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政府官员对电子政务的投入度侧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结果的不理想反映了我国电子政务发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公众不满意,政府官员也不满意。对公众的满意度,学界探讨良多,而政府官员的满意度,则为学界所忽略。为此创新性地提出了"政府官员对电子政务的投入度曲线",从多个观察视角侧探政府官员对电子政务的满意度和投入度问题,并解读政府官员满意度与公众满意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技术环境的变迁,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也不断随之发生变化,电子政务的演进趋势从追求"善政"的传统电子政务发展成为追求"善治"的现代电子治理。探究了政府2.0的理念和实践发展,论述了政府2.0环境下的电子政务服务创新趋势与模式。  相似文献   

3.
王栋  侯秀芳 《电子政务》2007,(12):78-81
简要阐述了服务型政府的内涵及特点.从观念、数字鸿沟、公务员素质等三个角度探讨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服务型政府的构建所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转变政府职能、提供"一站式"服务、关注弱势群体需求、推进协同政务等四方面提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构建服务型政府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陈次白 《电子政务》2005,(19):103-108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从早期的"三网一库"("三网"为: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部门的实现政府纵向与横向信息交互与共享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Internet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发展到"两网一站五库十二金"展开.  相似文献   

5.
简述了云计算对电子政务的架构体系、建设模式和发展战略将产生的深刻影响及各国政府对云计算的积极战略部署;论述了云计算对电子政务架构体系的重组,即"政府云"主要由政府云基础设施层、政府云资源池层、政府云数据库层、政府云平台层和政府云服务层等构成;提出了云计算环境下中国电子政务发展的战略思考:政府信息资源建设可同时面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通过"政府云"实现政府信息资源的"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共同使用",不断扩大电子政务服务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6.
董世坤 《人民论坛》2012,(20):56-57
从"夜警国家"到"福利国家",从"无为政府"到"全能政府"再到"有限政府",国家和政府职能始终处于不断变迁与嬗变之中。这种发展与嬗变突破了传统的公权与私权的壁垒,也逾越了公法和私法的界限,为经济法的生成和实施提供了内在的制度支撑和外在的存续条件。  相似文献   

7.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2,(11):1
2012年8月,《电子政务》杂志社和吉林大学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所联合举办了"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建设"学术研讨会,继2012年第10期刊出部分与会专家的交流成果后,本期专题继续围绕"电子政务与服务型政府研究"这一主题刊发与会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政府2.0——电子政务服务创新的趋势》指出,随着信息技术产品和信息技术环境的变迁,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也不断随之发生变化,电子政务的演进趋势从追求"善政"的传统电子政务发展成为追求"善治"的现代电子治理,文章还探究了政府2.0理念和实践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试图从分析电子政务环境的内涵和其与政府行政创新的关系入手,通过对各国政府在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创新实践的总结,概括出对于中国政府的启示,最后从政府在电子政务环境下行政理念、行政服务提供方式和行政过程的创新总结出可供中国政府采用的行政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以河南省为例,探究了新时期中国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问题:概述了河南省电子政务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分析了河南省电子政务与政府管理融合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河南省政府管理创新的路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电子治理与电子政务文化互促的内在逻辑关系:电子政务文化治理既是电子政务治理的重要手段,也是主要内容之一;分析了中国电子政务文化治理面临的挑战:即电子政务文化与既有相关文化关系的冲突、与公职人员认知和素质的冲突、与传统行政模式的冲突及其自组织的冲突;提出了推进中国电子政务文化治理的策略建议:政府主导、公众参与、鼓励社会文化创新、注重发掘和培育新文化、改善政风环境、强化制度建设与监督落实、纳入官员政绩考核等。  相似文献   

