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国家科技竞争力看科学界的战略定位●本刊记者李希光黄燕“科技兴国”战略,是1995年5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科学大会提出来的。这次大会因此被誉为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第二个春天”。这一战略的提出,被认为是继邓小平肯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之后,对科技教育对国...  相似文献   

2.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早在一百多年以前,马克思就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邓小平同志在纵观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后科技发展进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1992年初,他在视察南方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我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科学论断,是对当代蓬勃发展的科学技术特征的高度概括,是对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第一位变革作用的深刻揭示,…  相似文献   

3.
易杳 《瞭望》1991,(12)
中国的经济发展,从今往后,可以说已经找到一个支点。这不仅因为确认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因为在决定国民经济发展时,科技和经济正被作为相互关联的整体来考虑,并且将有利于科技进步放在优先地位。 自从确定“科技面向经济建设,经济建设依靠科技”的基本方针后,中国制订了一系列符合世界科技发展潮流和切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都贯穿一个思想,那就是最大限度地解放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 在新机制里运行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一个过程。他的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核心的科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突出了科学技术“第一性”的特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深入,邓小平科技思想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5.
浅谈“第一生产力”与“首要生产力”的关系孙祯祥,郝志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与“劳动者是首要生产力”这两个命题是不是相容?有的论者认为,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与劳动力、自然力相比它已处于首要地位,科学技术发展...  相似文献   

6.
现代领导必须增强科技意识中共渭南市委党校史晓龙“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英明论断是邓小平同志通过对当代社会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时代特征的准确把握提出来的。他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技是生产力的思想,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7.
曾纪鑫 《各界》2014,(5):55-59
一 苏颂以政治家立身,位居人臣之极——宰相;今日则以科学家闻名于世,在科技领域创下七项世界第一。 在以官为本、以权为准的中国古代社会,科学技术属于不入流的“旁门左道”与雕虫小技。像他这样政治、科技并举的“双料人才”,在中国古代社会,恐怕还找不出第二人。他那位于厦门市同安区的故居芦山堂,大门两旁有副楹联写道:“尚书御史翰林第,将相公侯科学家。”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的蓬勃兴起,充分显示了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伟大论断的预见性、真理性和指导性,对正在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艰苦奋斗的中国人民,从知识经济角度学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伟大论断,强化社会各界的科技意识,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哲学思考顾民,赵伯飞在中国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邓小平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这是一个杰出的哲学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的重大发展。但是,我们不能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解只停留在一种主观思想范畴...  相似文献   

10.
初析“科技兴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4月9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召开了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现代化座谈会,会上我曾贸然提出思想政治工作要走“科技兴思”之路。当时,与会同志未作什么反响,我自己也没来得及做深入的思考。经过几个月的思考和论证,我对这一观点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科技兴思”的必要性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思想政治工作走向现代化必须掌握它运用它。一百多年前马克思、恩格斯根据资本主义近代工业的发展,明确指出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并强调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走“科技兴思”之路,依靠科技去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一旦应用于生产将会产生巨大的能量,极大地促进经济的发展。江泽民同志说:“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只有坚定地推进科技进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主动。”而人才做为科学技术的载体,是振兴科技的关键。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搞好基础性研究,都必须充分发挥现有科技人才的聪明才智。能否充分发挥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已经成为我们事业成败的关键之一。所以,我们必须树立  相似文献   

12.
对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论断的新认识──论社会科学是关键的第一生产力吴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已越来越被人们承认和理解,自然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已为人们所确信和重视。然而,社...  相似文献   

13.
在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不同理解中,首先涉及到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命题的理解问题.从一些文章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基本观点:一种观点是认为,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命题只能理解为“科学技术是间接生产力”,这就是比较传统的“渗透说”或“转化说”的理解.另一种观点可称之为“直接说”,即认为科学技术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已是直接生产力.  相似文献   

1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我们的方针是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现实生活中,想“依靠”科技的众多企业抱怨没有“面向”自己的技术成果可依可靠;想“面向”的诸多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埋怨自己辛辛苦苦搞出来的成果没有“面向”的对象。“依靠”、“面向”两不满意,究竟谁之过?不妨读读下列两则故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深入宣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增强全社会的科技意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学习科技的积极性,促进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光明日报理论部、贵阳卷烟厂和本刊联合举办了这次“《黄果树杯》增强科技意识纵横谈”征文活动。这次征文从1991年12月1日开始,到1992年3月31日截稿。征文的主要内容包括:深刻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意义;科技进步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搞好国营大中型企业的作用;思想政治工作如何增强科技意识;怎样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怎样调动职工群众学科技的积极性。征文择优在光明日报和本刊刊出,最后评出获奖文章。欢迎各条战线政工干部、行政业务干部、科技人员、理论工作者和广大职工积极参加这次征文活动。来稿请一律寄:光明日报理论部(邮码100050),信封上请注明“增强科技意识纵横谈征文”字样。  相似文献   

16.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的“第一”?鄂焕成认为,回答首先涉及到一个方法问题,即我们的回答应主要是着眼于微观还是宏观.所谓微观的理解,即比较精确一些,在生产力诸要素或生产力中,找出数字上的“第一”来,而所谓的宏观的理解,即从总体上来把握这个“第一”,模糊一些来理解它,而不是就“第一”来理解“第一”.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已深入人心,它对各条战线的建设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导下,我国科技统计工作正逐步发展起来。几年来,我们建立了有关研究与发展(R&D)的统计,并着手进行科技与经济结合方面的统计。但是,尚不能全面反映科技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这是我国和国际经济界、科技界和统计界长期关注和探索的一个重  相似文献   

18.
十年前,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当前,在经济发展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作为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我们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理论基础,指导我们把现代化建设事业推向21世纪。党的十五大提出要在本世纪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如何用“第一生产力”向扶贫工作注入新内涵,从而提高扶贫工作的科技含量,加大扶贫攻坚力度,把扶贫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新课题。一、扶贫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贫困是落后的同义语。贫困地区相对富裕地区,由于物质财富短缺会造成各种落…  相似文献   

19.
《求知》2004,(12):4-5,20
“人类的智慧无有穷尽。科学技术作为这种智慧的一座光芒四射的灯塔,经过无数科学家们的艰辛努力,正在不断地透过层层叠嶂照耀到更高的群峰之上。”这是江泽民同志1998年11月出访俄罗斯,在新西伯利亚科学城演讲的一句名言。它形象地描绘出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及其发展趋势,对于我们进一步深刻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极富启迪。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86,(9)
今年是“七五”计划开始的第一年。在未来的五年里,我国的科学技术将有怎样的进展?在哪些领域中将会有新的突破?这些,都是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为此,我们走访了科技部门的有关负责人和一些曾经参加编制“七五”期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计划纲要的专家,请他们就上述问题,作些概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