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鉴赏诗歌的重点和难点是把握意象、意境。说它是重点,是因为诗歌大多运用意象、意境来表达感情。说它是难点,一是因为意象、意境至今是个没有定论的概念;二是意象、意境的内涵往往也是不确定的。  相似文献   

2.
李铭 《前沿》2009,(10):184-186
本文通过引用美国著名的现代诗人罗伯特.弗罗斯特所创作 的《白桦树》等诗歌,对"白桦树"这一诗中的意象进行分析。在与其他诗歌互为对照理解的前提下,试图把握"白桦树"这一意象所承载的神性美和人性美。另外再辅以弗罗斯特本人的文献中对诗歌本质的表述,得出结论:"白桦树"这一意象也是诗人对诗歌本质的隐喻。  相似文献   

3.
郑益兵 《求索》2012,(4):141-143
意象是诗歌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内涵上看,美学意象分为单一意象和多元意象。两者形成的机制不同。前者是由诗歌创作者共同的审美体验造成的,后者则为诗歌创作者思维活动的个性差异所致。每一个意象都有其存在的理据。意象具有强烈的主观性,并与客观物象的特性密切相关。把握住诗歌的美学意象,有利于更好地解读古代诗歌的意境和思想内容,对于现代诗歌的创作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月亮是中英诗歌中经常用到的意象,而且在中英诗歌中都可以表示诸如“美丽”、“宁静”、“和谐”等文化内涵,但是由于中西文化在各自的自然生态环境,伦理文化心态及美学倾向中都存在着差异,因此月意象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有了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5.
“四季”意象在汉英诗歌中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英两种语言源于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因此,“四季”意象在汉英诗歌中也分别体现出不同的文化意蕴。四季的轮回,年复一年,给古今中外的诗人留下了多少感叹,以季节词为意象的诗歌比比皆是。因各地四季的自然特征有一致性,汉英诗歌“四季”意象的寓意有很多相同之处。但是,受不同气候、地理、文化、审美情趣的影响,“四季”意象的含义也存在着差异,表现出汉英各自民族的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6.
谭德晶  ;高颖君 《求索》2008,(3):185-187
戴望舒的诗作有一种古典美的精魂气质,其在诗境营构、意象选择等方面都与中国古典诗歌有着或显或隐的联系。“秋”、“青色”、“夜”的意象,以及女性、花草及“飞升”意象都与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原型有着渊源关系,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戴望舒在向“现代”寻求的过程中,对古典诗歌传统的某种倾心与复归。  相似文献   

7.
隐喻与意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全国 《求索》2007,(10):186-188
意象是中西方文艺理论中都很重要的一个范畴,对比来看,中国的意象理论主要偏向于意的层面,西方的意象理论侧重于象的层面。隐喻与意象之间既有紧密的联系同时也有显著的不同,就意象本身来说,它具有一定的自在性,它的存在与隐喻并不具有必然的联系。在诗歌中,意象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单独构成表现的样式。尽管意象并不必然地与隐喻有关。但是通过隐喻来表现意象,能使意象具有更加丰富的关学意蕴。从意义上讲,意象本身是不需要转化,而隐喻必然存在着意义的转化,这一点形成了与意象最为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8.
卜庆安 《求索》2008,(3):188-190
诗以心灵为殿堂,诗歌意象比其它文学体裁中的形象更富于心灵体验性,更富有浓郁的审美色彩。作为明清之交的遗民诗人,屈大均的诗歌从复合的音乐性、繁富的色彩度、幻化的动态感与委婉的含蓄性等四个方面体现其鲜明的意象美。虽然其美感形态不同,表现方式多样,但都以诗歌的灵魂与生命——意象为核心,和着美感的节拍,流溢充盈的情感,抒发诗人对生活生命以及大千世界的感悟。  相似文献   

9.
王冬梅  赵志强 《前沿》2009,(10):187-189
诗歌意象是我国古典诗歌理论的重要内容,意象类词语是诗 歌的重要组成部件。古代诗歌里有非常丰富的意象类词语,这些意象类词语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从感觉功能方面来看,意象类词语可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意象类词语具有多样性、象征性、系统性、模糊性等特征。在修辞功能上,意象类词语表现出简练、委婉、新奇等修辞功能。  相似文献   

