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将采集的小、中、大型液浸吸虫标本按不同保存期 10d、5~ 10年、15~ 2 0年用胭脂红进行染色 ,比较最佳染色时间。结果 ,小型虫体保存 10d以内其染色时间不超过 2 0min ,5~ 10年和 15~ 2 0年约为 3 0min ;中型虫体保存 10d以内其染色时间约为 40min ,5~ 10年和 15~ 2 0年约为 180~ 2 10min ;大型虫体保存 10d以内其染色时间约为 90min ,5~ 10年和15~ 2 0年约为 2 40min。  相似文献   

2.
1978年,国外一艘远洋轮船船员从非洲带来1只青猴(Cercocebus torquatus,英文名Whi-te-collared Mangabey),送上海动物园饲养。该猴来园后,体况一直很好,但在1988年6月9日患病死亡。经解剖发现胰脏表面胰管内有吸虫寄生。虫体经压片固定,盐酸卡红染色,鉴定为锯齿布罗登吸虫(Brodenia serrata),隶属双腔科(Dicrocoeliidae)莱颇亚科(Leipertrema-tinae)。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1982年6月我们在浙江省宁海县进行畜禽寄生蠕虫调查时,从两只宁波白鹅的小肠查到一种背孔科的小型吸虫。感染率为2/80,感染强度为101~1211条,平均656条。经查阅资料及寄生虫专家帮助鉴定,初定为拟槽状同口吸虫Paramonostomumpseudalveatum price,1931。本种很可能系国内首次发现,为此特报告如下: 形态描述 虫体卵圆形,体长0.45~4.70,体宽0.30~0.38毫米。腹腺付缺。肠支,长而后部曲,沿睾丸内缘及卵巢外上缘之间延伸,并止于虫体近  相似文献   

4.
为了简化绦虫染色手续,笔者通过摸索,拟定了简易染色法。经比较,染色效果与常规法相同,达到了虫体鉴定的目的。 操作方法 ①将虫体从5%的甘油酒精中完整取出,入足量的常水或生理盐水中浸泡2小时以上,使虫体充分软化。②根据需要,剪取成熟节片、孕卵节片或头节,将其夹于两载玻片之间,用线绳扎紧两头,使节片充分压薄,然后复入70%的酒精中,重新固定3小时或更长。③染色:将固定好的节片,投入盐酸卡红液中浸染25~30分钟后取出,放入70%酒精中漂洗,除去浮色。④脱色:染好的节片移入2%的盐酸酒精中脱色5~30分钟,至大部分颜色已除,仅节片中央有部分蓝紫色,即可取出。⑤将脱色好的节片投入乳酚油——线虫透明液中,透明2.5~24小时,至眼观虫体透明,在解剖镜下能清晰分辨虫体内部各器官,即可取出封片。  相似文献   

5.
1983年余杭县畜禽寄生虫调查中,经过虫体标本压片染色鉴定,在猪、鸡体内虫体标本中各发现1种罕见的棘口科吸虫,现报道如下。 (一)圆圃棘口吸虫(Echinostoma hortense Asada,1926)该虫在日本、朝鲜等地曾有报道,主要寄生于鼠类,也发现于人体和犬体。国内见于福建、上海等省市;浙江农科院1982年在平湖县的黄鼠狼体内检到此虫;1983年,我们首次在余杭县1只猪肠道内检获此虫(见图之1)。 虫体长叶形,体长8.2~9.3mm,宽1.2~1.3mm。头领小,其宽度0.40~0.41mm,头棘27枚,前后  相似文献   

6.
1989年,我们在青海某地的绵羊膈肌上发现一种肉眼明显可见的白色线状住肉孢子虫,其大为1.5~4.9×0.1~0.3mm,感染率为15.2%。此后,在甘肃甘南、宁夏吴忠等地也发现这种虫体。因其外形、大小等与已报道的几种住肉孢子虫有较大差异,我们应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对其形态结构进行了详细观察。(一)材料与方法用刀片将虫体从膈肌肉样上分离,置入不同固定液中备用。光镜样品分别用10%福尔马林和Garnoy氏溶液固定,按常规方法切片(厚约5μm),分别进行HE和PAS染色,在光镜下观察、摄像。  相似文献   

7.
对贵州省38个县633个乡(镇)的1121头耕牛(黄牛366头,水牛755头)用蠕虫学局部剖检法在其中45头牛的瘤胃内检出巨盘腹袋吸虫(Gastrothylaxmagnadiscussp.nov.),总感染率为4.01%,在不同性别的黄牛、水牛无显著差异,而与年龄呈正相关。该吸虫的感染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域性,主要分布于潮湿低洼地区。另剖检768只山羊和91只绵羊,均未发现该吸虫感染  相似文献   

