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9 毫秒
1.
社区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其防灾减灾及应急能力影响着应急体系建设工作。陕西省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存在工作长效机制未确立、风险评估工作缺乏专业性、居民参与度不高等问题,社区防灾减灾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必须以"示范社区创建工作"为引领,"多元参与"为主导,长效激励机制为着眼点,夯实基层应急能力,从而达到完善社会整体应急体系和应急能力提升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农业大国,只有提高和增强农村减轻和防御各种灾害的能力,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因灾致贫,不因灾返贫,才能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研究减灾防灾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文章在分析我国农村减灾防灾面临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农村、农业、农民要全面提高减灾防灾能力,从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人民立场明确了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价值取向、激发了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动力源泉、汇聚起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强大力量,是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核心密码“。为了人民”的价值取向“、依靠人民”的实践品格,为新时代党领导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根本的价值遵循和实践导向。  相似文献   

4.
将成本分担机制引入防灾减灾工作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控制防灾减灾总成本,降低灾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另一方面是为了加强各个社会主体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合作关系,提高灾害应对的有效性.防灾减灾成本分担机制不仅要解决由谁来负责防灾减灾投入的问题,还要解决以何种方式、以多大比例来分担防灾减灾成本尤其是灾前的成本投入.这将有助于把防灾减灾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最大限度地提高灾害应对的效率和效益.  相似文献   

5.
灾害管理是政府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量事实表明 ,缺少防灾意识和必要有效的管理措施是许多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依法治理灾害是提高灾害治理水平的必然发展趋势。为了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借鉴发达国家防灾减灾立法和依法管理的经验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法规体系 ,依法明确政府救灾责任 ,进行灾害管理 ,系统治理区域灾害。提高防灾减灾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发展灾害社会保险 ,进一步完善保障机制 ,充分发挥法制在灾害治理中不可替代的规范和指引作用 ,是我国政府治理灾害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今年5月12日是我国第三个防灾减灾日。每年的5-10月为讯期,也是我省地质灾害多发期。多年来,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科学谋划、求真务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总结,已逐步构建起基本完备的地质灾害防治机制。这一机制在我省防灾减灾的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7.
发展防灾减灾救灾事业是国家稳固、人民安康的重要保障“。十四五”时期,中央和地方制定一系列防灾减灾救灾政策规划,助推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政策工具(X轴)—政策目标(Y轴)—政策主题特征(Z轴)三维框架,借助NVivo11 Plus分析中央和地方(西藏自治区、台湾地区、香港和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除外)颁布的172份“十四五”防灾减灾救灾政策规划文本,运用ROSTCM6计量软件分析政策规划文本主题词。研究发现,在中央和地方“十四五”防灾减灾救灾政策规划文本中,环境型政策工具的使用居于主导位置,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相对较少,需求型政策工具使用明显不足;不同的政策目标对应的参考点数量差异较大,政策工具、政策目标和政策主题特征三维度之间存在较强联系及相关性。最后指出,坚定不移贯彻“预防为主”的理念和方法,顶层设计注重整合多主体力量,中层政策注意协调工具箱合力,基层实践聚焦释放示范点效能,是加快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事业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自然灾害频发影响到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问题。对于减灾防灾也应提升到一个事关政治大局的层面来认识,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防灾减灾工作。然而,当前农村地区减灾教育与减灾意识方面的研究,既在理论上存在着薄弱环节,在实践方面也存在欠缺,必须构建农村地区减灾教育与减灾意识培养体系:转变观念,农村减灾教育应与经济发展同步进行;以系统论的思路为指导、多部门联动、多措并举,形成长效机制;培养减灾防灾教育的各层次专业人才;借鉴国外经验,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农村地区减灾教育与减灾意识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9.
扬汤止沸,莫若未雨绸缪:从“预警”到减灾防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危机管理生命周期中具有基础意义的第一环——减灾防灾环节(Mitigation),对于整个危机管理的成效具有很强的制约作用,这已在各国危机管理实践和研究中取得共识。然而目前中国的应急管理领域,无论是理论研究者还是实务工作者,一个普遍的现象是对"减灾防灾"这一环节仍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纵然在危机管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危机的预警和响应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政治意义,但是缺乏长期的减灾防灾环节很难取得应急管理能力的综合提升,同时灾害响应的有效性也会遭遇瓶颈。本文在对减灾防灾的概念和作用进行梳理和界定之后,总结了国外在减灾防灾中的成功之处,希望能为中国减灾防灾环节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了船舶测报工作在海洋预报网络中的地位和在海洋预报、防灾减灾中的作用;并在指出船舶测报工作出现滑坡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点今后工作改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作为"帝王条款"的诚实信用原则以其所负载的价值涵摄全部私法法域。诚信原则浸染在《商标法》中,存在着深刻的理论根据。诚实信用由道德转化为法律,其基本途径是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的:一是制定成具有弹性力的原则性规定;一是将其作为基本原则蕴涵在法律规范中,制定成可操作性的具体法律规范。通过后一种方式,《商标法》将诚实信用原则贯穿于其法律规范中。  相似文献   

