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图书推介     
正《身体·性别·欲望——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小说中的女性身体叙事》:杨秀芝、田美丽著,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该书对身体女性欲望、男性作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策略、女性作家文本中的女性身体叙事策略、未来女性身体叙事等内容进行了讨论。其研究对象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具有代表性并产生了较大社会反响的叙事文本,主要关注女性身体在当代文学中被叙述的情况,关注那些描绘女性身体,把它嵌合在叙述之中从而使它体现某些意义的小说创作,对女性身体在文化场域乃至现实生活中的处境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未来女性身体写作伦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姚公涛 《求索》2011,(9):193-195
“新小说”的叙事话语有文体的综合、意义的反讽、声音的复合、语式的自然等特征。“新小说”文体的综合主要体现在它从小说话语文体自身特点出发,融戏剧话语、电影话语、散文话语等话语文体于一体。从意义构成上看,“新小说”的反讽主要表现在叙事中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声音上的复合型是“新小说”叙事话语的又一重要特点,主要表现在叙述中有各种叙述声音的融合。从叙述语式构成看,“新小说”叙事话语主要呈现叙述者与“物”和谐并列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论《阅微草堂笔记》的诗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波 《求索》2011,(7):200-202
《阅微草堂笔记》虽是一部以论理见长的文言笔记小说,却具有明显的诗性特征。这一特征既表现于小说的叙事话语中,如叙事过程中穿插大量的诗赋作品、运用"诗笔"来叙事等等,也表现于作者对诗性人格的构建与追求上。《阅微草堂笔记》诗性特征的存在,与作者纪昀对诗赋的热衷及在诗歌方面的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王克俊 《前沿》2012,(12):169-170
文学是古老的艺术,电影是当代的艺术,二者产生的时代相差甚远。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关系百余年来备受关注。本文通过比较影片《美丽的心灵》和小说《私人的生活》在叙事方式、叙事视角和修辞上的差异,从而得出电影和文学之间的叙事差异。  相似文献   

5.
姜春 《求索》2013,(9):162-164
莫言小说在叙事姿态、叙事视角、叙事伦理等三个方面都有其独特选择。这直接影响着小说文本风貌与意蕴的生成以及道德立场和美学意图的表达。莫言的小说叙事采取“作为老百姓”的叙事姿态、“无知”的叙事视角、“稚拙”的叙事伦理,摆脱了以往知识分子“大叙事”中的俯视姿态,突破了“权威”话语的束缚,充满了内在的张力,在善恶伦理里贯彻着一种慈悲,在苦难叙事中透着人性的亮色。将底层老百姓的原生状态真实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6.
奥斯维辛之后,犹太大屠杀书写不仅面临着表征困境,还存在着性别话语失衡的问题,犹太男性往往处于大屠杀话语的中心,女性则居于边缘。对此,美国犹太女作家辛西娅·欧芝克的小说集《大披巾》一方面聚焦犹太母亲的大屠杀生存主题,另一方面融合"历史元小说"及"女性书写"的叙事艺术,在回应"大屠杀书写困境"及"男性中心叙事"的同时,建构并强化了犹太女性的性别及历史话语,表达了两性平等对话、共享历史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我国女性文学在艺术上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即女性作家主体意识中传统向现代的转换、叙述话语的转变、小说和散文的文体变革。现实精神始终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内核 ,现代意识是女性文学发展的品格 ,女性文学的叙事风格和叙述话语则由欧化倾向和理性色彩向感性化、叙述化转变 ,女性文学在文体上由模式型、传统型向实验性、多样性转变。  相似文献   

8.
尚继武 《前沿》2008,(1):225-228
反讽是小说艺术中常见的叙事修辞辞格泛。《聊斋志异》中的反讽叙事,机制灵活,方式多样,中的“孤愤之情”抒写得更加深沉厚重。明清之际以《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使用最为广丰富了文言小说的叙事功能,使蒲松龄寄寓在作品  相似文献   

