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慈禧其人     
慈禧太后(一八三五—一九○八),是晚清同治、光绪两朝的最高决策者,她以垂帘听政、训政的名义统治中国四十七年。长期以来,有关慈禧的史学论著和文艺作品,大都只讲慈禧祸国殃民的一面,甚至把一些与慈禧毫不相干的恶行也加在慈禧的身上。在人们的心目中,慈禧已成为一个昏庸、腐朽、专横、残暴的妖后。那么,历史上的慈禧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呢?  相似文献   

2.
绿色走廊     
改善情绪的"饮食处方"烦躁者的饮食处方:要多吃含钙、磷的食物,如可多吃花生(含钙量多)、牛奶、大豆、鲜橙、牡蛎、蛋类(含磷较多)、菠菜、板栗、葡萄、土豆等,且  相似文献   

3.
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了自己一生中最难忘、难堪的四次教训。 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弟弟呢?原来,当时曾国荃刚消灭了太平天国。被慈禧封为湖北总督,但他在湖北境内得罪了慈禧的宠臣官文.一个月内几次被慈禧严斥,同时京城大小官员也都认为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  相似文献   

4.
正曾国藩曾在给弟弟曾国荃的一封家书中特别谈到自己一生中最难忘难堪的4次教训。曾国藩为什么要写这封信给弟弟呢?原来,当时曾国荃刚消灭了太平天国,被慈禧封为湖北总督,但他在湖北境内得罪了慈禧的宠臣官文,一个月内几次被慈禧严斥,同时京城大小官员也都认为他居功自傲目中无人。这时的曾国荃可谓精神焦虑日日失眠,甚至一度得了抑郁症,从而萌生了退朝还乡的念想。看到弟弟如此消极抑郁,为了开导他,57岁的曾国藩在金陵官署给弟弟写了一封信,痛陈自己一生引以为耻的4次重大  相似文献   

5.
冉洪兴 《公民导刊》2013,(10):37-37
<正>"白露到,板栗咧嘴笑;板栗开口笑,山下山上闹。"眼下,又到了板栗陆续上市的时节,一位村民背着满满的一背篓板栗乐呵呵地对笔者说:"村里的板栗产业能够发展得这么好,全靠我们的李代表!"村民们口中所说的李代表,就是重庆市城口县人大代表、岚天乡红岸村党支部副书记李明军。岚天乡红岸村离城口县城30多余公里,海拔1200~1800米,全村3个社,143户人,是重庆板栗的重要产地,  相似文献   

6.
<正> 前不久,一部由影星夫妻张国立、邓婕担纲主演的电视连续剧——《慈禧西行》火爆荧屏,创下电视片收视率的新高。故事讲的是,庚子年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慈禧、光绪仅携随从数人仓惶出走,一路风餐露宿来到河北怀来县。知县吴永在兵荒马乱之际,尽其所能安顿两宫,使慈禧惊魂甫定,稍得喘息。吴永临危受宠,当即被任命为前路粮台会办,随扈西行,日夕召对,一时成为这个流亡政府中的显赫人物,经历了一出出鲜为人知的深宫趣事。与时下众多的清宫“戏说”片相比,  相似文献   

7.
戴永夏 《春秋》2012,(5):37-38
1894年,慈禧太后迎来了60大寿。为慈禧庆寿,成为当年清政府头等重要的大事。全国各地的高官显贵们也借机大送寿礼.争表忠心。跟清廷有着特殊关系的孔府。自然也不甘落后。在孔府档案中.比较详细地记载了孔府主人衍圣公及其家人赴京祝寿、受到慈禧多次接见的情景。  相似文献   

8.
梁纪锋 《现代领导》2011,(12):40-41
从正五品的左春坊左庶子.升为从四品的翰林院侍读学士,其实是正常升迁.并不是破格提拔,没有体现慈禧对张之洞有多么倚重,张之洞似乎有些失望。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慈禧觉得张之洞是一介书生,他没有做大官和做大事的经历。  相似文献   

9.
佚名 《今日广西》2010,(14):40-41
第一次入棺:1908年 同治五年,咸丰帝的定陵完工。按清制,他的两位皇后慈安、慈禧的陵墓只可在定陵附近选址,并只能建一座皇后陵。当时便定下给两位皇太后建一座陵,棺椁并排奉安。慈禧看了奏折很生气:“哪个陵里葬两个太后?这不是明着欺负我们姐妹?”  相似文献   

