导致石油价格波动,但并 未出现人们所担心的油价持续上涨,相反,世界石油价格在短暂上扬后,便开始呈现持续下落的趋势。今年11月纽约原油市场价格降到每桶18美元左右,同一年前相比,世界原油价格下降了50%。从“9·11”到11月,原油价格每桶也下降了12美元。如果今后一段时间欧佩克和非欧佩克产油国之间在原油限产问题上达成协议,原油价格有可能逐步回升,保持在每桶20-25美元的水平。 供需失衡导致 油价下跌 导致国际石油价格下跌的主要因素是供需失衡。从需求方面看,“9·11”事件沉重地打击了美国投资  相似文献   

6.
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不断攀升在欧洲引起了强烈反响。欧盟15国经济财政部长9月9日在巴黎西郊的凡尔赛举行紧急特别会议,呼吁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增加石油产量来遏制原油价格飞涨的势头。9月10日举行的欧佩克秋季部长级例会虽然作出日增产80万桶石油的决定,但是欧洲经济界人士仍担心,这场石油冲击将会对欧洲地区经济发展产生长远的消极影响。 年初以来,欧盟各国加油站的价格几乎一天一变,越变越高。法国工业部发表的统计数字表明,7月份法国市场高级无铅汽油每升的单价高达7.42法郎,而1997年7月的价格是6.09…  相似文献   

7.
2000年国际石油市场剧烈波动,出现了令人注目的转折性变化,从1999年4月份以前供过于求的疲态行情转为需求大于供应的紧张局面,油价节节飚升,美国轻质原油价格一度窜到每桶37美元以上。油价剧烈波动对经济必然产生影响,对通货膨胀的影响较为明显。据美国政府官员说,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第二年的消费物价指数就要上升1个百分点。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今年9月说,如果每桶原油价格上升10美元并持续1年,那么世界经济增长率会减少0.5个百分点,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率会减少0.75个百分点。发展中国家受油价波动影…  相似文献   

8.
日内瓦专电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87届部长级会议经过两天的磋商,7月27日在日内瓦重申了限产促价战略,并决定在今后5个月里提高石油官价,调整产油限额。 进入80年代以来,欧佩克有过两次重大战略改变。80年代初,欧佩克奉行的是限产保价战略,油价接近甚至超过每桶30美元的水平。1985年,欧佩克为夺回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份额,改为推行增产保额战略,结果引起油价暴跌。1986年,欧佩克再次改变战略,恢复限产保价。14年来,尽管国际石油市场上油价时有起伏,但总的来说形势是不错的。今年年初,欧佩克确定的原油参考价格(即官价)每桶18美元得到顺利实现,油价最高时一度达到每桶21美元。  相似文献   

9.
江红 《瞭望》1992,(10)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3国石油部长参加的市场监视委员会会议2月15日在日内瓦达成协议,决定今年第二季度把日产量从当前的7420万桶减少到2298万桶,并为各成员国规定了具体配额。伊拉克石油虽然尚未上市,协议也为它在第二季度恢复出口保留了余地。由于当前油价处于跌势,会议决定新协议自通过之日起立即生效。 这次会议是在欧佩克原油最低参考价(每桶平均21美元)在近三个月来跌至17美元以下、各成员国担心第二季度油价可能进一步跌落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达成的协议表明,欧佩克已经停止执行自海湾危机爆发后一直奉行的“各自为政,  相似文献   

10.
1988年是世界石油市场大动荡的一年,石油价格在大量过剩石油的冲击下连续下跌,主要原油价格平均降至14.69美元一桶,与1987年相比,下跌了近20%,成为世界石油市场波动较大的一年。 世界油价大幅度下跌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自我约束机制失灵,市场供应严重过剩。各成员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市场份额,不惜抛弃行之有效的“限产保价”政策,竞相超配额生产,致使1988年欧佩克平均日产量达1950万桶,比1987年多200万桶,创下7年以来最高纪录。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石油市场一直未曾安静过,价格暴涨暴跌。两年前通过增产或减产来控制石油价格的欧佩克(OPEC)如今也有些力不从心,始终难以让油价稳定在他们理想的25~28美元/桶的“价格带”范围内。2000年一度高升至37美元的油价,到今年初又回跌到十几美元。  相似文献   

