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持人语     
<正>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将叙事学与女性主义相结合,在传统叙事学研究中增添了性别维度,又修正了传统女性文学研究中重内容、轻形式的弊端,是目前方兴未艾的一种学术新思维、新方法。本期推出的三篇论文中,《叙事学视野下的"女性声音"研究及其中国化建构》对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相关概念、研究视域、话语理  相似文献   

2.
刘颖  付天海 《求索》2013,(2):157-159
性别叙事学作为一种文本阐释的实践方法.将性别研究和经典叙事学纳入了同一视域,使得两种本无联系的文学批评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文学批评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模式。性别叙事学不仅注重对女性作品的性别化解读,它还把研究对象扩展到男性作家及作品.揭示了叙述结构和文学技巧所蕴含的性别关系本质。本文从叙事模式、不可靠叙述、叙述视角、叙事空间和叙事时间等诸方面阐述了文学的叙事形式与性别意识的相互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尝试使用叙事学的分析工具对文学文本进行性别意义的阐释,希冀为文学的性别叙事话语研究提供一个切实有效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吴桐 《前沿》2014,(5):184-186
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后,其代表作《钢琴教师》吸引了各界的关注。该小说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叙述深入隐秘的女性心理,是耶利内克有意识地进行叙事试验的成功尝试,是新女性文本的代表。女性主义叙事学是由女性主义与叙事学交汇衍生而来。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各种学科交叉并用为认识身体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便利,女性主义叙事学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工具,着重分析了《钢琴教师》的叙事话语,旨在揭示该小说的性别话语特质。  相似文献   

4.
侯素琴 《求索》2012,(6):66-68
叙述视点、视角和聚焦是小说叙事学的核心概念。叙述视点即叙述者站在何种角度、以何种方式来叙事,重点解决"谁在说"的问题;叙述视角讨论"谁在看"和"看什么"问题,狭义上的视角受人物等因素限制;在热奈特的聚焦理论中,聚焦是一个动态的概念,主要讨论叙述者与人物的关系及其变化。叙述视点、视角和聚焦这三个概念从不同的侧面讨论小说的叙述行为,均涉及叙述者与感知者、小说人物与聚焦对象、叙述技巧与故事内容、现实生活与文学虚构等叙述理论所讨论的本质关系问题。本文旨在说明,三者之间不存在绝对的等同或对立,它们互相区别,互相依存,对其深入理解有助于文学研究者对小说文本进行更为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汪正平  张旭春 《求索》2010,(10):227-229
《福》是对经典小说《鲁滨逊漂流记》的后殖民仿写。借助女性叙述者苏珊的讲述,库切把小说的时空从当下的南非远置到鲁滨逊时代的荒岛,赋予小说深刻的政治内涵和文学寓意。运用叙事学理论探讨作家如何采用多重变化的第一人称叙事和独特的女性叙事视角来质疑作者的权威性,打破文本与历史一一对应的关系,从而解构父权和殖民文化霸权,瓦解抑制女性话语的意识形态机制,暗示女性群体用潜在的抵制话语来建立属于自己的权威和话语系统。  相似文献   

6.
"女性声音"意在连接、链接、糅合传统叙事学与传统女性主义理念,从性别权力角度理解叙事形式中的声音属性,其通过叙述形式、言说方式、聆听方式等"声音"层面的叙事学考察来表达女性群体的权力诉求,是对传统形式研究与性别研究的双重突破。"女性声音"视域还延伸到语境层面,将提升公众的社会性别认知纳入自身研究视野,能够有效规避传统研究在界定"女性文学"时纠结于写作者生理性别的问题,其研究成果尽管在中国学界尚相对边缘,但并非"以西律中"的产物,而是有着鲜明的"中国化"建构特质。  相似文献   

7.
“集体叙述”这个概念来自女性主义学者兰瑟。她在《虚构的权威 :女性作家与叙述声音》一书中提出了“三种叙述声音”的观点 ,即“作者声音”、“个人声音”和“集体声音”。她解释说 :“我说的集体叙述声音指这样一种叙述行为 ,在其叙述过程中某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群体被赋予叙事权威 :这种叙事权威通过多方位、交互赋权的叙述声音 ,也通过某个获得群体明显授权的个人的声音在文本中以文字的形式固定下来。”[1 ]她的这个概念针对的就是女性和女性的特殊意识形态地位 ,对于研究中国当代女性作家小说来说 ,这个理论也很有可资借鉴的地方 .本文就是试图借用这个“集体叙述声音”的概念探讨中国近年来女性作家创作中的几个典型 ,分析这些作品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8.
女性主义叙事学是在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与经典叙事学结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中国现当代学界利用女性主义叙事学进行了诸多女性文学及跨学科现象的研究。一方面对西方女性主义叙事学研究方式进行补充与提升,呈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研究方式;另一方面也呈现出研究的不充分和模式化弊端。在充分发掘已有女性写作基础上,针对中国具体语境与国情发展开展中国式"交叉路口性"研究是女性主义叙事学的未来路向。  相似文献   

9.
魏颖 《求索》2005,(12):172-173,203
《韦护》中自由间接引语、双重视角、镜子-本文的存在使文本的叙事结构产生了裂缝,并在裂缝中透露出歧义丛生的叙述声音,丰富了主人公爱情悲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电影文本叙述者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和演变,叙事学理论已经走上后经典的发展道路,逐步成为了一种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方法论,与多种学科和思潮结合起来,形成了"绘画叙事学"、"音乐叙事学"、"女性主义叙事学"、"电影叙事学"等分支.叙事学与电影理论的结合是一个令人瞩目的发展方向,但"电影叙事学"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比较常见的问题之一,就是理论界对电影文本叙述者的定义和描述还没有取得比较一致的意见.本文将对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进行讨论,以期对电影文本的叙述者提出一种可行的界说.  相似文献   

