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孟燕方雷 《探索》2022,(6):85-97
组织动员是中国共产党作为政治组织的基本功能与重要优势。以党的基层组织为中轴,组织基层社会并动员社会主体参与治理是党领导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内蕴动员型治理逻辑,其发挥社区党组织的组织动员功能,引领重塑基于信任的社区治理关系结构;嵌合市场组织与社会组织,整合治理资源以降低治理成本;发挥党员示范带头效应,带动社区治理主体协同参与。因此,要实现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需通过枢纽链接、组织嵌合与行为垂范等机制提升动员型治理效能,即建设枢纽型党组织,通过机构合作以实现治理过程的系统化运作、资源交换以降低治理成本、空间优化以提高治理效率,引领构建社区治理整合体系;深化党的组织嵌合,通过完善党的组织架构以组织带动社区居民、拓展党的组织覆盖面以整合社区治理组织化资源、建设政治引领工程以推进合作治理,塑造社区治理网络格局;发挥党员先锋作用,统筹加强社区党员与在职党员双重示范引领效应,激活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动能,进而破解基层治理困境,稳固现代化国家治理根基。  相似文献   

2.
岳静 《理论建设》2013,(6):96-98,95
社区是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承载体,是预防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前沿阵地。社区应急功能的发挥,直接影响着政府应急管理能力的提高。推进社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在应急管理中的作用,提高城市社区和政府的应急管理能力,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重要内容。为此,必须建立常设的城市社区应急组织,包括应急管理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志愿者队伍以及应急管理专家库;做好城市社区应急管理准备,建立健全城市社区应急预案体系;注重危机教育的阵地建设,培育良好的城市社区应急文化,加强社区居民居安思危意识,提高社区居民应急能力。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目前,乌鲁木齐城市社区治理仍以政府主导,存在社区居民参与意识较差,缺乏参与的动力,参与结构不合理,参与方式被动,参与范围有限,参与渠道、制度、载体缺乏,参与效能总体偏低等问题。创新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尤其是复杂重点社区治理,需要政府、居委会、居民自身等各相关主体的共同努力,要在转变社区管理体制与治理模式,完善社区治理结构,营造居民参与的外部环境,培养居民社区意识,增强居民参与能力,拓宽居民参与渠道、健全居民参与制度、拓展居民参与的空间,引导社区少数民族居民参与,加强对社区流动人口的服务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4.
城市基层组织管理体制创新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城市基层组织管理体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端,建立社区体制是我国在城市基层组织管理体制创新上的一种理性选择.要推进温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必须要定位政府的行为边界,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建立社区自治组织,界定社区自治权,并拓宽社区工作人员的来源,最终实现社区民主自治.  相似文献   

5.
产业集聚使人口资源的集聚效应加快,也使社会治理资源面临新的压力.城乡治理资源集聚态势带来的新变化,求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与加速转型相适应。其重点应推进基层党组织创新.转型并构建与统筹城乡发展相适应的基层组织体系。基层党建的工作重心在社会结构层面上作战略性转移,将主空间从单位移向社区,重视加强新兴经济社会结构中的“两新”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社区治理迎来了新时代,并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面对社区类型复杂多样、治理体制机制不通畅、社区基层组织行政化、社区参与程度低和社会力量参与不充分等现实困境,作为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和全国社区治理实验区的B市X区,通过社区治理机制建设、社区基层组织改革、社区自治力量培育、社会力量引导和全响应机制创新等实践策略,将原有体系的纵向改革和新生力量的横向拓展有机结合,促使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多层次参与,逐步形成了以红墙意识引领、纵横力量结合和多方协作共治为基本特征的特大型城市中心城区社区治理模式。这也为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尤其是城市中心城区社区治理的再实践和再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社区治理法治化是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基础。当前,城市社区治理存在法律体系不健全、选择性运用法律、信访不信法、法律方法使用边界不清等问题,要发挥社区党组织和基层政府在推进社区治理法治化进程中的领导、主导和示范带头作用,通过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优化法律服务、加强法律监督等途径,完善法律体系,建构法律权威,强化法律执行,用法治为和谐社区建设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8.
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点在基层,基础也在基层。社区是整个社会的细胞,是社会的最基层单位,其法治化建设关乎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当前,城市社区法治化建设还存在立法工作相对滞后、法治化宣传教育不到位、治理主体关系不顺、法治人才队伍建设落后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法治化进程。为此,推动城市社区法治化建设,应建立健全城市社区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加强普法宣传力度,进一步理顺党组织、政府与社区自治组织的关系,强化专业法治队伍建设,以法治建设为城市社区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9.
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从根本上改变了计划经济时代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逐步形成一种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状态。但是,这种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不能简单理解为政治学意义上的协商治理,而应该是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居委会牵头三位一体下的整合式参与社区治理。随着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推进,社区已然成为基层治理的试验场,要求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吸纳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进而构建一种和谐有序的协商共治模式。然而,要厘清我国城市社区治理体系,必然需要通过科学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探索契合城市社区治理现状的理论模型。本文在上海A街道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一种整合式参与社区治理模式,并且解释这种社区治理模式的生成路径、原因、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进路。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国有企业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基础。要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社会组织等的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结构,扩大组织覆盖,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以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带动其他各类基层组织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