12.
近一个月来,世界石油市场行情骤变,油价暴跌。二月四日,作为石油市场情雨表的北海原油价格下跌突破十六美元大关。面对这一危急形势,为了稳定市场,阻止油价继续跌落,石油输出国组织二月初在维也纳举行五国石油部长特别委员会会议。经过紧张磋商,达成了保持日产原油一千六百万桶以上的份额,但没有确定具体数字,今后的形势如何发展,为世人关注。 去年十二月初,石油输出国组织改变“限产保价”方针,实行占有市场“合理份额”新战略时,世界石油市场曾一度剧烈波动,但随即趋向平稳。这是由于  相似文献   

13.
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1月12日在维也纳举行11国石油部长和官员紧急会议,一致同意从2月1日开始把石油日产量增加150万桶,以稳定世界原油价格,使一段时间以来紧张不安的世界石油市场的气氛暂时得到缓解。  相似文献   

14.
江红 《瞭望》1990,(25)
进入1990年以来,世界石油市场的主要特点是油价以较大幅度先涨后落。5月初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立即减产。油价大幅跌势虽随之止住,但回升无力,升中有降。预计今年下半年油价有可能比上半年稳定、坚挺。 新年伊始,美国、英国和欧佩克的标准油价出人意料地直线上扬。到2月初,对世界油价走势具有重  相似文献   

15.
黄蕙 《瞭望》2001,(52)
尽管去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 格飙升至近10年的最高 点,但今年上半年的国际石油市场却波澜不兴,原油价格走势平缓,长期处于欧佩克的油价稳定机制范围内,即在每桶22美元至28美元间窄幅波动。然而,“9·11”事件的发生再度掀起石油市场的狂澜,国际油价在市场恐慌的气氛下急速攀升,随即又一路狂跌,石油市场陷入低迷,光景惨淡,一度跌至每桶20美元以下。11月14日,欧佩克  相似文献   

16.
赵刚 《瞭望》2008,(36)
错综复杂的政治力量参与较量,其中存在一个共同的心理预期国际油价近年来的变化可以用跌宕起伏一词来形容,原油价格从2003年年初的28美元/桶一路震荡攀升,到2008年7月11日达到147.27美元/桶,短短5年内上涨了500%;此后,原油价格又开始暴跌,截止到今年9月4日已下滑到了107.89美元。这显然并非石油资源供求关系的单一反映,其幕后隐藏着多股政治力量的博弈。  相似文献   

17.
江红 《瞭望》1987,(14)
今年第一季度,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保卫石油宫价的斗争旗开得胜。世界石油市场已开始从捉摸不定走向基本稳定,欧佩克的官价已被广泛承认。除2月中旬到3月初油价一度下浮外,第一季度大部分时间,世界主要现货油价在每桶18美元以上。美国石油垄断公司的股票价格普遍上涨。  相似文献   

18.
自1998年以来,世界油价节节攀升,屡创新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油价不断高企的原因,各方却众说纷纭。美国和欧盟认为原油供给和市场投机是罪魁祸首,因而要求主要的  相似文献   

19.
吴力波 《党政论坛》2009,(10):42-43
2003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呈现出高度的不稳定性。原油现货价格从2003年1月的30.8美元/桶最高上涨至2008年7月的132.5美元/桶,上涨幅度高达331%。正当全球都在对油价是否会上涨至200美元以上而争论不休之际,美国次贷危机的全面爆发使国际原油价格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跌回2003年初的水平。  相似文献   

20.
严荣 《党政论坛》2008,(19):47-49
自1998年以来,世界油价节节攀升,屡创新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但是对于油价不断高企的原因,各方却众说纷纭。美国和欧盟认为原油供给和市场投机是罪魁祸首,因而要求主要的石油出口国加大产量,并责令相关组织和机构严查市场操纵和投机行为;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则认为问题主要出在美元流动性过剩以及由此引起的美元大幅贬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