11.
《电子政务》2008,(8):85-85
西藏首个县级电子政务网办公自动化(OA)系统建设近日在米林县启动。这标志着西藏县级政务开始进入信息化阶段。米林县委副书记胡旭彬介绍说.实施了电子政务网办公自动化(OA)系统建设,可以进一步提高工作效能,降低行政成本,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打造阳光政府。在米林县启动的这一项目,填补了西藏县级电子政务网OA系统的空白。这一项目预计2008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项目得到了福建省厦门市的全额资金援助。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相结合的必要性,阐述了电子政务与政府业务流程再造一体化的内涵,提出了电子政务环境下政府业务流程再造5个方面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3.
吴江  李志更 《电子政务》2012,(10):10-17
阐述了电子政务发展对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双刃剑"效应:电子政务发展一方面助推外向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成熟,成为政府能力和公信力持续提升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公众对政府的质疑有增无减,提升政府公信力面临更大的挑战。分析并指出,电子政务缘起于重整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是深化电子政务发展的价值追求。提出了加强政府治理能力以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即努力弥合数字鸿沟,加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网络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电子政务背景下以公民为中心的合作治理结构与机制;加强能力重构,提升政府网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日前完成的《电子政务与发展环境的互动:一个行政生态学描述》报告,从行政生态学的新颖角度对电子政务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报告提出:经济要素作为行政环境的首要因素,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和策略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从政府管理信息化向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转变,将是我国电子政务未来最主要的可选空间。  相似文献   

15.
电子政务的经济职能体现在四个方面:宏观经济调节,即电子政务服务于传统的调节资源流向、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目的;微观经济管理,即信息网络手段被用于政府对经济行为主体的精细化管理,通过创新管理方式实现政府的企业化管理;产业结构调整,即电子政务建设在创造对IT产业巨大需求的同时,也在促使整个经济产业结构向信息化转移,"以电子政务带动信息化"战略直接带动了软件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即电子政务直接促进了政府信息公开与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的政府管理理念的转型,为经济发展提供一个公开、透明、诚信、高效的有利环境。  相似文献   

16.
一、引言2006年1月1日中国政府网正式开通,可以说是中国电子政务的头等大事。中国政府网的开通,不仅仅结束了中国国家长期无“国网”的状态,也扮演着中国的网络国家“名片”。1999年是中国的“政府上网年”,中国在各地大面积地推动政府上网。迄今从中央政府各部委到县级以上政府,全国各级政府门户网站已有上万家。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出现后,各国都在推行电子政务,大部分国家都有自己的国家门户网,而中国在推行电子政务的进程中,一直没有自己的国家门户网站。而国家门户网站从某种意义而言也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另外,电子政务不应仅仅是政府部…  相似文献   

17.
田和平 《电子政务》2008,(3):163-167
在创建服务型政府新视野下,必须转变观念,创新意识,用全新视角来设计和规范电子政务今后的发展工作,促使电子政务建设实现"五大转变",即:从重建设轻应用向注重深化应用转变;从信息系统独立运行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转变;从信息管理偏重自我服务向注重公共服务转变;从管理创新向管理和服务两方面创新转变;从电子政务的独立运行向电子政务与行政管理相互融合转变.  相似文献   

18.
陈次白 《电子政务》2005,(20):103-108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建设将从早期的“三网一库“(“三网“为:政府机关内部的办公业务网、中央和地方政府及部门的实现政府纵向与横向信息交互与共享的办公业务资源网、以Internet为依托的政府公众信息网)发展到“两网一站五库十二金“展开.……  相似文献   

19.
朱继团  杨琳  曾蔚 《电子政务》2013,(3):117-121
概述了云计算的基本概念以及云计算环境下电子政务服务模式的创新转变;详述了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系统服务模式的基本架构、创新契机和服务优势:采用电子政务IaaS、电子政务PaaS及电子政务SaaS的云计算基本架构,可以较好地从信息共享及协同服务角度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存在的信息分散、信息安全、缺乏信息共享和协同办公等问题,实现政府部门内部协同服务、区域内政府部门间协同服务及跨区域政府部门协同服务。  相似文献   

20.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2,(4):121
2012年3月,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发布了《2012年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面向公众的电子政务》。该报告显示"中国在电子政务的整体发展中稳步前进",中国以电子政务发展指数0.5359排名第78位。报告认为,中国政府在促进信息公开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提供综合的信息、更多的跨部门综合性服务以及政府官员与公众更多的互动,中国政府提高了官方门户网站的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