8.
用反相梯度洗脱柱前衍生化荧光检测高压液相色谱法(HPLC),测得肝片形吸虫体内谷氨酸(GA)的含量为82.30μg/g±9.53μg/g虫湿重,虫体尾部GA含量略高于头部。经体外培养证实,肝片形吸虫能摄取外源性GA。  相似文献   

9.
通过药物驱除、死亡后剖检等方法对西宁动物园的藏野驴(Equuskiang)寄生蠕虫进行了调查。从3头藏野驴收集虫体3978条,经鉴定隶属于2纲、3目、4科、9属、19种,另有盅口属一未定种(Cyathostomumsp)。检获的虫体中,鼻形杯环线虫(Cylicocyclusnassatum)2118条,碗状盅口线虫(Cyathostomumcatinatum)704条,分别占总虫数的53.24%和17.70%,为本动物的感染优势虫种。其中鼻形杯环线虫的口囊、雄虫交合伞及伞肋、雌虫尾部等呈多形态变异;普通马圆形线虫(Strongylusvulgaris)的内外叶冠数与文献记载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检疫中发现狗肾膨结线虫6例。 寄生情况 经剖检的6只狗均有虫体寄生。其中3只腹腔中只有雄性虫体寄生,另3只狗的肾脏有雌雄虫体混合寄生。 虫体形态 虫体呈鲜红色或暗红色,表皮较透明,镜下见有横纹。口部无特殊结构,食道呈圆柱状,雌虫有的有2~3个弯曲。雌虫大于雄虫。雌虫体长200~1000mm,宽5~10mm。阴门开口于虫体前部,生殖系统,呈灰白色单管型。雄虫体长140~450mm,宽3~5mm,其交合伞如两花瓣对扣样,其前缘略凹入,中间可见到泄殖孔。生殖系统为单管型。虫卵:呈长椭圆型,淡黄色,卵壳较厚,两边卵壳形成钝锯齿状,长轴两端卵壳似勺状。 病理变化 虫体寄生于腹腔的犬机体解剖无明显的变化和病变。寄生于肾脏的对机体的危害是极其严  相似文献   

11.
1980年我们从云南德宏州的芒市、梁河等地,收集到一种寄生于马体结肠内的吸虫,经鉴定为Gastradiscus Secundus Looss:1907。由于此种吸虫在我国家畜体内尚属首次发现,故作报道。 本种吸虫形态简述如下: 虫体为圆形或椭圆形,长5~7.4毫米,宽为3.2~4.5毫米,虫体分为前后两部,体前部约为锥状,长1.2~1.3毫米,前三分之一具有许多小棘,体其余部分为盘状。体边缘向腹面包卷,腹部表面被覆以许多小乳头,乳头  相似文献   

12.
裘明华(1957)、浅田顺一(1942)分别在上海和吉林的狗肠道内发现斜睾属的马氏斜睾吸虫(plagiorchis ma-ssino Petrov et Tichonov,1927)和鼠斜睾吸虫(P.muris Tanabe,1922)。1988年6月,笔者从河南农业大学的4只八哥(Acridotherescriststellus Linne)雏的小肠内共检获虫体427条,鉴定为巨睾斜睾吸虫(P.megalorchis Rees,1952),该种在国内尚未见报道,八哥为此虫的终末宿主新纪录。(一)虫体活力 从刚死亡八哥的小肠中检获的虫体,在生理盐水中可伸缩运动。伸时体延长变薄;缩时体变短厚。死鸟在4℃条件下放置2~3天后,所检虫体在22℃生理盐水中仍有半数以上可伸缩活动,表明该虫体在4℃条件下的死鸟体内可存活2~3天。  相似文献   

