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界存在一个关于"平等悖论"的观点,认为权利、机会平等与事实平等相悖."平等"悖论的成因在于混淆了两个不同的"平等"概念."平等"概念具有规范性和描述性两种含义,一种是应然的平等,一种是实然的平等."权利与机会平等"与"事实平等"中的"平等"使用的虽然是同一个语词,却是两个不同的"平等"概念.  相似文献   

2.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需要不懈地进行理论创新.理论创新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实现.理论创新需要与时俱进的精神品格;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和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精神.实现理论创新是时代赋予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使命."三个代表"的思想是理论创新的典范,是新世纪的行动纲领."三个代表"的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相似文献   

3.
平等与效率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所追求的双重目标,是衡量一个社会进步发展的标准.在平等和效率之间,既存在着一致关系,也存在着冲突关系.中国的现代化起始于19世纪中叶,是一种外源性的现代化.为摆脱半边缘化的颓势,有识之士主张将效率作为发展目标;在革命化过程中,人们又表现出对追求平等的热情.效率与平等在成为中国现代化的双重目标的同时,二者之间的内在冲突也凸现出来.如何摆正效率和平等的位置以及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关键在于对中国现实的认识和把握.  相似文献   

4.
"直接适用的法"是国家为了更好的维护本国利益和社会利益而制定的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这些法律规范不必经过传统的冲突规范的援引而直接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直接适用的法"是一种新的法律选择方法,对于其究竟属于国内法还是国际法、公法还是私法、实体法还是冲突法、直接调整方法还是间调整方法等问题进行探讨,有利于揭示"直接适用的法"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政治效果"的法理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效果"具有独立性价值,其源于法律与政治关系的传统法学理论,是法本质的内在要求,并服务于政治文明,脱胎于"社会效果",成为进行个案利益衡量并影响法官心证的新增因素."政治效果"论与法的价值理论在终极关怀上具有一致性.法的正义、秩序和效率价值与政治统治的内在逻辑是一致的,与政权建设的需求是吻合的.正是这种同质性,法的运行才完全没有必要也无法排斥政治因素,因而从某种程度上说,对"政治效果"的尊重也必然就是对法律信仰的坚持.  相似文献   

6.
产权组合-对"小产权房"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权权能随着分工和社会、科技以及人的认识的发展而不断拓展、重新组合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而产权的拓展、重新组合和明晰及对经济社会的促进作用,又促进了制度不同层次的变化."小产权房"是产权组合的具体表现,其存在有着现实合理性,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中国农民自我城市化进程中的一场发源于农民自身的革命."小产权房"的规范和政府的职能创新等是当前需要重点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然是一个人人享有同等的机遇和权利,各尽所能、各得其所的社会.也必然是一个注重男女公平、平等、和谐发展的社会.在这个社会里,需要构建一种社会主义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的机制,使社会主义的性别关系最终实现和谐发展.其中,完善社会和谐运行机制是构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条件,贯彻男女平等基本国策是构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关键,开掘和确立女性主体性是构建性别平等与和谐发展机制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我国"私人侦探"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我国各种形式的"私人侦探"或公开或隐蔽地存在人们生活中,而这与我国现行法律存在冲突.在我国,法定意义的侦查权是不能由私人享有的,当事人只能在法律许可范围内从事不侵害公民合法权益的相关调查活动."私人侦探"的存在有着一定的社会原因,同时也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国不应也无必要设立所谓的"侦探业".在现行法律框架下,完全可以通过相关办法解决群众需要、市场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代市民社会的独立为对劳动者"平等"保护提供了广阔的社会背景。对劳动者"平等"保护是把劳动关系视为纯私(民)法的调整对象的结果。对劳动者"平等"保护是自由主义正义观,在古典自然法正义观和功利主义法学和早期分析法学正义观看来,对劳动者"平等"保护,就是符合正义的。而马克思主义既肯定了劳动者"平等"保护的正义性——历史进步性,又批判其非正义性——历史局限性,这些主要集中在对近代自由主义正义的自由、平等和私有财产的抽象性的揭露上。  相似文献   

10.
法治的发展促进了权利思维的普遍化,用权利话语思考社会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常态.这可在"范跑跑"事件中体现出来."范跑跑"事件存在"权利论"和"道德论"两种观点.但是,从权利的根本属性来看,范美忠的行为既是权利的,但又不完全是权利的;既是道德的,但又不完全是道德的.权利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这是实现社会合作的基本要求.权利的享...  相似文献   

