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赵玫 《天津人大》2014,(1):44-45
我无法讲述对杜拉斯的迷恋。 这迷恋已经持续了很多年,近乎毒瘾一般的。杜拉斯就是那枝罂粟,开在遥远的法兰西,远远近近地诱惑着你。  相似文献   

2.
陀螺之舞     
《杜拉拉升职记》是一本小说,而关于。小说,无非8小时之外事不关己地笑看他人生活起伏的消遣。但《杜拉拉升职记》同时被很多人视为是一本工具书。一部白领的生存法则,这似乎符合了快速的生活节奏下人们的阅读需要——娱乐和实用。于是,“杜拉拉”火了。  相似文献   

3.
杜拉拉之后,新职场小说阅读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燕 《观察与思考》2009,(13):58-59
如果你还在职场上混,应该听说过一个叫“杜拉拉”的虚拟职业女性。就是因为这个小妞,图书市场又进入了一个新的职场小说阅读季。从面市的那一刻开始,《杜拉拉升职记》就成了职场小说成功的典型营销案例,触角延伸至电视、电影、话剧等各个领域。如今,《杜拉拉2华年似水》出版了,市场表现依然可圈可点,眼看着第一、第二本的发行量加起来就快过百万,而跟随“杜拉拉”之后,更有了“杨小羊”、“大猫儿”、丁约翰、米娅……  相似文献   

4.
茅威涛曾经在众多媒体面前说过:“当我所演的范容在《藏书之家》中说到‘生于斯,长于斯’,我的眼泪就流了下来。我找到了共鸣,我想这就是宿命,我就是从事这个职业的。”在茅威涛看来,她和越剧的缘分可以用“冥冥中已经注定”来形容。  相似文献   

5.
江岸 《小康》2010,(1):125-125
《红楼梦》里小红的故事,堪称古代版杜拉拉升职记。看小红左冲右突的职场经历,会让今天的我们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6.
感谢永恒     
王志敏 《台声》2003,(1):28-29
算起来,我和《台声》杂志相识已经13年了,应当说当初相识纯属偶然,但13年交往下来,《台声》给了我很多很多。在《台声》杂志创办20周年喜庆的日子里,回顾这段相识相知的经历,我心中除了感谢,还是感谢。我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教了一辈子书。我于70年代后期开始诗歌创作。时代的恩宠,使我能够敞开心扉,歌颂现实生活向上的事物,揭示美好的心灵,刻画山河的壮丽,宣泄澎湃的诗情。从1989年我离休时起,就开始了致力于唤起海峡两岸休戚相关和睦友爱的歌吟。我以盘锦香稻诗社社长的名义用骈体文撰写的《致蓝星诗社的公开…  相似文献   

7.
“我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因为这,很多人打击过我,赵宝刚就曾相当直接地对我说‘你长得太难看了’。虽然备受打击,但是我从来没觉得我的长相对我的演艺事业有局限,我很清醒地知道演员的形象并不起决定性作用,关键是你的才华和演技。现在时代进步了,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变了,越来越多的小姑娘喜欢我了,我想我也能挤进偶像派行列了。”从《永不瞑目》、《像雾像雨又像风》、《征服》,到《半路夫妻》、《刀锋1937》、《大工匠》、《潜伏》,孙红雷走了一条由坏变好、由鲁莽硬汉到斗智斗勇的特工人员的戏路。  相似文献   

8.
很久以来,《中国妇运》就是我心中那一片永远青青翠翠的竹林。 初识《中国妇运》是在1991年,那时我刚调入山西省妇联做文秘工作,那时《中国妇运》还叫《妇女工作》。办公室的《妇女工作》遂成了我案头、手上、枕边的最爱。  相似文献   

9.
胡劲松 《现代领导》2009,(12):42-42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饮食是我们生存的最基本条件,讲究养生饮食很重要。《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中关于饮食的论述很多,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饮食有节,即有节制、适度的饮食。  相似文献   

10.
不经意间,我从事宣传工作已经有12个年头了,其间,领导换了一任又一任,同事调了一茬又一茬,办公室也调整了好几次,唯一不变的就是身边《时事报告》这本杂志了。  相似文献   

11.
姚穗穗 《当代广西》2009,(14):53-53
据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六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称,在该项报告“读者最喜爱的书”一项调查中,四大名著占据了前四名,依次排序为:《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及《水浒传》。  相似文献   

