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云南是边疆、民族、山区“三位一体”的省份,生产力水平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现尚有700万贫困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20%,且主要分布在边疆民族山区,脱贫致富的任务十分艰巨。能否能解决这7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政治问题,它关系到民族繁荣、社会稳定、边疆巩固,是云南到2000年实现小康目标的关键。因此,必须把脱贫致富作为我省经济发展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抓出实效。怎样解决这7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放式地开发资源,提…  相似文献   

2.
云南是全国少数民族最多的一个省份。全省共有51个少数民族,人口达1234万,占全省总人口的33.39%,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六分之一。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2%。为确保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云南省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加强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建设。截止1991年底,全省少数民族干部队伍已发展到20多万人,占全省干部队伍总数的23.43%,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增长了近一倍,比建国初期增长了36.5倍。云南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始终坚持把少数民族干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强调指出:“中国的资源很多是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如果这些地区开发起来,前景是很好的”。云南是一个山多,水多,动、植物多,劳动力多,多民族,多山区,多邻国的边疆省份。加快边疆民族山区发展经济步伐,是一项关系到全省国民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关系到全省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的大问题。如何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确立正确的符合云南民族山区发展战略,打好边疆少数民族山区发展经济的攻坚战,是当前我们民族工作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建议之一:建立民族山区经济开发组织管理人才和科学技术人才体系。这是发展民族山区经济,…  相似文献   

4.
自今年全省农村工作会议以后,各地相继出现了有偿出让集体荒山使用权,加快荒山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热潮。据省有关部门提供的数字,到目前,全省各地采取各种形式有偿出让集体荒山面积已达100万亩。这是我省农村改革中出现的又一新生事物,是全省经济工作中的又一项重要的战略举措。从云南的实际出发,加快全省山地资源的开发,对促进山区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促进山区人民尽快脱贫致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特殊的战略意义。一是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全省山区面积占整个国土面积的94%,坝区面积只占6%。全省12…  相似文献   

5.
我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人口大省。9400多万人口中有8000多万在农村,国内生产总值中有50%以上靠农业和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关系我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省社会大局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省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当前我省农村的形势总体上是好的,但长期积累的矛盾和发展中的问题也不  相似文献   

6.
《今日民族》2001,(7):14-18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和发展极不平衡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415.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1%;全省共有52个民族成份,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26个,其中特有民族15个,还有16个民族跨境而居;民族自治地方共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云南的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民族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的农业资源大部分分布在山区。全省耕地的近2/3,农业人口的65%左右,有林地面积和森林活立木的95%,草山的95%左右,大牲畜的77%,山羊绵羊的90%,生猪的50%,粮食产量的60%,经济作物的60%均分布在山区。云南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在山,希望在山。加快山区经济开发是云南农业和全省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大有可为,必须作为富民强省,实现可持续发展,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来抓。近两年来,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云南省“九五”农业发展纲要》,提出推进“两个转变”,加快“两个进程”,完成三大任务,努力实现三大…  相似文献   

8.
《云南人大》2009,(2):F0003-F0004
云南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0%,全省75%的国民收入、70%的财政收入、60%的创汇收入和80%的轻工业原料都直接或间接来自农业。农业在云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居重要的地位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省人大和省政府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1979年以来,各项改革的实施,使云南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地处云南边疆的思茅市,少数民族占全区总人口的324%,农业经济占国民经济的255%。加强和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思茅市抓大农业的特点是:围绕资源优势,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先后制定出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发展思路》、《思茅市21万亩耕地产业结构调整方案》等,按照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要求,根据地域和自然条件的不同分类进行:一类为高新农业开发示范区。南屏镇南岛河为示范点,发展生态农业,“山顶戴帽”,发展速生丰产林,恢复生态植…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民族自治州、县立法的现状 据统计,我国目前共有55个少数民族,全国建立起159个少数民族自治地区,其中有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4个自治县旗,迄今为止共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500余个。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415.9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3%;云南也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最多的省份,有8个自治州、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人口占49%;先后建立了197个民族乡,数量居全国第二。近几年来,云南省的民族自治州、县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有60岁以上的老年人300多万,占全省人口总数的10%以上,已经成为人口老年型省份。他们从农业省份的实际出发,在继续抓好家庭养老的基础上,积极探索解决老龄问题的新途径,全省的老龄工作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一、抓住老龄工作的重点山西省根据85%的老年人生活在农村的实际,把老龄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农村,放在基层。经过一定时期的摸索,形成了抓“五项建设”的工作思路。一是广泛开展敬老文明活动,营造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氛围。通过开展评选敬老文明乡镇、敬老文明村、敬老文明户、敬老先进个人的敬老文明活动,使广大群众从…  相似文献   