12.
在国外,检察官的客观公正义务是以实体真实主义和职权主义为基本原理的德国法学的产物。其起源于19世纪后期德国的刑事诉讼法,随后在欧洲大陆和亚洲一些大陆法系国家的法律中也得到了体现。客观公正原则实质上是客观性原则和公正原则的结合,因而具有两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在当代中国,客观公正原则的法理基础和法律依据则主要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中国艾滋病立法成效 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艾滋病立法已走过17年的艰难历程。17年来,中国艾滋病立法从拒绝到承认,从分散到系统,从惩罚到关怀,取得了一定成效,形成了一个比较广泛的初步立法框架。但也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根本原因是文化上的禁忌与认识上的差异所致。艾滋病立法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现阶段可行的立法建议为:抓紧起草《艾滋病防治法》及时修改有关法律法规或规章;及时出台艾滋病法规和规章及《艾滋病防治管理条例》,加大地方性立法的力度,逐步健全地方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14.
消防监督管理工作,是公安派出所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按照公安干警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要求,结合“三基”工程建设,使公安派出所民警就消防监督管理基础工作做到“三懂”、“四会”。应明确公安派出所民警消防监督管理的职权,掌握消防燃烧学等基础理论、《消防法》等有关消防管理的法律法规、消防工作的方针、原则,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管理工作,为促进“三基”工程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5.
侵权行为法的本质和地位是侵权法研究中的基本问题,传统大陆法系中侵权行为法作为债法的一部分而存在。侵权行为法的本质应是一部民事责任法,具有独立于债法的地位,确立侵权法独立的民事责任法地位,对完善我国民法体系、更好地发挥其功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公序良俗原则作为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在侵权法中,其作用主要是起到最低限度的限制与保护利益,在行为自由与权益保障之间维持着平衡。无论是在德国模式还是法国模式中,公序良俗原则的作用在侵权行为法一般条款中都有体现。然而,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的规定存在不足之处,公序良俗原则的作用难以发挥,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7.
我国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行政许可法》规定,我国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有七项:许可法定原则;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权利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许可不得转让原则;监督原则。这些基本原则鲜明地体现了我国行政许可法的现代行政精神。  相似文献   

18.
行政法学者多是依据标准来确定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但该研究进路存在着标准的不确定性等问题。域外经验表明,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确立应具有规范依据。考察我国宪法及行政法律规范,从文本出发来构建我国行政法基本原则,能够称其为基本原则的只有依法行政原则。从依法行政原则中能够演绎出法律优位原则、法律保留原则和行政程序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电子产品已经日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由于电子信息产品更新换代较快,电子垃圾的处理已经成为困扰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难题之一。我国现阶段电子废弃物管理有关法律尚不健全,除《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以外尚无专门的电子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律,具体法律制度亟待确立。  相似文献   

20.
软件反向工程在现代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滥用则会违背知识产权之根本保护法理,理应受到法律规制。英国是一个软件反向工程适用立法较完备的国家,其主要适用欧盟相关立法《软件指令》和本国专门性立法《软件条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