13.
随机剖检贵州省8个地(州、市)、12个县不同海拔地区饲养的本地马252匹,按蠕虫学完全剖检法收集虫体703317条,逐条鉴定;并用漂浮法检查来自这些地区的马粪便9663份,用IHA检查部分原虫的感染情况。共鉴定出虫体47种,其中吸虫1种,绦虫2种,线虫36种,原虫2种,蜘蛛昆虫6种,分别隶属于7纲、12目、14科、23属。其中3种为贵州省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14.
旱獭是珍贵的毛皮动物,旱獭蛔虫是危害旱獭健康的主要肠道寄生虫。无论野生旱獭还是人工饲养的旱獭都有蛔虫寄生,常造成旱獭体质消瘦,引起大批死亡。本试验利用捕猎的野生旱獭经过人工驯养4~5年,对其自然排出的虫体和用药物驱出的虫体进行了形态观察,同时进行了丙硫苯味唑的驱虫效果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一)概况 呼伦贝尔盟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年平均气温在零下1.25℃,降雨243~278毫米,冰霜期长达7个月。呼伦贝尔草原辽阔,其中牧区面积达1.2亿亩。主要饲养牛、羊、马等家畜。野生动物除黄羊外,还有狐、狼、旱獭、榛鸡、灰鹤等。黄羊群生在新巴尔虎左旗和新巴尔虎右旗靠近中蒙边界的草场上,以及满洲里中苏边界草场一带。 (二)调查方法 1984年10月份从新巴尔虎右旗猎取20只黄羊进行了剖杀;1985年4月份在海拉尔市肉联厂剖杀30只黄羊。将黄羊胴体和内脏,按蠕虫学完全剖检法要求搜集全部虫体,再用常规方法处理虫体,对虫体进行测量、描绘、鉴定,并统计感染率和感染强度。 (三)结果 经调查,野生黄羊寄生21个虫种,隶属于3个纲,3个目,5个科,11个属。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6.
随机抽样来自全省33个县不同自然环境饲养的猪862头,按蠕虫学完全解剖法收集到虫体34223条,逐条鉴定,并用IHA对2731头猪检查原虫感染情况。共鉴定出虫体29种,隶属于9纲、14目、21科、24属。其中吸虫2种,绦虫5种,线虫13种,棘头虫l种,蜘蛛昆虫4种,原虫4种,伊氏锥虫为省内新记录。并对25个县、289个乡、1792个村的20029头猪粪便进行镜检,检出虫卵13种。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在浙江地区进行家禽寄生虫调查对,在家鸭体内发现两种罕见的吸虫。 (一)白洋淀真叶吸虫(Eucotyle baiyangdienensis Li Zhu et Gu,1973) 虫体红色扁平,体长2.52~3.35毫米,宽0.53~0.84毫米。虫体前端具有一个三角形的头锥,整个虫体除头端和末端外几乎呈平行。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椭圆形,大小0.196~0.210×0.266~0.280毫米;咽发达,类球形,大小0.126~0.140×0.140~0.181毫米;食道宽大,长0.126~0.280毫米;从头锥稍后方的水平线开始分为两个肠支,肠管粗大,沿虫体两侧弯曲向后延伸到虫体亚末端。腹吸盘缺如。睾丸两枚,十分发达,左右对称  相似文献   

18.
1997— 1998年对黑龙江省龙江县某种羊场进行消化道蠕虫调查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对该场羊群的蠕虫防治工作 ,并取得较好效果。1 材料与方法1.1 绵羊 该羊场饲喂东北细毛羊 2 0 0 0只左右 ,常年以放牧为主 ,仅在冬、春两季进行补饲 ,本羊场同时饲养有乳牛、黄牛、猪和犬等。1.2 调查方法 结合该场每年进行的 2次检疫对淘汰羊编号 ,按蠕虫学完全剖检法逐只收集其脏器和胃、肠内容物 ,将检出的虫体分类、固定 ,线虫用 5 0mL/L甘油乙醇保存 ,吸虫和绦虫用70 0mL/L乙醇保存。1.3 防治1.3 .1 成年羊驱虫 :每年 4月和 9月定期…  相似文献   

19.
耕牛肝片吸虫感染率分析及防治毛廷江(贵州省余庆县畜牧局564400)作者为摸清牛肝片吸虫在余庆县的流行情况,于1982~1984年在龙溪片区7个乡(镇)对该病进行了调查。并用中西药进行了防治,从而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危害。自1988年以来,全县基本上未...  相似文献   

20.
在双城市剖检10种畜禽267头(只),检出寄生性蠕虫91种,隶属3门4纲20科55属。其中吸虫9种(9.9%),绦虫20种(22.0%),线虫61种(67.0%),棘头虫1种(1.1%);蠕虫中优势种共28种(30.8%),人畜共患虫种31种(34.1%)。在所检出的蠕虫虫种中,卷棘口吸虫、粗头带绦虫、微小膜壳绦虫、八钩膜壳绦虫、内翻双盔带绦虫和普氏剑带绦虫为黑龙江省新记录,使本省畜禽蠕虫数由163种增至169种,人畜共患蠕虫数由55种增至57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