11.
"平等·参与·共享"是新残疾人观的核心精神,社会交往是人类的一种生存方式,是个体提升社会适应力、增强社会联结的有效方式。残疾人社会交往的状况是残疾人能否"平等·参与·共享"的现实反映,这是因为社会交往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残疾人"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程度。囿于多重劣势集聚,残疾人社会交往的总体水平普遍低于健全人,同样在残疾人群体内部,也存在着因个体特征、类型分化和城乡差距产生的残疾人社会交往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法律的存在与实现与民族精神文化中的伦理道德有着最直接的关系;古今中外任何一部优良的法典都必须内涵与当时社会历史阶段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都必须与同时期道德要求的价值趋向相一致.现代法制所体现的诚实信用、公平公正、平等公开、善良真实等原则既是道德对法律的要求,也是道德对法律的主导.同时,法治的实现,需要与时共进的全社会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法律调整是以道德调整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3.
社会公德是公共生活道德,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化解公共场所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起到社会人际关系"润滑剂"的作用,而且有助于提高社会个体的公德素养,进而形成群体性的社会精神能力,形成和谐社会所需要的整个社会的公共精神. 现代日常生活的公共性使日常生活与社会公德存在密切关系.因此,研究日常生活中如何加强社会公德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当我们追溯契约法的发展史直将其推至古希腊法、罗马法时,发现私法精神始终蕴涵于契约制度之中.私法是调整私人财产关系的法,而契约债权在私人财产关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旨在通过对大陆法系契约法律制度与社会交易关系进行历史考证,利用获取的古典法学中私法发展的历史经验,从而巩固运用私法维护社会交易关系中契约债权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5.
WTO的法律文化是市场经济的法律文化,即权利文化,它集中体现了"法治精神"、"自由精神"、"民主精神"和"平等精神",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与WTO法律文化存在深刻的矛盾.中国加入WTO后,只有吸收、借鉴和移植WTO法律文化才能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实现自身的法制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汉语中的性别歧视及消除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别歧视"是以男女性别为基础而产生的一种歧视现象.语言是社会的产物,男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及婚姻家庭方面的不平等必然反映到语言中.汉语的造字、构词、文化等方面都存在性别歧视现象.当前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消除这些歧视,以期为构建两性和谐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文化基础与民法取向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和文化的关系向来受到人们的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不太倾向于认为在一些具体的人背后还有一个抽象的"人",而是倾向于在人的各种社会角色和社会关系中来界定"人"。在中国传统社会,尽管存在着一般意义上的私有经济关系,存在着我们今天称之为"民事"的种种关系,但并未真正产生出可以称之为"私法"或今天意义上之"民法"的那部分法律。在西方社会,法律文化以权利为本位,注重对个体权利的保护,权利意识在法律文化中占起始和主导地位。东方的民法传统更多地可归为民事社会法,而非西方的市民法。作为私法的民法应当以私人权利为精神、为本位。  相似文献   

18.
通过考察33号指导意见的"规范目的 "和例示严重失信行为的属性与内容,可以发现其他严重失信行为应当具备目的 标准、属性标准、形式标准."社会信用法"出台前,各级别规范设列的其他严重失信行为不可与33号指导意见相抵触."社会信用法"出台后,依照法律保留原则,其他严重失信行为可以由法律、法规加以设列.相较于例示严重失信行为...  相似文献   

19.
"疑罪从无"是指在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时对刑事被告人作出无罪判决的一种司法制度."疑罪从无"在我国经历了从无到有的逐步发展过程."疑罪从无"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必然需要;是促进法制公平正义的法律需要;是保障人权建设的客观需要;是建设安定有序社会环境的实际需要"疑罪从无"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不可缺失的重要司法原则.  相似文献   

20.
武装冲突法的精髓是平衡与协调"军事需要"和"人道要求".全部武装冲突法,就其实质来说,就是在保证战争的"军事需要"的基础上,平衡和协调"军事需要"与"人道要求"这一对矛盾,为这一对矛盾运动提供恰到好处的基本原则、规则、规章和制度."军事需要"是武装冲突法的基点,"人道要求"是武装冲突法的价值指向,是其追求的价值目标."人道要求"的实现要受"军事需要"的限制,是以满足"军事需要"为基础的,科学地实施武装冲突法,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精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