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3 毫秒
1.
《瞭望》2005,(47)
从官方的表述来看,我国政府始终没有明确表示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组织,而是承认存在“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原因何在? 专家指出,人们目前对现今中国究竟是否存在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意见并不一致。一是从犯罪问题的角度看。有的犯罪问题研究专家认为,黑社会性质犯罪是有组织犯罪的高级形态。当前中国所谓的“黑社会”只不过是极为恶劣的暴力刑事犯罪。有的专家则认为当前警方打击的黑恶势力就是“黑社会组织”,只不过与国外标准意义上的黑社会相比还处于低级形态。二是从社会学的角度看。有的社会学  相似文献   

2.
新中国成立后,大陆的黑社会势力即被清除干净。亿万人民得以在和平宁静的环境中生活。然而新时期以来,几乎绝迹的黑社会现象却沉渣泛起,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先是在特区,继而在沿海地区,甚至在内地某些地区开始滋生并蔓延起来。所谓“黑社会性质犯罪”,即带有黑社会特点的犯罪活动,也可称为准黑社会犯罪。这种犯罪常常表现为有一定规模、有一定组织,并与某些公职人员发生联系。如哈尔滨乔四(宋承佳)等5个具黑社会特征的犯罪集团在1987年一1989年期间,作案达130多起都未受到惩罚,其重要的原因是,有近百名国家公职人员为之利用效力。…  相似文献   

3.
对黑社会性质犯罪界定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7年修订的《刑法》根据当时社会上已经出现的一些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在“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一章中增加了“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近年来,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呈现上升趋势,这一罪名的增加,为司法实践中打击该类犯罪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武器,基本实现了立法者的目的。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活动也有了新的变化,我们有必要对《刑法》中关于该罪的相关规定作进一步的研究,科学地界定黑社会性质犯罪,以便有力地打击犯罪,维护社会治安。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当今虽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黑社会犯罪,但模仿黑社会组织拉帮结派、带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已经存在,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付黑社会的犯罪,应该把防范放在为主的地位.要通过完善经济体制,加强经济管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清除政治腐败;加强法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治安控制;开展国际间的联合预防等措施预防黑社会性质的犯罪发生,防止其发展演变成典型的黑社会犯罪.  相似文献   

5.
腐败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目前我国社会领域中同时存在的两种现象。为了增长实力、不断攫取经济利益,黑社会性质组织必须得到相关领域国家公职人员的支持与协助;而为了使权力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增殖,某些腐败分子甘愿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结成联盟。在腐败分子的支持和庇护下,黑社会性质组织不断发展壮大,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日益猖獗;在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持续的利益输送过程中,腐败分子的欲壑越来越难以填平,腐败行为越来越严重。于是在社会领域中,腐败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在利益的勾连下形成了彼此需要、互相促进的互利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6.
众所周知,国际上将黑社会犯罪视为一种最为严重的有组织犯罪形式。目前,我国存在不存在黑社会犯罪?对此有两种不同看法:一种认为现在还仅只是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组织,与当代国外、境外的那种黑手党类型的黑社会组织相比较,差的还很远呢;一种认为国外、境外的那种庞大的高度组织化的黑社会组织,只是一个相对概念,并不能做为界定黑社会组织的绝对标准,事实上我国已经存在黑社会犯罪。笔者赞同我国已经存在黑社会犯罪的观点,因  相似文献   

7.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经济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危害性极大,为了更好地打击此类犯罪必须深入地研究其经济行为方面的特征,才能有效地开展同黑社会性质犯罪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一种社会危害性极强的犯罪。如何减少和预防黑社会犯罪,各国和地区都在作不懈努力。中国内地与香港法律关于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立法模式、黑社会组织的界定、罪名的种类及行为方式的规定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将两地的刑事立法进行比较和研究有助于中国内地和香港地区在求同存异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共同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法规定了有关黑社会性质组织的犯罪,其存在诸多不足,理应给予完善。从刑事实体法角度而言,应增加有关黑社会组织的犯罪,增设财产刑,把单位纳入黑社会犯罪的主体;从刑事程序法角度而言,应加强对证人保护,证据收集的手段应该扩大,应与其他国家签订赃款分割协议。  相似文献   

10.
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罪的成员可分为四类,即组织者、领导者、积极参加者和其他参加者、骨干成员。为准确惩治涉黑犯罪,实现罪责刑相适应,需要对涉黑犯罪的各类成员予以合理界定。司法实践中,要准确区分组织者与领导者,可从组织本身的发起创建以及组织发展运行的决策指挥等方面予以考察;正确把握骨干成员与积极参加者的区别,骨干成员包含于积极参加者,是指积极参加者中地位较高、作用较大的那一部分;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指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是以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为基本内容的组织,仍加入并接受其领导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邵鸣利 《理论导刊》2006,(10):112-114
遏制黑社会性质犯罪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遏制黑社会性质犯罪规范管理是基础,整顿吏治是关键,加强立法是根本,积极预防是前提,有效打击是手段。  相似文献   

