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选择行为理性与非理性的理论之争本质上是相融合的。导致“非理性”行为的主要因素就是选择行为的不确定性。关于不确定性的理论研究至今没有统一定论,从期望效用理论到信息不对称,再到行为经济学、实验经济学的决策心理学方法,无不涉及到选择行为不确定性问题。比较各种不确定性理论,以可度量性和信息完备性两个维度将不确定性划分为四种类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Ellsberg—Zhang悖论。研究发现,决策成本越高,选择行为面临的不确定性就越大;从降低选择行为成本的角度做深入研究是未来不确定性理论的一个可能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前景理论与外交决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林民旺 《外交评论》2006,41(5):62-68
前景理论是关于决策选择的重要理论,挑战了传统的理性选择理论。与主流的预期效用理论不同的是,前景理论主要是从价值的变化量,也就是获益和损失的角度来研究决策者的风险趋向。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这一理论就开始在国际关系研究中产生了相当的影响力。本文首先介绍前景理论的发展由来,以及它的分析框架。随后讨论前景理论给外交决策研究提供的进步认识,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作者做出简短评论。  相似文献   

3.
对个体理性程度的不同认识,是期望效用理论和前景理论在个体行为决策上的重要差异。本文首先对犯罪行为理性假设在法学中的探讨加以介绍,然后以财产型犯罪为例,对期望效用理论在个体犯罪行为决策上已有的观点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引入心理学中的前景理论,从编辑和评价两个阶段对个体的犯罪行为决策展开分析,进而提出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4.
决策理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就行政决策理论而言,从理论基点、研究方法到行政决策主体、行政决策过程等方面都存有一些悖论.这些悖论对行政决策主体、决策环境、决策过程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必须加以深入研究.解决这些悖论的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考虑行政决策的复杂性,应选择"满意"的行政决策标准;决策过程中必须结合使用渐进性策略和根本性策略;行政决策的目标与手段应适度分离;建立规范的偏好转换机制与利益互动机制;加快行政决策的民主化、制度化、法制化进程.  相似文献   

5.
从决策形态诠释和决策优选方法上看,风险型决策是最接近现实侦查决策的决策模型。风险型侦查决策以期望值准则为价值标准,科学分析和定位侦查经验、损益和效用,通过决策树分析法、贝叶斯分析法、灵敏度分析法和效用值分析法进行侦查方案优选。风险型侦查决策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决策科学引入侦查学,为侦查工作提供科学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分析目前翻译领域有关归化/异化翻译策略的研究成果,以及其他学科研究方法和理论在翻译研究中的应用,可以将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理论应用于归化与异化在文学作品中习语翻译的研究。简单解释的归化法、详细解释的归化法和异化法在习语翻译中会产生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为达到读者阅读效用最大化,应理性选择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实现话语语境背景下的动态均衡。  相似文献   

7.
立足农村、服务农村教育是地方高校免费师范生的独特职业选择.通过深度访谈方法,结合社会交换理论之理性与互惠原则,在挖掘并解读30位地方免师生职业心理博弈历程后发现:满足与剥夺的背后投射出三种选择“悖论”倾向,即免费教育的需求与“讨价”下的定向服务;模糊待定的政策指向与合理的具体化期望;从教承诺的坚守与机会成本的考量.依据职业选择前、在校学习时、就业服务中各阶段职业选择的冲突心理,提出相应的化解之策.  相似文献   

8.
试论犯罪经济学的原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犯罪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犯罪经济学所阐述的各种具体理论、观点的出发点,是统帅犯罪经济学各种具体理论、观点全局的基本理论。其核心是探讨如何解决和处理由资源的稀缺性同人类欲望的无限性这对矛盾引起的犯罪等非法活动问题。其构成要素主要有效用最大化、具有不同效率和协调作用的市场及市场主体稳定的偏好。犯罪经济学主要应用的理论有理性选择理论、成本和收益理论、惩罚成本和惩罚机率理论、边际效用理论等。犯罪经济学的理论价值在于:它的产生推动了犯罪学的深入发展,表明了经济学家也可以涉足犯罪研究领域,人类在同犯罪作斗争时也应讲求经济效益,等等。  相似文献   

9.
研究采用实地访谈和参与观察进行多案例比较,聚焦于"文书生产与反文书生产"为核心表征的形式主义悖论,探究其表现、路径、约束条件与策略,并以此理解中国国家治理逻辑。研究表明:形式主义悖论并非普遍现象,而是在治理对象不可见性的基础上特定的治理环境或制度条件下的产物,即国家治理双重异化机理,它反映了国家权力再生产并改造了乡村治理秩序。具体为:(1)贫困现象的不可见性是其现实基础,"官僚行为政治化、自治行为官僚化"的治理环境提供了制度性条件;(2)不同程度的政治化条件及其度量黑洞衍生出科层治理、运动型治理以及科层运动化与再运动的不同治理模式;(3)不同的行为机制进入不同程度官僚化的乡村自治后衍生出低反向适配、较高反向适配和高反向适配,后果表现为:非文书生产、半文书生产和反文书生产悖论。可能创新点在于:尝试性运用条件性解释发现了国家治理中的双重异化机理,挖掘了官僚技术问题中的治理环境和结构因素。  相似文献   

