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民间社会是一个以地域和权利为纽带,具有自己独立的内在运行逻辑和规则的自治体,民间法作为一种社会秩序,虽然它的形成和发展不能不受到国家正式法律制度的影响,但它是在国家法以外自发生成的规则体系,是民众自己而不是国家机关意志的外化形式,它出自“民间”,反应现代民间社会的需求。从现代民间社会自身的建设看,必须依照现代市场规则的要求整合民间法资源;民间法还应当建立起向国家法主动输送制定法“半成品”的机制。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如何构建良好的社会治理日益成为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重要课题。社会的本质是"生活世界",而国家"中央辐射式治理"具有先天的缺陷,两者的共同作用决定了现代社会治理必然是民间法与国家法多元规范的治理。在社会治理中,民间法基于其以交往为基础、以互相理解为目的社会自我生成特性而有着独特的作用,一方面是整合社会秩序,一方面是整合社会伦理。从民间法与国家机关、民间组织、社会参与者三个主体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分析,民间法可以通过与立法与司法互动规范化、以民间组织为载体实现规则再生成和激发社会参与者主体自觉与治理能力三个途径介入社会治理。  相似文献   

3.
民间规则与法律方法——以比较法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民间规则是一种不同于国家法的社会规范.它具有地方性、圆融性和经验性,可以补充国家制定法的不足.在普通法系,法官以民间规则为主要法源,严格限制国家制定法的适用范围,一旦制定法模糊不清则可以以民间规则取而代之.在民法法系,尽管民间规则不是主要法源,但是制定法的缺陷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法官常常运用民间规则消除制定法歧异,填补制定法的漏洞以及借助民间规则具体化不确定概念和一般法律条款.  相似文献   

4.
软法位于民间法与硬法的分界面,而对法的应然、实然和必然的范畴切分构成硬法、软法和民间法的基本语境与逻辑基础。软法与民间法的耦合与界分主要以是否经过国家认可为分水岭。促进民间法向软法的转化是法治时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现代法律制度的必然要求和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5.
社会自治的民间法资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自治以消极自由权为依归,并以民间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分野为制度前提,主要表现为契约关系的社会权力是社会自治的基础,也为民间法确立了效力前提。民间法的效力根据还包括民间法规范符合社会主体的需要,并具有自然法意义上的价值基础。民间法实效就是民间法效力的彰显,依赖于社会权力、主体需求和自然法价值。社会自治意义上的民间法资源主要包括民间习惯法、道德规范和民间组织的内部规则。  相似文献   

6.
传统文化中的彩礼及其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彩礼是我国古代婚姻制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随着社会变迁,它经历了由古代国家法至民间习俗,再由民间习俗回到国家正式制度的变化.这一历程表明,国家法必须以民间习俗为基础,只有与民间习俗协调统一,国家法才具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7.
社会制度相对稳定性需要与演化变迁需要的矛盾运动,导致制度总是相对滞后于社会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在不损害社会制度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制度滞后时滞,是我们研究社会制度变迁路径的目标。在社会制度二元结构中,国家法与民间规则的变迁路径表现出彼此迥异的特点,而两者的不同变迁路径对于整个社会制度来说各具作用,不可偏颇。在我国现有制度环境下,实现国家法与民间规则的互动极具必要性,而通过制度科层供给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从而减少制度滞后的时滞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8.
社会制度相对稳定性需要与演化变迁需要的矛盾运动,导致制度总是相对滞后于社会关系的发展与变化.在不损害社会制度稳定性的同时,最大限度地缩短制度滞后时滞,是我们研究社会制度变迁路径的目标.在社会制度二元结构中,国家法与民间规则的变迁路径表现出彼此迥异的特点,而两者的不同变迁路径对于整个社会制度来说各具作用,不可偏颇.在我国现有制度环境下,实现国家法与民间规则的互动极具必要性,而通过制度科层供给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从而减少制度滞后的时滞与社会成本.  相似文献   