9.
在《招安,招安,招甚鸟安》中,徐坤以超越父权制中心化价值体系压抑的书写策略,来实现作为主人公的徐小红艰难的自我指认和建构作为叙述者的徐小红"本真"的女性声音.小说中恣情凸显的女性主义姿态不仅仅具有女性独有的性别意识、生命体验和叙事欲望,更富有一种"性政治"的理论自觉与女性自审意识、自省意识所带来的反思的力量,这就使得徐坤在对"文革"进行书写时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燕丹子》与《荆轲传》均为我国古代早期相对成熟的叙事文。尽管二者的题材相同 ,但它们的叙事视角、主题和结构有很大差异 ,体现了作者鲜明的文体意识。《燕丹子》的叙事视角为个性视角 ,目的在于叙述太子丹复仇这一历史事件 ,叙事呈“线状结构”;《荆轲传》采用历史视角 ,主要为荆轲这一英雄人物立传。其叙事建构以荆轲为叙事中心 ,向四周辐射出去。后代文人以司马迁的叙事艺术为圭臬 ,同时继承《燕丹子》采摭异闻 ,虚构故事的传统 ,对后世杂传小说等叙事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1.
张映晖 《理论月刊》2007,(9):125-126,174
女性书写及女性叙事近年来备受关注。张爱玲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女性作家,其小说也多被作为女性书写的典范被频频言说。但张的小说文本本质上呈现与女性书写相背离的特点,笔者试图通过弄清这个问题来进一步准确认识张爱玲小说文本丰厚而深刻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种田文”是在女性向网络穿越小说由后宫叙事向家宅叙事发展的背景下兴起的,其核心特点是在家长里短的世情叙事中突出“勤劳致富”主线。种田文重启了劳动的尊严叙事,接续了中国当代文学中“爱劳动”的叙事主题,不过它更强调劳动的消费性。在其中,勤劳被看作个人致富的唯一手段。为达成这一“异托邦”想象,同时由于女性向设定所默认的主体行动力与所在生活空间的有限性,女性劳动被具体化为大众日常的消费品生产,且劳动过程的艰辛以及生产与消费间的障碍被完全取消。种田文的主要矛盾也被放置在消费与分配领域,围绕着劳动所产生的勤/惰、公/私、善/恶则是“不吃亏”的女主与“极品”亲戚进行“宅斗”的具体矛盾所在。这不仅赋予劳动强烈的伦理内涵以及对欲望性消费的有限抵抗色彩,而且女主只追求过小日子的底线伦理,既指向日益“个体化”的现实社会文化环境与女性的自我呈现,也由于其不扩张性而带有妥协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解读艾华(Evans)的《中国的女性和性别:1949以来的女性性别和社会性别的主流话语》一书的基础上,描述了自1949年来中国的女性性别和社会性别的发展状况,分析了在中国女性自古以来处于男权官方话语统治下的原因,并对女性平等社会地位的获得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14.
吴桐 《前沿》2014,(5):184-186
奥地利女作家耶利内克是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获奖之后,其代表作《钢琴教师》吸引了各界的关注。该小说具有鲜明的女性主义色彩,叙述深入隐秘的女性心理,是耶利内克有意识地进行叙事试验的成功尝试,是新女性文本的代表。女性主义叙事学是由女性主义与叙事学交汇衍生而来。在过去的数十年中,各种学科交叉并用为认识身体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便利,女性主义叙事学便是其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试图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工具,着重分析了《钢琴教师》的叙事话语,旨在揭示该小说的性别话语特质。  相似文献   

15.
反讽叙事讲究叙述结构的内外矛盾、悖逆并举 ,作者干预的含蓄巧妙、佯装无知 ,和叙述语话的复杂多变多产、多声和鸣 ,其“表里不一”的叙事技巧期待“聪明的读者”发现文本深层的真实意义 ,因此小说创作主体的读者意识是反讽叙事的主体性根源之一。近代中国小说读者意识的转型 ,影响到小说的叙事策略 ,使晚清小说呈现出叙述声音直露、叙事结构平面化、叙述话语单一的特征 ,是其反讽意识弱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大春的《城邦暴力团》可挖掘出多种中国传统叙事因素。传统书场叙事中偏离主题的"跑野马",为大历史提供另类知识的稗类,中国特色的笔记小说,随意散落在文本中的论赞诗,都显示出该小说对中国传统叙事因素的继承。张大春祭出"中国式小说"大旗,对抗现代小说的洪流,试图扩大小说的疆域。  相似文献   

17.
蒋继华 《前沿》2010,(24):174-177
欲望叙述是当代中国文学叙事的重要内容。身体在女性写作中不仅被作为话语的对象来建构,而且其自身的内涵、价值和意义也日益丰富。当代女性文本关于身体叙事的方式、身体经验的表达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王安忆、陈染、卫慧等女性文本中,身体意象呈现出独特的风貌。身体意象在当代女性文本中的流变,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  相似文献   

18.
利春蓉 《前沿》2006,(8):223-226
《雌性男人》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乔安娜.拉斯的代表作,也是美国七十年代最富争议性的作品之一。本文运用女性主义的理论视角,从基本主题、女性人物塑造以及叙事策略三方面,分析这部女性乌托邦小说,透视作者鲜明而激进的女性主义写作立场。  相似文献   

19.
艾里森的《隐身人》通过描写主人公寻求身份的历程,既揭示了西方社会里黑人的生存处境,又谴责了人与人之间的人性淡漠。以身份叙事为切入点,从"隐身"的寓意、文本的话语模型和叙事裂缝三个方面展开研究,揭示了潜藏于主人公生活里的身份意识,同时也指出艾里森用主人公的失败为读者提供了一个丧失人性关怀的典型范例。小说旨在说明,这种失败不只是具有民族特性的失败,更是具有人类共同特性的普通人的失败。  相似文献   

20.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作为时代的中心话语,是男性话语的突出表现形式。《百合花》在革命历史题材小说的框架内,顽强地显示出女性创作的双声话语特征,成为这类小说的异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