10.
吴凌  刘志 《政策》2002,(5):52-52
大悟县宣化店镇位于鄂豫两省四县八乡镇交界处,是全省25个重点“口子镇”之一,自古以来商贸活跃,农林特产资源丰富。近年来,我们瞄准争创“全国板栗第一镇”目标,积极推进板栗产业化,形成了中原板栗大市场,拓宽了民营经济发展领域,拉动了镇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高阳是台湾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在他繁浩的历史小说长河中,《慈禧全传》特别引人注目。它由《慈禧前传》、《玉座珠帘》(上)、(下)、《清宫外史》(上)、(下)、《母子君臣》、《胭脂井》、《瀛台落日》等6卷长篇组成。作者站在审视历史的高度,以深刻有力的史笔,真实地再现“辛酉政变”至“辛丑条约”后慈禧太后掌权四十余年间清宫惊心动魄的政治生活内幕,成功地塑造了慈禧太后等典型人物,是一部值得一读的长篇力作。 (一) 如何把握作品情节发展的内在机制,是长篇小说创作遇到的重大问题。《慈禧全传》长达数百万字,要在如此宏大的作品中突出主旨,在结构上各卷有其重点,又互相联系,确是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7,(5)
清朝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七月,慈安与慈禧两宫太后商量为给同治筹办婚事,让人去苏杭操办龙衣。慈禧太后的宠宦狡黠自私的安德海嗅到了这个难得机会,他认为此行可大捞一把,又可游山玩水,还可谄媚邀宠,真是美差一桩,于是便私下求慈禧让他去办,开始西太后说:“我朝祖制,不准内监出京,看来你还是不去的好。”因为清律规定:“太监出  相似文献   

13.
读史最无趣的是什么?就是对某段历史或某位历史人物,只有一种声音、一种评价。一直以来,主流宣传对慈禧的评价,无一例外地说她好奢华,善权谋,顽固守旧,祸国殃民。确实,慈禧统治中国的时间长达近半个世纪,在这四十多年里,要找出一个人的善恶之迹,易如反掌,但要以某件事来概括她的一生,就需要谨慎了。一个人从青年渐渐成长,  相似文献   

14.
多吃粗粮,多吃鱼肉、豆制品,饭菜咸淡适中。有句老话:“民以食为天”。上了年纪的人不能在饮食上马马虎虎,否则就不能“健康七八九”,百岁就成了梦了。  相似文献   

15.
把农业嫁给旅游业,是基于九渡河镇农业现状和发展时间作出的判断。怀柔区是北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九渡河镇是怀柔的旅游镇,这就决定了九渡河的产业发展要以“旅游”为核心,其它产业的发展是服从和服务于旅游业。从农业的生产功能来看,九渡河农业生产空间己基本饱和,靠量的增长来实现增值的可能性不大。最后从市场前景看,在九渡河的历史上最令果农兴奋的是1991年和1992年,那时候一斤板栗最高达到12元,即一粒板栗的价值就是一毛五分钱,栗子真的成了“金豆子”。直到现在价格基本稳定,产量基本稳定,收入当然也是基本稳定的。按照这样的一种模式,实现农民增收已是强弩之末。  相似文献   

16.
在我们三江侗族自治县,通常都说"吃油茶"而不是"喝油茶",因为油茶是我们的正餐。无论在乡村还是县城,一般的家庭早餐和中餐都以油茶为主,吃油茶成了我们日常饮食当中最密不可分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17.
抗击非典的一个潜在的额外收获,可能是彻底改变中国人吃野生动物的恶习,就像改正随地吐痰的毛病一样。 “别吃野生动物!别吃野生动物!”这句好话嚷嚷了不知多少年,不仅毫无效果,反而越演越烈,成了一个公开的“时尚”,达到了惨不忍睹、糟不堪言的地步,使中国的国际形象蒙受重大损害不说,确实带来  相似文献   

18.
半裸慈禧     
最近在京举办的一次国际美术双年展上,据说有一尊塑像引起了公众的关注。那是一座半裸的慈禧雕塑。据雕塑作者称,这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历史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红枣集药用、保健、食用等多功能于一体,而成为果中珍品。老年人常吃红枣,可颐养天年,返老还童。古语一日吃仨枣,一辈子不显老是有充分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20.
孩子上学,中午饭在哪里吃,吃得干净安全吗?这是让不少家长头疼的事。诸暨市通过集中规模采购、"中央厨房"的集约生产,让20多万中小学生吃上了放心午餐。走进浙江茂阳农产品配送有限公司,整个公司就是一个超级大厨房,香喷喷的菜肴是在流水线上烹饪而成的。在公司的切配间,笔者看到,只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