9.
浅论民间法     
陈昊 《工会论坛》2008,14(2):143-144
本文对民间法这一法律现象从其概念、渊源、特征及发展趋向性进行了分析论证。,认为民间法是在社会生活中,独立于国家法之外的,在民间经过长期历史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得到人们普遍认可和遵守的,调整特定范围内的社会生活关系,具有一定的强制力,并以此维持的一种社会调整规范。民间法具有习惯性、地域性、私法性、文化性四方面的特征。在我国的法制建没中应当重视民间法与国家法之间所存在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0.
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的基层法治建设面临着国家法与民间法的碰撞,然而民间法与国家法并非水火,民间法根植于乡土社会,旨在规范民众行为,与国家法形成互补,既有助于国家法发挥统合基层社会的作用,也有助于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还可以培育基层社会崇尚规则的习惯。在实践中,再造民间法并实现国家法与民间法的互动,可通过律师下乡、完善调解制度与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11.
民间金融长期处于法律法规调控的灰色地带。伴随着民间融资的迅猛发展,非法集资犯罪活动也日益突出,界定合法融资和非法集资出现了理论认定和实践操作的难题。为了规范民间金融,检察机关需要发挥金融检察职能,以一个开放、科学、合理的监管方式介入,以保障和促进民间金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现行立法中,关于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的规定非常狭窄和笼统,概括来说,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足,它未涉及间接损失的补偿、没有时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补偿、没有全面补偿失地农民的社保权益损害,应从以上三个角度来完善我国土地征收补偿范围的立法。  相似文献   

13.
胡锦涛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是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组成的,包括全面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军队历史使命、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指导方针、深入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军队各项建设首位、推动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深入发展、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这一科学思想体系是科学发展观在军事领域的运用和展开,揭示了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开辟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创新发展新境界。  相似文献   

14.
经济法视域中的软法规范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范围内国家管理的衰落与公共治理的兴起,将法分为硬法和软法两种基本形式并非没有根据,对软法规范的研究也日益引起学界的浓厚兴趣。事实上,经济法作为一种回应型法,软法规范大量存在并具有非国家强制性、创制方式的弹性与民主性、非司法中心主义、法律位阶的非层次性等特点,使得其与经济法视域中的硬法规范区别开来。同时它与经济法视域中的硬法规范相得益彰,共同规范和调整着经济法关系。但软法规范的缺陷也是极其明显的,软法的泛化不利于法治社会的构建。为此,有必要将软法规范赋予硬法的某些特征使软法朝着硬法化方向转化;增强某些软法规范的刚性使其朝着可诉化方向迈进。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列举了国家公务员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变异的主要表现,并从社会生态环境、政治体制与政府治理模式、官僚体制的内在缺陷等方面分析了变异的原因,提出了有效抑制公务员制度变异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在文物保护的理念和制度的设计上均存在着一定的缺陷,相关法律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使文物遭受到越来越严重的破坏,文章通过分析我国文物保护法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传统的维稳模式在道德正义上削弱了政府形象,加速了社会基础秩序和社会价值体系的失范.这就要求转变传统的维稳思维,建立符合社会稳定自身规律的新思维.其具体内容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有限政府,避免政府在社会矛盾中处于首当其冲的位置;使法治成为解决冲突的长效手段;建立利益均衡机制,为社会不满情绪的宣泄提供制度化渠道;促进民间...  相似文献   

18.
本文回顾了政府规制烟花爆竹生产的国家标准及法律法规,重点回顾了法律法规,通过分析政府规制烟花爆竹生产的法律法规的空间和时间特点,找出了政府规制与烟花爆竹生产以及经济发展的关系,为以后政府更好的规制烟花爆竹生产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煤炭资源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开采利用过程中,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究其原因,与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的监管不力以及煤炭企业不当的环保理念不无关系。基于此,文章提出今后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府应担当起真正的监管责任,煤炭企业要担负起自己的环保责任。  相似文献   

20.
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是美国资产证券化的最主要形式 ,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成文法规 ,但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运作主要是通过其发达的证券市场和中介机构来实现 ,采用契约自由、信息披露、市场监管、司法救济的法律控制模式。我国房地产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其客观需要 ,但目前存在许多障碍 ;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通过建立健全住房金融法规、制定资产证券化专门性法律等措施来推动其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