11.
世界建构元素和功能推进命题是文本世界建构的两个组成部分。文学叙事语篇的叙事人称和叙述视角会影响读者文本世界的建构。在第三人称叙事中,由于叙述者不在小说的虚构世界中,读者直接走进小说故事表征小说的文本世界。由于全知第三人称叙述者既可以从外部观察小说世界,也可以进入小说人物的内心世界,因此读者的文本世界建构也会随着叙述者叙述视角的转换而发生变化。当叙述者站在故事外叙述时,读者建构语篇的文本世界;当叙述者进入人物内心世界时,读者建构从文本世界偏离的亚世界。  相似文献   

12.
在《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中,徐坤以超越父权制中心化价值体系压抑的书写策略,来实现作为主人公的徐小红艰难的自我指认和建构作为叙述者的徐小红"本真"的女性声音.小说中恣情凸显的女性主义姿态不仅仅具有女性独有的性别意识、生命体验和叙事欲望,更富有一种"性政治"的理论自觉与女性自审意识、自省意识所带来的反思的力量,这就使得徐坤在对"文革"进行书写时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3.
宁凡 《思想战线》2013,39(1):141-142
在叙事学中,叙述声音指的是虚构叙事作品中声音之所由。它既是叙事策略(抑或叙事技巧)的问题,同时也超越了纯粹的形式层面,而与诸多语境相关联。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叙事学在法国兴起,时至今日,经历了从经典叙事学到后经典叙事学的转变,叙事学已从强调文本分析的内在研究兼顾到文本与外部世界的联系,文本从其内在文学性的桃花源走向了更为广阔复杂的现实世界。"叙事是一种参与文化进程的文化现象。"①从这个意义上说,上面的问题已不单单是叙事策略的问题,它必定负载了在叙事策略之外的文化意义。一、叙述声音之于20世纪90年代  相似文献   

14.
斯皮瓦克在其著名的"三位女性的文本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论文中,从后殖民女性主义的立场重读文学经典,对三部西方女性小说文本进行后殖民批评和分析,并将"属下不能发言"的政治伦理运用到对文学文本的批判阅读之中。斯皮瓦克以性别和种族的双重视角,对西方白人女性文学文本进行后殖民解读和充满洞见的批评,对后殖民批评有着独特的贡献和重大意义,不仅拓展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空间,并且丰富和发展了后殖民批评理论。斯皮瓦克所倡导和践行的文学、文化批评的政治伦理观以及对帝国主义的批判,使她成为一位颇具影响和独树一帜的后殖民女性主义批评家。  相似文献   

15.
郝誉翔是台湾文坛近年来颇受瞩目的女性作家新秀,她的短篇小说《洗》获台湾第十届《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第一名(载《联合文学》1996年11月号)。自80年代以来,以表现女性视角、女性意识、女性角色和女性体验的女性主义文学潮流一直是台湾文坛的一道壮丽的景观。总的来说,80年代的女性作家主要关注的是女性解放、女性独立等问题,探索女性的性爱、情欲、成长、责任,追求在两性交往中女性的平等地位,如李昂的《杀夫》、《爱情试验》、朱秀娟的《女强人》和袁琼琼的《自己的天空》等都具有代表性。进入90年代以后,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16.
王永收 《求索》2013,(12):159-161
随着文学叙事学的发展,电影叙事学也建立起了语式叙事学式的电影叙事理论模式。在该模式中,叙述者是不可或缺的核心概念,作为话语的发出者,它被界定为一种叙述机制,对故事的讲述负责。大卫·波德维尔的电影叙事理论从认知建构的角度来理解电影叙事,认为故事是电影形式和观众认知交互作用的产物。从观众对故事能动的建构来看,电影叙事学中的叙述者机制是存在问题的。叙述者问题是当前电影叙事研究中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从叙述者问题出发对叙事机制进行考察.可厘清电影叙事研究的产生与发展脉络,并辨析出不同叙事理论模式间的主要差异。  相似文献   

17.
生态女性主义与文学批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生态女性主义探讨了控制自然与控制女性之间的联系 ,其理论既是“女性的” ,又是“生态的” ;同时它又超越了两者。与文化领域内的生态女性主义相呼应 ,文学领域内也将诞生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旨在以解放女性和拯救自然为使命 ,探讨文学中双重统治的联系 ,深化对父权制文本的批判。  相似文献   

18.
奥茨是美国当代文坛一个关注女性问题的小说家。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与审视,她在《奇境》中超越了性别的限制与对立,大胆地尝试了理想的创作状态:“双性同体”。本文试图以文本分析的方式,从小说叙述视角、双重文本和叙述语言三方面探讨作家的这种“双性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作为社会科学的质性研究与作为人文科学的叙事学研究,在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上可以相互结合,有效对接。质性研究与叙事学分析在诠释学的理论基础、整合性的研究价值、主体诠释的研究视角等三方面,都存在着互相借鉴的基础。因此,叙事学分析可以为质性研究提供更为细致的方法论参考,而经典文学文本的叙事学分析,也可以为质性研究提供相应的研究训练和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20.
论西方女性主义批评的范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军  侯天皓 《求索》2008,(10):161-163
女性主义批评是当代西方文艺批评理论之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主张以独特视角对以往的文学作品进行多维视角的女性主义解读,对男权主义文学歪曲妇女形象的事实进行批判和拆解;努力挖掘不同于男性霸权主义的女性主义文学传统,重评文学史;构建文学中的女性意识,研究女性特有的书写与表达方式,关注女作家的创作心理状况;声讨男性中心主义传统文化对女性创作的压抑、同化和淹没,提倡一种全新的女性主义写作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