12.
《创造》1996,(5)
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与市场经济的碰撞和回应李锐云南是一个山区,多民族的边疆省份。全省有24种少数民族,1200多万人口,多数居于全省总面积的94%的山区。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各民族创造出自己的文化形式,如爨文化、南诏文化、东巴文化、毕摩文化、傣文化。...  相似文献   

13.
我省是一个贫困面较大的中部省份。据统计,2007年全省总人口6070万,乡村人口4000万;全省农村贫困人口573万.约占全省总人口的9.5%,占全省乡村人口的14%:农村贫困人口中,绝对贫困人口(年收入785元)222万.低收入贫困人口351万。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与扶贫施惟达云南是我国西南部一个多民族的山区、边疆省份。全省总面积39.4万平方公里,山地占94%,平坝占6%,最高海拔6740米,最低海拔则只有76.4米。4000人以上的少数民族有25种,总人口为1300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云南...  相似文献   

15.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和发展不平衡的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415.3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3.41%;人口在5000人以上的世居民族有26个,其中特有民族15个,还有16个民族与境外同一民族相邻而居;有8个自治区、29个自治县,民族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70.2%:还有197个民族乡,是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和自治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与缅甸,老挝,越南三国接壤,国境线长达4060公里。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云南民族工作具有特殊的重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党的十五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云南省委,省政府调试重视民族总量和民族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工作方针政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民族团结这个主题,狠抓培养民族干部这个关键,不断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使云南这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长期保持了民族团结,边疆稳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良好局面。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民族工作的基本经验主要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减灾》2012,(2):52-52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灾难多发、经济落后的边疆省份,特别是各种自然灾害类型多,发生频率高,对群众生命财产和当地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因此,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是云南省面临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7.
曹茂 《探索与争鸣》2003,(11):30-32
地处我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是一个落后的农业省,农民也占全省人口的绝大多数。云南还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占全省总人口的33.41%。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给边远落后地区的农民生活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农民成为了市场经济的主体;农民的眼界开阔了,受教育程度提高了,民主意识增强了。然而,“由于对改革后农村经济个体和经济资源配置进行有效控制的制度供给不足,使农村的稳定问  相似文献   

18.
迪庆藏族自治州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区。全州32万人口中,农业人口28.6万人,占总人口的88%,农业户数占总户数的87%。过去,由于农村内部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一直缓慢。为改变这一被动局面,把迪庆经济发展引入良性循环的轨道,迪庆州委、州政府按照全国的产业政策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基础先行,调整结构,提高效益,协调发展”的经济发展思路,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探索在农业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路子。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全州农村经济格局正在由单一种养业向着多元化、…  相似文献   

19.
云南省是一个边疆、山区、民族三位一体的农业省,农村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6%,城市化率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赶不上我们的邻省贵州。目前全省尚有300万人口的温饱问题不能解决,其中30万人连起码的生存条件都不具备。国内外的实践证明,城市化是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0.
农民收入状况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决定着农民的购买力,也是开拓农村市场的关键。1998年以来,云南农民收入受到国家制定的金沙江流域73个县停止采伐天然林这一政策的直接影响,这对农村经济有什么样的联动效应,这是制定1999年农业和农村政策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之一。为此,我们到丽江地区进行实地调研。一、丽江地区林业状况分析地处滇西北高原金沙江中游的丽江地区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全区共有15097万公顷林地,森林覆盖率达到403%,人均林地面积118亩,是全省平均水平的34倍;人均活立木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