12.
李忠诚  翟超群 《黄埔》2012,(3):14-17
说起芭蕾艺术在中国老百姓心中的印象,很多人都会回答,芭蕾就是《天鹅湖》;说到《天鹅湖》,永远也绕不过一位主角,她就是现任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舞蹈家协会名誉主席白淑湘。是她,放飞了新中国第一只“白天鹅”;是她,在《天鹅湖》之后,又使中国芭蕾舞《红色娘子军》的“吴琼花”形象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3.
近来无事,心却被一种悠慢的,难以说清的无望与苦闷包裹着。我想起了一篇早已被文学界普遍认定的好文童,它就是北京作家史铁生的作品《我与地坛》。于是,我从那尘封的书箱里,凭着记忆找出了高一年级的语文课本,反复阅读。  相似文献   

14.
2006年春末,我在看《过去的中学》一书时,恰好看到5月18日《南方周末》一篇关于中学生的报道,超粗黑的标题大字很醒目———《“高考准状元”保送之争》。先简介一下这个发生在当代中学的故事吧:这就是我们今日的中学!已经无耻到了利用强权剥夺个人权利的地步!对于这个新闻,网友评论毫不客气:“功利教育,势利学校,中国教育何以堪!”“为人师者,毁人不倦也。”“现在的学校完全不顾学生的前途,而是一味地追求升学率,真是误人子弟!其实整个的高考体制下,很多事情都是扭曲的,中学、大学和学生的关系也是华北某市第一中学的高三学生李佳参加了北…  相似文献   

15.
郭庆晨 《文明大观》2001,(11):86-86
闲来无事,数一数二十多年来投过稿的报刊,足足有六七十家。不过,始终如一至今“热度”不减的并不很多,《文明大观》就是在我心里占据重要位置的一家,而且时日愈增,交情愈浓。  相似文献   

16.
我走进机关从事民主党派工作后,就一直把《中州统战》当做一个得力助手,经常置于案边翻看查阅。 我们要与时俱进,就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而阅读报刊就能不断自我“充电”。《中州统战》是以统战工作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刊物,活泼新鲜,雅俗共赏。我喜欢的栏目有《本期关注》、《要闻要论》、《卷首语》等,尤其《卷首语》,短小精悍,信息及时,我往往反复品味,圈圈点点,爱不释手。历史尤为我的癖好,而《华夏名流》、《历史春秋》等栏目  相似文献   

17.
也许我的身体里住着一颗恋旧的心和一个老迈的灵魂。就像我迷恋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简约和深沉,迷恋德国茂瑙表现主义的黑白影像,迷恋日本小津安二郎的质朴深刻一样,长久热切地迷恋阅读的孤独感,迷恋阅读中安静与沉默的力量。  相似文献   

18.
启蒙的反思     
走过豪华的大堂,突然看到拐角有一排书架,喜欢书的我不自觉地走了过去。花花绿绿的,哎,角落里瑟缩着一本书,淡灰的封面、烫银的几个字———《启蒙的反思》,也许就是这几个字烫了我的眼睛,我抽出了它。已经落满灰了,我翻开它,里面没灰,而且那段话是那样触动人心:“今天所讲的人  相似文献   

19.
声音     
《中国减灾》2007,(4):3-3
感谢《中国减灾》我是一名乡镇干部,也是《中国减灾》杂志的忠实读者。从这本杂志中,我不仅能够及时了解到国家在减灾方面的工作方针和政策,接触到最新的减灾信息,而且学到了很多防灾减灾的知识。这些内容对像我这样刚踏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人有很大的帮助。贵刊改版后,内容更加丰富多彩,知识性、实用性进一步增强,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和思路。我的一些同事也很喜欢这本杂志,这本杂志成了我们工作和生活的良师益友。在《中国减灾》走近我们基层干部和群众心中之际,我由衷地对它说一声谢谢,希望它的明天更美好!  相似文献   

20.
回望初心     
我出生在旧社会,生长在五星红旗下,唱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走进学校,抱定努力学好本领,长大报效祖国的志向奋斗着、拼搏着。上小学、读初中时,我如饥似渴地读书学习,阅读了不少中外名作名著,特别喜欢《可爱的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玉宝》《把一切献给党》和志愿军英雄的故事,懂得了美好生活都是英雄用鲜血换来的,党员形象也在心里“扎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