10.
论杜国清爱情诗中意象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台湾旅美诗人杜国清的爱情诗在积极借鉴西方现代派技巧的同时,也努力向中国古典诗歌寻求养料,尤其在意象的运用上,更是独树一帜,取得了不凡成就,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单个意象的选择、意象群的组合和意象征的运用,从而使他的作品诗意浓郁、内涵丰富、耐人寻味,是中西美学思想相结合的典范,为中国新诗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范例。  相似文献   

1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古典诗歌在英美诗坛上展示了其独特魅力,丰富而饱满的“意象”使庞德等众多诗人为之倾倒,然而“意象”的接受过程中却发生了异化现象。本文主要从“意象”的语言层、形象层、意蕴层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英美意象主义诗人在接受和借鉴中国古典诗歌时所遇到的多重羁绊,这正是意象派借鉴中国古诗意象形似而神不似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光利 《求索》2011,(9):187-189
英美意象主义诗歌与中国诗歌在二十世纪初的互动对双方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在意象呈现方式上的契合,意象派诗歌主动向中国古典诗歌寻求营养与变革的驱动力。同时,中国诗歌受意象派运动的影响,冲破了旧诗格律与体式的藩篱,获得诗体的大解放,迎来了中国现代新诗的诞生。本文分析了中西诗歌互动的渊源,总结了中西诗歌互动过程中的得与失,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春燕 《求索》2011,(5):185-187
陶渊明所创造的诗歌意象,不仅与其人生轨迹"同构",亦与其内在的人格精神"同构"。陶诗意象具有独特的情感指向性与象征意义,究其实质乃是魏晋士人玄学人格的生动体现,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与时代特色,对后代文士的精神世界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4.
京派小说的文本中出现许多重复性的意象,相同的意象有的出现在不同作家的笔下,有的反复出现在同一作家的文本中。京派作品中蕴含丰富的诗性因子,意象设置与古典诗文具有历史传承性,作家善于开掘意象所积淀的文化象征意蕴。因此从作家惯用的独特的单位意象出发.能够更好地寻求对作家独特的精神世界与艺术世界的把握。  相似文献   

15.
试析《红楼梦》中“花”的意象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传统文学中 ,“花”作为最初的审美需求出现在诗歌中 ,到最终成为正式的“意象”这一过程中 ,其情感内涵得到不断的拓展 ,并被小说这一文学样式吸收。《红楼梦》中 ,“花”的意象内涵主要有三点 :它是女子身世飘零的意象 ;它是尘世人生无常的意象 ;它是封建大家族败亡的意象。“花”作为意象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16.
曹禺将传统诗歌中的“意象”运用到戏剧创作之中,“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在戏剧作品中具有整体象征意味意象的运用,突出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并且形成了戏剧结构的二重维度,扩展了戏剧表现的艺术张力。曹禺戏剧中的整体意象从根本上讲是人类集体无意识的体现和意象“原型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著名作家,文坛的常青树,创造了非凡的文学成就。他具有诗人气质,在小说里善于运用意象符码客观地反映普通美国中产阶级的日常生活状况和人生诉求,其中隐喻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反映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一定的社会文化观念,而性意象则不仅是一种表现观念颠覆和人生追求的象征,甚至成为一种新宗教的符号。  相似文献   

18.
秦兰 《青年论坛》2001,(4):76-77
本文先从钟的来历及何为意象入手,然后重点论述了唐诗中的钟声意象是历史的,也是时代的,与时代思潮紧密联系,最后简要论述了唐代禀赋各异的诗人对钟声意象有着不同的艺术表现.文章旨在表现钟声这个古老意象在唐诗中的特有风韵及内涵.  相似文献   

19.
杨毓敏 《理论月刊》2005,(10):131-133
本文着重论述了惠特曼的《草叶集》与郭沫若的《女神》两部诗集的命名和部分诗歌中审美意象的相似性,并对其相似的原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析。通过多方面的比较分析,我们认识到惠特曼、郭沫若这两位中外著名诗人在审美意象上的异曲同工之美。  相似文献   

20.
长城意象对于唐代诗人而言,意味着功名与意气,阻隔与和平,其间隐含着唐诗之文化品格、诗人之文化心态与时代之审美精神、审美风尚和审美趣味,唐诗之边塞、闺怨与咏物之作,使长城意象朝着最具文学活力的方向推进发展.唐诗长城意象最具诗学价值与意义之处,在于其大汉图腾的时空思维以及刚健悲壮之审美取向的奠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