12.
黑社会性质组织是1997年修订的刑法新创制的法律名词,认定某犯罪集团是不是黑社会性质组织,最关键的是看其是否完全具备“在一定区域或者行业范围内以暴力、威胁、滋扰等手段,大肆进行敲诈勒索、欺行霸市、聚众斗殴、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这一属性特征。黑社会性质组织已具备了黑社会组织犯罪的基本特征,从本质来看,应该属于黑社会组织范畴。黑社会性质组织是高级的有组织犯罪集团,从渊源和属性上看,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主要是由既相区别又有联系的流氓恶势力和帮会组织构成。  相似文献   

13.
太原市公安局近日在山西省清徐县打掉一个以牛俊刚为首的黑社会性质犯罪组织,抓获犯罪嫌疑人31人,收缴了枪支、弹药、砍刀等大量凶器。据太原市公安局副局长雷毓智介绍,2005年以来,牛俊刚开始从社会上拉拢一些刑满释放和无业闲散人员实施违法犯  相似文献   

14.
《学理论》2013,(35)
黑社会性质组织自其产生以来,以组织严密、规模庞大、手段残忍、目的明确等特征为社会所憎恶,其存在严重威胁到我国的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而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的定性研究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所关注的热点,因此,科学界定黑社会性质组织是正确处理"涉黑"案件的前提和关键。通过阐述黑社会性质组织的概念和特征,对与其相关概念、罪名的区别,进一步对其进行科学界定,以更好地解决"涉黑"问题。这对于准确把握黑社会性质组织,打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维护我国的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刑法打击方向和力度的变化,黑社会性质组织的行为也不断翻新。与传统违法犯罪相比,其行为实现了四个转变:由硬暴力向软暴力转变,由内生暴力向雇佣暴力转变,由犯罪行为向违法活动转变,由并联向串联转变。与此相伴,司法认定和适用中也面临着一些困扰和问题,如违法犯罪活动累计次数统计欠妥,非法手段与合法手段处理失当,对暴力雇佣行为认定混乱,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的违法性排除不当等。因此,对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的认定要有新思路,活动次数应予明确,行为的暴力基础不应忽略,雇佣行为应区别对待,另外还要注意行为认定须与结构层级相联系。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5,(47)
政府高层明确表示,决不让黑恶势力在我国内地发展坐大,决不让境外黑社会组织在我境内立足扎根近两年,中国沿海地区面临境外黑社会组织大肆渗透的严峻形势,带有黑社会性质的有组织犯罪十分活跃。与此同时, 自2004年起,中国公安部门改变了对有组织犯罪的斗争进行“专项打击”的办法, 这一年的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决定,起始于2000年的全国性的“严打”斗争结束,而“将严打的方针贯穿于日常各项打击犯罪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17.
一、关于综合治理综合治理是实现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的重大战略措施,也是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的根本途径。因此,必须下大力量研究这个问题。中央提出严厉打击刑事犯罪活动以后,天津市认真贯彻了中央关于坚决打击的方针,全市刑事案件发案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促进了社会治安、社会风气的好转和生产的发展。这些成果充分说明,过去一段社会治安不好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我们心慈手软,打击不力。前几年,我们在贯彻综合治理方针上出了一点片面性,把综合治理简单地理解为教育,忽视了  相似文献   

18.
自1983年开展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的斗争以来,社会治安有了明显好转,但青少年犯罪却出现两个明显的上升趋势:一是刑事罪犯中青少年所占比例明显上升,二是青少年罪犯中少年犯所占比例明显上升。1986年与1984年对比,广东省法院判处的青少年犯在刑事罪犯中所占比例增长了7.1%;少年犯在青少年犯中所占比例增长了4.6%。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之一在于建国以来两次人口出生高峰使近几年青少年人口激增。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我国加入WTO的大前提出发 ,对刑事犯罪类型、发展趋势 ,作了简要分析 ,认为一般刑事犯罪数量会有所增加 ,暴力、恐怖犯罪活动趋多 ,跨国 (边 )境及涉外犯罪将会增加 ,黑社会、有组织犯罪将会呈现新的态势 ,经济犯罪、高科技犯罪将会呈明显上升态势。  相似文献   

20.
迎击境外黑社会跨境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境内外犯罪组织相互勾结、分工合作从事违法犯罪行为,这一趋势在毒品犯罪、绑架、抢劫、赌博、组织卖淫、偷渡人口等犯罪中已有所表现“近年来,港澳台犯罪集团和不法分子到内地跨境犯罪愈加猖獗,而且呈现出内外合流、有组织犯罪、反侦查能力强的特点。犯罪重点从严重暴力犯罪转向从事黑色经济,以谋取高额‘黑色利润’为目的,犯罪手段更加隐蔽。”《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日前采访上海召开的“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警学研讨会”时,相关专家透露这一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