10.
认知理论在刑事判决书说理中的应用——以许霆案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司法判决书撰写的突出问题是不说理或说理不充分.本文尝试用认知语言学的心理空间理论、概念整合理论及框架理论对许霆取款时的现实空问与信念空间进行认知分析,期望从理论上弥补该案重审判决书说理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1.
突发重大刑事案件应急决策风险是由决策条件的不确定性所引起的。在突发重大刑事案件应急决策的各阶段中,不仅在了解案件情况时存在不确定性,而且在判断案件情况、制订侦查决策方案中也存在不确定性。可以通过掌握更充分的侦查信息,减少侦查决策条件的不确定性;通过施展侦查谋略,限制侦查对象行动的选择范围,减少侦查决策条件的不确定性;通过提高侦查决策方案的抗风险能力,增强其达成期望效果的稳定性,从而实现降低侦查决策方案实施风险的目的等途径降低风险。为控制侦查决策风险,公安机关应努力提高应急决策水平。  相似文献   

12.
现代主流经济学以理性的经济人假设为基石,它所依据的标准理性概念具有内在一致性和效用最大化的双重特征。但目前大量的行为经济学试验却表明,人类在社会互动中体现的理性却与这种假设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者,任何个体都不仅仅关注物质利益的最大化,而能够关注社会性需求,这使得他要关注其他人的偏好;二者,任何个体都不仅仅关注一次性行为带来的收益,而是能够综合地考虑长期利益,这使得他更倾向于遵守由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所形成的规则和习俗。  相似文献   

13.
政府决策的现实规则:内涵、构成与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决策作为一种组织行为,是由组织制度与决策主体心理互动形成的决策现实规则决定的。这种现实规则由决策领导规则、决策群体规则和社会心理规则共同组成,它们交互影响,在政府决策中形成问题选择规则、方案设计规则和政府最终决策规则。在现实中,决策制度框架及其约束力因素、领导者个人心理因素、群体决策心理因素、社会心理因素是影响政府决策现实规则的基本因素。政府决策过程应健全制度构成体系,提高制度约束力,并在不同阶段注重决策主体心理因素的变化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作为民营化的重要理论基础,公共选择理论认为,竞争是获得效率的万灵丹,政府行政人员的"经济人"本性造成了政府提供服务的无效率,民营化则是改变政府无效率而提高效率的最佳方式。但近30年来世界民营化的实践发展却与公共选择理论的要旨形成了两大悖论:一是在崇尚自由竞争的美国,民营化比重更小,逆民营化发展明显;二是在加拿大等更加注重福利的国家,民营化比重更大,逆民营化比例却不高。这种发展结局显然对公共选择理论的科学性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物权行为理论作为德意志法系独特样式之标志,备受国内外学者之关注.揆诸史实,物权行为理论所承载的思想可追溯至罗马法,而非萨维尼一人之力.物权行为理论是建立在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的区别以及物从泛财产中分离的基础之上.<德国民法典>规定物权行为理论的原初性宗旨并非基于交易安全的考虑,而是在更高层面维护和保证权利人之意思自治.  相似文献   

16.
风险社会的来临,从根本上改变了人类生存境况,也势必改变政府单一应对模式,需要实行公私协力。而公私协力的兴起与风险社会理论之间存在着内在紧密关系。从规制模式上看,风险社会要求公私部门实行"双向合作风险治理"模式;从程序范式上看,风险社会要求公私部门进行民主协商,注重私人部门的参与和合作;从风险分配逻辑悖论上看,风险社会要求无论是公共部门还是私人部门都要结盟共同应对风险;从责任上看,风险社会要求公私部门共同担当责任,防止"有组织的不负责任"。由此,风险社会理论是破除公共部门对公共事务的垄断、开展公私协力的理论正当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物权行为并非事实判断(有没有)问题,而是价值判断(该不该)问题,而对物权行为理论进行价值判断的结果为其既不能实现交易公平,也超越了交易安全保护的合理界限,故我国物权法应屏弃该理论.  相似文献   

18.
物权行为理论与善意取得制度,都有保护交易安全的功能,以至于很多民法学者认为二者不能共存.但物权行为理论和善意取得制度保护交易安全的机理不同,善意取得制度既可以在不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存在,也可以在承认物权行为理论的物权变动模式下存在.在善意取得制度与物权行为理论并存时,二者分工协作、相互补充,共同维护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19.
经济法与行政法的关系向来存在一个分与合均两难的悖论;一方面经济法学者无法令人信服地将二者划分开来,而另一方面经济行政法论的主张者也无法解释二者之间诸多的差异.传统经济法理论以行政机关作为干预主体,借行政权干预经济是造成这一悖论的深层根源.新兴的"第四部门"和社会中间层提供了更优的干预主体选择,同时也为悖论的破解提供了一个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在刑法解释学领域,针对我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五条的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毁坏”内涵的“效用侵害说”正成为有力的学说;但是,“效用侵害说”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质刑法观的解释思维路径,而这种解释思路及解释结论在根本上极易与权力联姻从而成为驭民之术,不符合初创阶段我国法治的本土现状,并且会锈蚀罪刑法定原则,从而直接摧毁中国法治的根基.对“毁坏”内涵的解释应该遵循法律语言的经验认知规律,应该能够揭示行为的破坏性之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